本書忠實詳盡地講述了兩個天才游戲玩家如何走上游戲之路,如何制作出影響力極大的游戲作品——DOOM 和Quake,以及他們為何在輝煌的時候分道揚鑣。本書是一部游戲領域的傳記,不同的讀者能從中得到不同的體驗:游戲制作的背景內幕、光環之中的趣聞軼事、年少創業的夢想豪情、奮斗途中的汗水艱辛,亦或是那成名之后的勢易情遷、獨辟蹊徑的商業模式、天下為公的黑客精神。
每個人都有無法實現的夢想?;蛟S是那夢想需要太多時間和金錢,譬如開跑車馳騁,駕飛機翱翔;或許是那夢想太過于離譜,譬如與異形進行星球大戰,與吸血鬼拼個刺刀見紅;或許是那夢想會違反法律,譬如痛毆老板,夜半尾行。但不管能否實現,它們總盤旋在你腦海里,每24小時,讓你浮想連翩。這就是為什么會有一個上億美元的產業來幫助人們實現各種光怪陸離的白日夢;這就是為什么,會有電子游戲。
兩個毛頭小伙子,一個是專注的技術宅,另一個是狂野的設計師,盡管性格迥異卻因為對游戲的熱愛成為搭檔,共同創立了id Software公司,制作出讓眾多玩家瘋狂的游戲。他們創造出令人著迷的虛幻世界,其自身的故事也很精彩。讀者從他們的故事中能感受到創業的激情、對夢想的執著,同時也能了解游戲行業的歷史,以及對創業公司如何走得更長遠的思考。
序 兩位約翰 /
01 搖滾明星 / 1
他變得越來越自大,在給一家雜志的信中,他寫道:"你們這次程序競賽的冠軍肯定是我,我的程序非常棒,不要再設什么五百美元的獎金了,直接把那五百美元給我就好了,還有那個年度獎,對,一千美元那個,都直接給我。"落款一如往常:"約翰·羅梅洛,王牌程序員"。然后,他贏得了獎金。
02 火箭科學家 / 15
他在學校的日子過得很是凄涼,他和別的學生幾乎沒有來往,他也不參加什么聚會和聯誼活動,更糟糕的是那些課程,它們全都是考死記硬背的能力,沒有挑戰,沒有創造性,在卡馬克看來,這不只是無趣,這簡直是一種侮辱。卡馬克在某次測驗的試卷背后給教授寫道:"為什么你不能給個項目讓我們來做?你要什么我就能做出什么!"忍受了兩個學期后,他退學了。
03 侵犯版權的戴夫 / 27
他現在只是坐在什里夫波特一間簡陋的辦公室里,但他眼前屏幕上所展現的技術卻可以做出那樣的精彩游戲。他看到了他們的前程,兒時未來富翁的夢想就快要變成現實。羅梅洛被這突如其來的驚喜擊潰了,他動彈不得,甚至站都站不起來。直到幾個小時后卡馬克回到辦公室,他才有力氣說話。他只有一件事要告訴他這個朋友,這個編程天才,這個絕配般的搭檔:"不用想了,我們走人!"
