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注冊安全工程師手冊(第二版)圖書
人氣:58

注冊安全工程師手冊(第二版)

序(第二版) 注冊安全工程師是安全生產專業人員中的骨干,是安全工程人才隊伍的精英。為了保障注冊安全工程師人才隊伍的素質,近十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2002年原國家人事部和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 所屬分類:圖書 >工業技術>安全科學  
  • 作者:[羅云] 編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122148339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07
  • 印刷時間:2013-07-01
  • 版次:2
  • 開本:12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精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科技強安,管理固安,文化興安"是預防生產安全事故,保障安全生產的基本戰略體系。本書涵蓋安全科學技術、安全法制管理、安全文化建設等學科內容。

本書面向我國安全生產、職業健康、公共安全等應用領域,為廠礦企業安全生產專業機構的安全工程管理和事故預防、生產技術部門的安全設計、各級政府的安全監察和綜合管理、各產業部門的行業安全管理和服務、高等院校的安全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安全科學技術研究部門的安全科學技術研究,以及公共服務和經營部門進行安全事故防范提供理論和方法的指導。

本書按照安全科學技術學科體系、工業行業專業體系和公共安全體系為主線,構建六個大篇、三十七章的安全工程技術知識體系。主要內容包括安全工程技術理論、安全管理、職業安全、職業健康、行業安全、公共安全。安全科學技術學科體系包括安全原理、事故預測、安全人機工程、系統安全工程、安全評價、安全管理、機械安全、起重與搬運安全、壓力容器安全、焊接安全、防火防爆、電氣安全、噪聲控制、工廠防塵、工業防毒、輻射安全等內容。工業行業專業體系包括煤礦、冶金、建筑、化工、石油、電力等行業。公共安全體系包括道路交通安全、鐵路運輸安全、水上交通安全、民用航空安全、公共場所安全、自然災害防治等。

本書可作為各類安全工程師、政府安全監管人員、安全工程技術相關的專業人員工作指導用書,也可為高等院校安全工程專業學生提供專業設計指導和學習參考。同時,可為各行業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生產管理人員和技術人員提供工作參謀和向導。