04 買比薩的錢 / 49
曾經有一次,杰伊為了測試卡馬克的注意力,特意租了一盤色情片放到錄像機里,并把音量開到,羅梅洛和其他人很快就被那"噢……啊……"的聲音吸引到了電視機旁,而卡馬克,仍然無動于衷地坐在顯示器前,直到過了一兩分鐘,他才察覺到那越來越激動的呻吟聲,而他只是簡單地"嗯"了一下,然后就繼續埋頭工作。
05 世外桃源 / 73
艾德里安那些死亡主題的作品是如此精彩,以至于大家都舍不得把它們從游戲里剔除出去。在羅梅洛的鼓舞下,艾德里安在游戲中加入了更多血腥細節,譬如僵尸被霰彈槍擊中時會飛濺出鮮血淋漓的肉塊。當《軟盤》的人們看到這些畫面時,他們顯然無法領會這其中的詼諧,他們堅持要 id重新制作死亡動畫——不能有任何血跡。"也許,會有那么24小時,"艾德里安說:"我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在游戲中揮灑血色。"
06 陰郁的日子 / 85
《德軍總部3D》出現在了屏幕上,威廉姆斯先生面無表情地玩了一會,id的人們在旁邊緊張地看著他,后他抬起頭說:"啊,很漂亮。"游戲結束時,畫面上是可愛的基恩和綠色的沃蒂岡怪物,中間一行大字:"id軟件:雪樂山家族的一份子?""可以把后那個問號去掉嗎?"威廉姆斯先生說道,然后他給 id開出 250萬美元的價錢。
07 命運之矛 / 103
這次飛躍對卡馬克而言絕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他花了大量時間才琢磨出如何正確地繪制地面。他的勤奮和自律給他帶來了回報,他現在甚至能夠繪制出傾斜的地面,玩家可以感覺到自己是在上坡還是在下坡,這簡直讓人難以置信——凱文在游戲里的一座小山上來來回回跑了二十分鐘。顯然,id該用新技術去制作一款新游戲了。
08 召喚群魔 / 123
湯姆還大肆描繪了一番新引擎的若干技術突破,甚至,提到了多人游戲——他們還壓根沒有實現這個功能:"游戲支持兩名玩家通過串口直連或是撥號對戰,而如果是在局域網上,則可以有四名玩家加入到一起……我們衷心期望 DOOM成為全世界生產率大幅下降的罪魁禍首。"
09 酷的游戲 / 139
誠然,和怪物們廝殺也挺好玩,但那畢竟是由計算機控制的沒有知覺的東西,現在,玩家將可以和另一個有意識的人類進行對抗,一個能思考,會運用策略,還會不時尖叫的對手。我們可以開始互相殺戮!"如果,我們真能做出來,"羅梅洛說:"那么,這他媽的將是這個叫做地球的行星上有史以來牛 B的游戲!"這也是卡馬克的心里話。
10 DOOM世代 / 155
羅梅洛造勢時就像在玩死亡競賽:自信是不夠的,要自負,心細是不夠的,要膽大。羅梅洛很快就讓所有人意識到,君臨天下般的 id究竟是如何偉大,以及它還將變得多么偉大。"我們的計劃就是,"他在網絡上發表道:"讓全世界游戲制作者都用上NeXTSTEP,讓所有人都連到因特網上,讓每個人都擁有一輛法拉利。"
11 雷神們 / 177
在卡馬克和蓋茨之間,亞伯拉什選擇了卡馬克。在他看來,id的吸引力是微軟根本沒法比的。當一個三維的網絡世界呼之欲出的時候,當虛擬現實技術即將有革命性突破的時候,他希望自己能置身其中,他希望自己能參與這歷史性的事件。而且,卡馬克的邀請觸動了亞伯拉什:卡馬克看上去很孤單,沒有知音
12 審判日 / 195
微軟這位大無畏的領袖身著黑色披風,手握霰彈槍,在游戲里奮勇殺敵。沒過一會,他停了下來,站到鏡頭前,開始大談特談視窗 95是一個多么非凡的游戲平臺,以及它將給玩家帶來多么前沿的多媒體感受,譬如DOOM。就在這時,游戲中的一個小鬼湊到蓋茨身邊向他索要簽名,怒不可遏的蓋茨一槍把它轟成肉醬:"我講話的時候不要打斷我!"短片的后,滿屏的血色中凸現出微軟標志,以及一行字樣:"你今天想處決誰?"(Who Do You Want to Execute Today?)
13 死亡競賽 / 219
車牌為IDTEK1 的法拉利已經停到會場中,投影儀同步放映著決賽選手屏幕上的畫面,人群開始歡呼。Thresh 盡量讓自己不去注意顯示器上的跑車倒影,直到他完成后一次得分——他以13 比1 取得勝利??R克走上臺,把車鑰匙交到Thresh 手中:"嗯,你準備怎么把它弄回家?"Thresh似乎面有難色:"我不知道,應該是把它托運回去吧。"半個小時后,卡馬克帶著五千美元現金回到會場,那是給Thresh 的運費。
14 硅堡 / 241
少了搬弄是非的人,羅梅洛得以專心帶領人們做好手邊的工作。1998年 2月,他拿到了他等待已久的 Quake2源代碼,有了它,《大刀》的完成就指日可待了。但當羅梅洛打開源代碼文件掃了幾眼后,他呆住了。天哪,他嘀咕道,卡馬克都干了些什么?
15 源自 DOOM / 259
卡馬克自己同樣陷入失望?,F在的他,創作出了強大的引擎,但似乎卻沒有人把此看做是一次契機,沒有人來推動技術,沒有人來推動設計,沒有人來推動他。盡管卡馬克從未公開表示過他懷念過去的id,懷念羅梅洛那令人眼花繚亂的構思和設計,但卡馬克清楚地知道,現在的 id已不再是從前的id,現在的 id已經沒有了自發的動力。
16 永恒的世界 / 277
從 Quake結束到現在,五年過去了,盡管羅梅洛和卡馬克也經常在各種場合見面,但這是羅梅洛次找卡馬克談一件生意上的事,一個創意,一款游戲。當羅梅洛走進房間時,卡馬克一如往常坐在顯示器前優化著下一代圖像引擎。他的房間比以前大了不少,也更干凈整潔,但仍然是那么簡樸無華。"嗨,"羅梅洛說。"嗨,"卡馬克說。
跋 / 301
作者后記作者致謝譯者后記譯者致謝參考文獻
推薦序一
恭喜《DOOM 啟世錄》再版,DOOM 無疑是游戲行業劃時代的天才級作品,是FPS 品類乃至3D 游戲的鼻祖,之后才有了《使命召喚》、《戰地》、《反恐精英》、《穿越火線》等FPS 游戲的繁榮發展。
閱讀本書不但可以了解游戲行業的歷史,更是一部勵志傳記。去感受"在如今的世界上,只要你愿意,沒有人可以阻止你成功,只需要一臺電腦和網線,再加上一箱可樂和比薩。"
如今的中國已然具備這樣的條件,有夢想的你加油吧!
姚曉光
騰訊公司副總裁
推薦序二
很高興看到《DOOM 啟世錄》中文版再版。早讀到這本書,已經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時我身邊專業從事游戲制作和發行的人還不是很多,所以這本書輕易地被大部分人忽略,淹沒于計算機軟硬件書籍的海洋中。今天,中國游戲市場已經進入了移動手機時代,以游戲產品創意設計立足的創業公司多如牛毛,政府主管部門也放開了對主機游戲的禁令,憑借明星游戲成功的創業者和設計師登上舞臺,成為時代新偶像。
彈指一揮間。
每位游戲愛好者或是游戲從業者都能從本書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玩家、極客、黑客、藝術家、野心家、冒險家、設計師、程序員、創業者、投資人、老板、管理者或者制作人,無論你扮演了其中哪個角色,是希望窺探id Software 的興衰因果,或是好奇于兩位天才約翰的傳奇故事,這本書都能給你一些啟示。
閱讀當代史,總有一個弊端,那就是今天很快將懸疑的昨天劇透。誠如我們現在所見,兩位創始人發跡于《DOOM》, 分道揚鑣于《Quake》。1996 年《Quake》之后,John Remore 離開了id Software,七年后John Carmack 也離開了id,轉而加盟今天大紅大紫的虛擬現實公司Oculus 出任CTO。兩位創始人陸續離開了id 后,id 也已許久沒有推出作品,以至于其更像一家純粹的引擎公司。
所以,作為游戲創業者,比之《DOOM》的成功,本人更關注書中兩位約翰在id Software 興衰轉折中所扮演的角色。
約翰? 卡馬克(John Carmack)是入列"互動科學藝術協會名人堂"的天才極客,憑借《德軍總部》、《DOOM》被譽為"FPS 之父",他在計算機圖像引擎以及游戲研發方面的貢獻使其無愧殊榮。
約翰? 羅梅洛(John Remore),與卡馬克共同創立了id Software。作為《德軍總部》、《DOOM》事實上的總設計師,羅梅洛總能個發覺卡馬克歷代引擎的潛能,并通過超然的設計理念將其呈現給所有玩家。
兩位約翰在《DOOM》開發過程中的分工合作,堪稱這個行業理想的典范和樣板:
前者代表游戲創意理念,后者代表游戲技術能力;
前者讓創意得以實現,后者讓技術能夠發揮效能。
正是得益于兩位約翰的才華和默契配合,《DOOM》成為超越時代的殿堂級神作。相比而言,他們二人在產品研發合作和公司創業上的默契程度,絕不比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創立蘋果電腦的喬布斯和沃斯尼亞克這兩位史蒂夫遜色。然而,《DOOM》史無前例的成功,放大了兩位伙伴性格上的差異,而這種差異終導致了羅梅洛的離開。
《DOOM》成功之后,卡馬克開始研發《Quake》所需的新一代引擎,而羅梅洛則忙于接受各種采訪。自大,自負,在游戲中可以更激進地取得戰果,而在現實中往往能扭曲一個人。我對書中的一個細節印象深刻,身著"WROTE IT"(我創作了DOOM)字樣的羅梅洛默認了玩家拜其為"神"。
《Quake》之后,卡馬克認為羅梅洛沒有做好他的本職工作,于是,發動所有股東辭退了他。而所有股東只能同意,他們認為引擎技術才是id 的根本,換句話說,卡馬克才是不可缺之人。
羅梅洛組建了新的公司,信奉的理念是"設計決定一切"。然而,拿了幾千萬投資的他,突然發現技術并非一蹴而就,并非"自然天成"。創意的迸發可能是跳躍性和非線性的,技術的提升則需要充足的線性積累,簡單地堆積人力并非解決之道。他們的產品一拖再拖,終于還是搞砸了。在后階段,羅梅洛辭退了他的主程序員,理由竟然也是他"沒有做好本職工作"。
而與此同時,卡馬克苦惱于再沒人能夠挖掘出他新引擎的潛能。而id 的其他股東則發現羅梅洛走后,再沒有人能夠制衡卡馬克的專斷,公司成為一言堂,內部的團結和配合徹底破壞。
可見,在早期,好的游戲只需要技術+ 創意,再配上合適的視覺表達就可以了。但單獨看技術和創意,都無法支撐起的作品。兩位約翰分家后的經歷就是明證。而比創造好游戲更難的是如何打造好的游戲公司。只有技術和創意還不夠,需要面對諸多新的問題,例如公司機制和團隊文化。啟示并沒有結束。新的啟示,仍然不斷發生在我們身邊。
王峰
藍港互動有限公司創始人CEO
推薦序三
《DOOM 啟世錄》在我進入游戲行業之前,已經拜讀過,對卡馬克癡迷于技術的精神,十分欽佩。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本書的初版應該是2004 年。
轉眼11 年過去了,電子工業出版社再版這部書,邀請我來作序。不由地感嘆人生真的很奇妙,沒有想到有24小時自己會和當年的偶像有這樣一種"相逢"。坦率來說,給卡馬克這樣的天才傳記作序,我是很沒底氣的。但作為《毀滅戰士》的死忠,作為FPS 游戲的重度愛好者,我其實深受卡馬克等人影響?;蛟S游戲也是一種認知哲學,借此發現自我以及找到價值認同感。
書中寫卡馬克說,"在信息時代,客觀障礙已不復存在,所謂障礙都是主觀上的。如果你想動手開發什么全新的技術,你不需要幾百萬美元的資金,你只需要在冰箱里放滿比薩和可樂,再有一臺便宜的計算機和為之獻身的決心。"這種濃郁的極客言論,雖然有點,但是我認為沒有這樣一種心無旁騖追求夢想的執著,在游戲行業也許是難以生存下去的。
當我在2013 年接觸《全民槍戰》這款游戲時,幾乎所有人都不認可在手機上做FPS 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而如今這款手機端FPS 游戲,風靡海內外,每天的DAU(日活躍用戶)達到了500 萬之多,它的成功證明了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
讀這本書,就我而言有兩個啟示:一是這兩位游戲信徒卡馬克和羅梅洛——用信徒來形容他們實不為過——在充滿荊棘的游戲開發道路上如何做到顛覆,做到;二是時勢造英雄。書中描述的時代背景是20 世紀70 年代到21 世紀,正好是從大型計算機到蘋果機遷移,從蘋果機到PC 遷移的時代。而今天,也正是從PC 到手機端的遷移時代。技術和硬件的發展,造就了一代成功的游戲人,而同時也會淘汰一批裹足不前的游戲人。大凡重大技術變革與更新換代,便是成就事業的好時機。
另一方面,書中讓我非常有共鳴的是,游戲以及游戲從業人員在時代中社會角色的變化。一開始,成功的游戲制作者,似乎都是主流社會不予接納的邊緣人群,他們是黑客、輟學者、叛逆青年;但這些不起眼的人其實還是開拓者、幻想者、冒險家、藝術家……
在今天,游戲制作者已經從邊緣人群進入主流社會,從個人到行業,其生存環境已經發生了巨變。我們看到,整個國內A 股市場中,有30 多家上市公司是游戲公司。此外,納斯達克、港交所,還有大量的國內上市的游戲公司。而且,很多游戲公司的規模早已超過了百億。這是時代賦予的紅利——游戲公司借助手機智能端的普及帶來的人口紅利,一下子成為風口浪尖的行業。根據的調查,全國有近3 億用戶通過手機下載并試玩過手機游戲。就《全民槍戰》這個游戲來說,就有近1 億的用戶下載過。
在這個的時代里,我也希望我們的英雄互娛,也能有《DOOM》這樣經典的產品,而且能走得更穩健更長遠。對一個游戲制作者來說,還有比這更激動人心的嗎?
應書嶺
英雄互娛總裁
推薦序四
作為從業14 年的游戲媒體人,尤其是創業之后,有個嚴肅、凝重的問題始終
在我的腦海中揮之不去:"現在的玩家要想從事游戲行業,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首先且是必然的,我們要玩大量的、多樣的游戲,而不是打開手機只有《天天酷跑》、打開電腦只有《英雄聯盟》。這是遠遠不夠的,玩家對游戲人的兩個疑問莫過于:1)你們上班是不是天天玩游戲? 2)我玩過很多游戲是不是就能做游戲了?
我可以負責任地回答:這是大錯特錯的誤解。其實國內許多所謂的游戲人不玩游戲照樣混得不錯——好吧,這是個冷笑話,我相信這也不符合你的追求。認真地說,從《DOOM 啟世錄》主人公之一——John Carmack 身上,你會發現一個真正游戲人的風骨:專注、熱情、堅持、自律、黑客精神,以及更多。
說到專注,本書中有一個例子令人印象深刻:同伴為了惡作劇,在Carmack工作的地方播放AV,并且喪心病狂地把聲音調到。Carmack 只是不以為然地掃了一眼,然后繼續全神貫注地敲寫代碼。放到現在這大概又是一個惡搞程序員的段子,然而事實往往比段子更加精彩。
鮮活的事實和生動的文筆構筑了這本可讀性極強的好書,在我看來它應該是游戲人的必讀之作。假如你還在游戲行業的主題樂園之外興奮地徘徊,《DOOM啟世錄》將為你打開大門:這里不僅有與世界過招、與時間賽跑的理想,也有與朋友訣別、與商業和解的現實。
當然,90 后甚至00 后的你,接觸的部FPS 游戲可能會是CF,你并不需要放下書本再去回顧DOOM 或者Quake。因為以現在的眼光來看,你或許無法想象這種粗糙簡陋的畫面在幾十年前意味著什么。不過好消息是,2013 年,Carmack 離開了一手創辦的id,以CTO身份加入Oculus VR,在虛擬現實領域大展拳腳。當游戲從2D 進化到3D 的時候,我們無法目睹大神的誕生;但是當游戲從3D 進化到3D 無處不在的時候,我們將見證大神的歸來。
火狼
前《電腦游戲攻略》編輯,現有趣點CEO
推薦序五
有的時候不得不感嘆生命的奇妙,10 年前,我當時還是一個迷茫的計算機系學生,偶然在BBS 上看到《DOOM 啟世錄》的章節,就此改變了我的生活,很長一段時間,我一直把這本書帶在身邊,讀了一遍又一遍,直到都背下來了。我毫不猶豫地轉向了游戲編程領域,進入了游戲行業,帶著對《DOOM 啟世錄》里那種開發生活的無限向往,以每周80 小時的節奏,在引擎編程中沉浸了10 年。
10 年后的今天,我們的游戲《天涯明月刀》剛剛上市,支撐它的游戲引擎是由我所在的引擎團隊花5 年時間打造的,它的表現是目前市場上棒的:有更好畫面的同時擁有更流暢的效率。引擎團隊本能地追求更逼真絢麗的畫面、更流暢的運行速度和簡潔的代碼,我們都超喜歡《DOOM 啟世錄》,是卡馬克的粉絲,是id 精神的踐行者。而在這時,突然接到《DOOM 啟世錄》再版寫序的邀請,明顯感覺到身上因為激動而微微出汗,很高興有機會好好地聊聊這本書。
精彩
首先本書講述的是一個非常精彩的發生在游戲行業的美國夢。兩個約翰(卡馬克和羅梅洛)才華橫溢,相得益彰,組建了id Software 游戲開發公司。在這里,技術、設計和藝術一起產生了核聚變,從《德軍總部3D》到《毀滅戰士》(DOOM)到《雷神之錘》(Quake),每款游戲都呈現出革命性的、前所未有的暢快淋漓。如果你是一個玩家,會更能理解這種感受,那種仿佛電流從大腦擊穿到脊椎的感覺,仿佛在看喬丹在總決賽上空中換手和終場絕殺,在看邁克爾?杰克遜在舞臺上走太空步。id 的幾款游戲均被認為是具影響力的游戲之一,它們極大地推動了PC 的流行和PC 上游戲開發技術的發展,在爭議中掀起文化浪潮,而死亡競賽更是把電子競技帶到了新的高度。同時他們的行事方式和價值觀是令人著迷和心悅誠服的,游戲背后是登峰造極的技術和新穎犀利的設計,是永無止境的開拓和創新。他們身上充滿了歇斯底里的黑客精神和搖滾精神,理所當然地在他們的游戲里釋放暴力,開放游戲讓玩家制作他們自己的mod(不在乎這會傷害他們的商業利益),開放自己的源代碼……所有都那么直白,沒有一絲做作。
熱愛
我們常常會聽到"你要做你熱愛的事情","去實現你的夢想",但這些簡單的說教未免有些太空洞,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體驗,我們無從知道。而通過《DOOM 啟世錄》中的文字,你似乎能嗅到從湖畔小屋旁飄來的烤肉香味,感受到他們在開發時所散發的熱浪,通宵達旦的壓榨模式,那種無與倫比的爽快。
比如這段:
"讓你跑!雜種們!"羅梅洛叫道:"去死吧!噠噠,噠噠噠……"納粹黨衛軍們無處不在:走廊里、大廳里、希特勒的肖像前、木桶的背后,羅梅洛現在就在那個世界里,他拿著機關槍席卷過一個個房間,納粹士兵們如草芥般在他面前倒下,羅梅洛踏過他們血肉模糊的尸身,一往直前。羅梅洛越來越熱心于《德軍總部3D》的開發,這很容易感覺得到,你只要留意他叫喊起來的音量就可以了。大家都發現,這個游戲對羅梅洛來說已不只是工作的一部分,而是生活的一部分,他花在游戲測試上的時間越來越多,而當他不在測試的時候,他就在通過BBS 尋找各地的玩家幫他測試。熱愛的威力在于:它會重新定義你的工作與生活。對于我們大多數人來說,工作更多的是要遭受痛苦,受夠了苦之后,到業余生活去享受,甚至有時我們在談及夢想的時候也是這樣,為了某個目標,去奮斗去吃苦:過程總是苦的。但在id 所呈現的熱愛,則是常規"熱愛"的提純版,就是在開發的當下,在手中的代碼,在屏幕上的像素,他們生活在自己的游戲里,與自己的游戲一同呼吸。而在游戲完成的時候,整個游戲世界隨之搖擺,他們在迪斯尼游樂場遇到這樣的玩家:"剛才誰提到德軍總部嗎?"旁邊池子里有人問道,然后他拍了拍他的朋友:"我們愛死那個游戲了!"id 的人們半信半疑地看著他們,但是,玩家是裝不出來的,他們跳進了id 的池子,滔滔不絕地談論起那個游戲。聽玩家滔滔不絕談論你的游戲,這對于游戲開發者來說真是無上的享受、狂喜和幸福。
這就是這本書的絕妙之處,它會把激情、熱愛與夢想,色香味俱全地放在你面前,讓你去觸摸,去感受。每年,無數的年輕人都會在長輩的苦口婆心中陷入糾結,是去追逐自己鐘愛的職業還是去做安穩的"好工作",先讀讀這本書吧,決定之前你得知道熱愛與夢想真正是什么。
禪宗
書中對于卡馬克有一句話說得非常貼切:"長年浸淫于圖像編程中的他幾乎達到了禪宗般的境界"。對,就是禪宗的境界??R克對于技術與編程,超出了喜愛的范疇。他深受黑客精神的影響,相信一切問題都能被技術解決,這與當下硅谷看問題的方式:"死亡不過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有同樣的意味。并且,卡馬克本然地拋開一切雜念,地專注于編程,享受那種寧靜——禪的境界。
比如這段:"如果說死亡競賽是對工作、家務、壓力、勞累等事物的一種解脫,那么,這種解脫是卡馬克所不需要的,甚至是無法理解的。他看到電視上人們出入酒吧、結伴郊游、度海灘周末,所有這些對他都毫無吸引力。卡馬克清楚地知道,他喜歡的事情就是——編程,他系統地安排著生活,把大部分時間都用于此,達到一種更孤寂、更專注的境界。"其實早先,我也在很多地方看到關于編程中的禪意內容,包括各種編程藝術的書籍,還有《編程之禪》這樣優美的詩文等,但這些太過虛無縹緲,沒法真正理解。那時編程于我,和考試差不多,就是一份差事。
《DOOM 啟世錄》把卡馬克在這方面以一個個故事,一點點地真實表達出來,讓讀者得以真正的理解。這對于當時的我,具有革命性意義,讓我對開發產生了無比的向往,激發我也學著去理解和信仰技術,學著心無旁騖地去編程。對于程序員來說,編程的主觀感受,有著非常嚴重的兩極分化,也會導致截然不同的結果:對于一些人來說,編程意義索然,枯燥難以理解,復雜得讓人想吐。而對另外一些人來說,它意義非凡,它推動世界前進,幫助把火箭送入太空,拯救生命,傳播資訊以及帶來全新的娛樂體驗。在這種信仰下,你會自然地進入更深層的寧靜和專注,把邏輯的本質以簡潔優雅的代碼表達出來,進而體會到那種深度的愉悅。告訴我們如何編程的書有很多,但是能告訴我們為什么編程,編程有多酷,激發對此的信仰和認同的書卻不多??梢哉f在編程方面,《DOOM 啟世錄》是我讀過的重要(沒有之一)的書。時光多年來,游戲的勢頭愈發勁猛,現在全球游戲產業的規模已經超過電影和音樂的總和,成為無可爭議的規模的娛樂市場。2013 年,卡馬克離開了id Software,至此id 的創始人均離開了公司,回頭望去,不禁讓我想起蘋果的廣告詞:
向那些瘋狂的家伙致敬
他們特立獨行
他們桀驁不馴
他們惹是生非
他們格格不入
他們用與眾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
他們不喜歡墨守成規
他們也不愿安于現狀
你可以贊美他們、引用他們、反對他們
質疑他們、頌揚或是詆毀他們
但唯獨不能漠視他們
因為他們改變了事物
他們推動人類向前發展
或許他們是別人眼里的瘋子
但他們卻是我們眼中的天才
因為只有那些瘋狂到以為自己能夠改變世界的人
才能真正地改變世界
后記
這本書在亞馬遜獲得了4.8/5 的高分,讀者紛紛給予了"驚艷"、"必讀"的評價,也被認為是游戲開發好的傳記類書籍。
譯者孫振南先生是個玩家,翻譯得非常到位。
作為讀者,非常感謝作者和譯者把這樣精彩的書帶給大家。
安柏霖
騰訊游戲《天涯明月刀》客戶端引擎架構師
推薦序六
《DOOM 啟世錄》,原以為是一本講述DOOM 游戲開發過程的書,閱讀完后卻發現是講述兩位游戲大師John Carmack(卡馬克)和John Romero(羅梅洛)從相互認識,開始合作,再一步步開發出3D 游戲引擎,組建了一個聞名世界的id 游戲開發公司的全過程。后的章節又敘述了他們之間發生了怎樣的矛盾導致他倆分道揚鑣??赡芴觳哦际沁@樣,有讓人贊嘆和崇拜的一面,但是在其他一些方面的行事風格卻又讓人摸不著頭腦。
相信所有20 世紀80 年代出生的伙伴都使用過DOS,也在這一古老的操作系統中見識過當時神一般的3D 游戲——DOOM。在當時的硬件和軟件條件下,開發出一款3D 游戲幾乎是很多人從未想過的事情。而后來的Quake 系列,也成為我們這一代人心目中3D 游戲的經典之作。
我次聽說John Carmack 是初中時在一份電腦報上,當時提到他開發了Quake 游戲的3D 引擎,還說他將其開源出來方便所有開發者使用,直接提升了整個世界的3D 游戲開發水平。當年的Bill Gates 想拉他加入微軟,卻被他婉拒。再之后,我加入Facebook,而就在2014 年3 月,Facebook 收購了Oculus VR,而John Carmack 則是Oculus 的CTO;頓時,我感覺奇妙地成為了John Carmack 的同事。
而另一位主人公則恰好相反,羅梅洛個性更加張揚,常常參加各種媒體采訪,一方面為公司的PR 做著自己的努力,另一方面則已然成為一個耀眼的明星。就像卡馬克所說,羅梅洛變了,失去了創業之初的專注與勤奮,在以后的游戲關卡設計中,很少來自羅梅洛之手。他們因不同性格走到了一起,并且取得了成功,也因不同的性格造成了不可避免的決裂,在創業的時期分道揚鑣。羅梅洛后說,id 是一間被技術所奴役的公司,他一直相信設計決定一切,他終離開了id,開啟他的"離子風暴"游戲設計公司之旅,主張設計決定一切,而他的自大與浮夸終也將他的新公司帶向失敗的結局。
本書后的結束章節很有意思:
從Quake 結束到現在,五年過去了,盡管羅梅洛和卡馬克也經常在各種場合見面,但這是羅梅洛次找卡馬克談一件生意上的事,一個創意,一款游戲。當羅梅洛走進房間時,卡馬克一如往常坐在顯示器前優化著下一代圖像引擎。他的房間比以前大了不少,也更干凈整潔,但仍然是那么簡樸無華。
"嗨,"羅梅洛說。
"嗨,"卡馬克說。
恰似陌生人一樣的見面寒暄卻充滿了意味深長的含義。
如果您是John Carmack 的粉絲,或者您也在年少時玩過DOOM 和Quake 游戲,亦或你是3D 視角游戲(FPS)的愛好者,那么,請不要錯過本書。
覃超
北京創業者 Facebook 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