目錄

緒論注冊安全工程師制度

0.1國際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管理制度

0.1.1美國的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管理制度

0.1.2英國的職業安全健康工程師執業資格管理制度

0.1.3日本的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管理制度

0.2我國的安全工程師執業資格制度

0.2.1注冊安全工程師的發展歷程

0.2.2注冊安全工程師管理制度

0.2.3注冊安全工程師的注冊

0.2.4注冊安全工程師的執業范圍

0.2.5注冊安全工程師的權利與義務

及時篇 安全工程技術理論

1安全科學學科基礎及理論

1.1古代的安全防災

1.1.1我國古代的風險防范

1.1.2古代人類的風險防范觀

1.1.3人類安全法規的起源與發展

1.2安全科學技術的起源與發展

1.2.1安全認識觀的發展和進步

1.2.2安全科學技術的產生和發展

1.2.3我國安全科學技術的發展現狀

1.2.420世紀安全生產拾萃

1.2.5安全科學技術體系的構成

1.3安全科學基本理論的發展

1.3.1事故學理論

1.3.2危險分析與風險控制理論

1.3.3安全科學原理

1.4安全哲學理論

1.4.1基于科學理論認識安全哲學

1.4.2從歷史學的角度認識安全哲學

1.4.3現代社會的安全哲學觀念

1.4.4人類安全哲學思想

1.5安全系統科學理論

1.5.1安全系統論理論

1.5.2安全信息論原理

1.5.3安全控制論原理

1.5.4安全協調學原理

參考文獻

2安全科學的定性與定量理論

2.1安全的基本特性

2.1.1重要術語及概念

2.1.2安全特性分析

2.2安全科學基本理論

2.2.1人本原理

2.2.2彈性原理

2.2.3預防原理

2.2.4強制原理

2.3安全指標體系理論

2.3.1安全定量的基礎

2.3.2安全生產發展指標體系

2.3.3事故指標體系及數學模型

2.4安全生產指數理論

2.4.1安全生產指數概念及意義

2.4.2安全生產指數的設計思路及原則

2.4.3安全生產指數的數學模型

2.4.4事故當量指數的設計

2.4.5事故當量綜合指數的應用

2.5風險定量理論

2.5.1風險分析的主要內容

2.5.2風險的概念

2.5.3風險的數學表達

2.5.4風險的數理分析

2.5.5風險度的確定

參考文獻

3事故分析、預測與預防理論

3.1生產安全事故分類研究

3.1.1基本概念及定義

3.1.2事故類型及等級

3.1.3事故原因分類

3.1.4致傷類型分類

3.1.5事故損失工作日計算

3.1.6事故傷害性質分類

3.1.7事故傷害部位分類

3.1.8事故致因物分類

3.2事故致因理論

3.2.1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論

3.2.2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事故致因理論

3.2.3系統安全工程理論

3.2.4事故頻發傾向論

3.2.5事故遭遇傾向論

3.2.6多米諾骨牌理論

3.2.7軌跡交叉論

3.2.8管理失誤論

3.2.9事故因果連鎖理論

3.2.10能量轉移理論

3.2.11瑟利人因系統理論方法

3.2.12事故原因樹

3.2.13變化?彩?誤連鎖理論

3.2.14擾動理論

3.2.15作用?脖浠?與作用連鎖理論

3.3事故預測原理

3.3.1事故指標預測及其原理

3.3.2事故隱患辨識預測法

3.3.3直觀預測法

3.3.4時間序列預測法

3.3.5回歸預測法

3.3.6齊次、非齊次泊松過程預測模型

3.3.7微觀事故狀態預測

3.3.8灰色預測模型

3.3.9趨勢外推預測

3.3.10專家系統預測法

3.3.11事故死亡發生概率測度法

3.4事故預防原理

3.4.1事故可預防性理論

3.4.2事故的宏觀戰略預防對策

3.4.3人為事故的預防

3.4.4設備因素導致事故的預防

3.4.5環境因素導致事故的預防

3.4.6時間因素導致事故的預防

參考文獻

4安全人機工程學

4.1人機工程學概論

4.1.1人機工程學的形成與發展

4.1.2安全人機工程學研究內容

4.2人機系統

4.2.1人機關系

4.2.2人機功能分配

4.2.3人機系統分析

4.3人體測量與數值應用

4.3.1人體測量的基本知識

4.3.2常用人體測量數據

4.3.3人體主要參數計算

4.3.4人體測量數據的應用

4.4人的生理與心理特性

4.4.1人的生理特性

4.4.2人的生物力學

4.4.3人的心理特征

4.5人機界面

4.5.1顯示裝置

4.5.2控制裝置

4.5.3工具類人機界面

4.6作業空間

4.6.1作業域

4.6.2作業空間分析

4.6.3安全作業研究與標準化作業

4.7作業環境

4.7.1溫度環境

4.7.2振動環境

4.7.3噪聲環境

4.7.4光環境

4.8色彩調節

4.8.1色彩的基本概念

4.8.2色彩對人的影響

4.8.3作業環境的色彩調節與應用

參考文獻

5系統安全工程

5.1系統安全工程概論

5.1.1基本概念

5.1.2內容

5.1.3發展和現狀

5.2系統安全分析方法

5.2.1關系比較密切的分析方法

5.2.2共同點比較多的分析方法

5.2.3邏輯推理的分析方法

5.2.4選用分析方法的原則

5.3危險性預先分析

5.3.1危險性預先分析的步驟

5.3.2危險性辨識

5.3.3危險性控制

5.3.4危險性預先分析實例

5.4安全檢查表

5.4.1安全檢查表的定義

5.4.2安全檢查表的作用

5.4.3安全檢查表的優點

5.4.4安全檢查表的類型

5.4.5安全檢查表的編制

5.4.6安全檢查表實例

5.5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

5.5.1故障的基本概念

5.5.2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的分析步驟

5.5.3致命度分析

5.5.4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實例

5.6故障樹分析法

5.6.1基本概念

5.6.2故障樹分析方法的步驟

5.6.3故障樹的符號及其意義

5.6.4故障樹的編制方法

5.6.5故障樹定性分析

5.6.6故障樹定量分析

5.7事件樹分析法

5.7.1事件樹分析的依據和在性工程中的應用

5.7.2事件樹分析方法及應用

5.8因果分析

5.8.1因果圖

5.8.2分析與評價

5.9可操作性研究

5.9.1基本原理

5.9.2分析步驟

5.9.3應用實例

參考文獻

6危害辨識與安全評價

6.1危險危害辨識

6.1.1術語與定義

6.1.2危害產生原因與分類

6.1.3危害辨識的主要內容

6.1.4危害辨識方法

6.1.5危害辨識過程

6.2安全評價概述

6.2.1安全評價的定義和標準

6.2.2安全評價的原理

6.2.3安全評價的程序

6.2.4安全評價的方法分類

6.3概率評價法

6.3.1元件的故障概率及其求法

6.3.2元件的連接及系統故障(事故)概率計算

6.3.3系統故障概率的計算舉例

6.4指數評價法

6.4.1美國道化學公司火災爆炸指數評價法

6.4.2英國帝國化學公司蒙特法

6.5單元危險性快速排序法

6.6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險源評價法

6.7傷害(或破壞)范圍評價法

6.7.1泄漏

6.7.2擴散

6.7.3爆炸

6.7.4中毒

6.8生產設備安全評價方法

6.8.1設備安全評價要點

6.8.2操作運轉

6.8.3環境

6.8.4維護檢修

6.9安全管理評價

6.9.1安全管理評價內容

6.9.2評價方法

6.10安全綜合評價法

6.10.1評價模式

6.10.2評價標準

6.10.3LEC評價法

6.10.4MES評價法

6.10.5MLS評價法

6.11作業場所的評價方法

6.11.1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及有毒作業分級評價方法

6.11.2粉塵作業危害場所危害程度分級評價方法

6.11.3噪聲作業危害程度評價方法

6.11.4高溫(低溫)作業危害程度分級評價方法

6.12安全評價方法實例

6.12.1傳爆藥安全性性綜合評價方法研究

6.12.2國營某廠的活性炭生產線安全評估

6.13安全決策

6.13.1安全決策過程與決策要素

6.13.2定性屬性的量化

6.13.3安全決策方法

參考文獻

第二篇 安 全 管 理

7安全管理科學理論

7.1安全管理科學的發展和進步

7.1.1安全科學與安全管理學

7.1.2安全管理技術的發展

7.1.3現代安全管理方法及特點

7.2安全教育學理論

7.2.1一般教育原理與安全教育學基礎

7.2.2安全教育的目的

7.2.3安全教育的基本原則

7.2.4安全教育模式及技術

7.2.5企業安全教育的對象、目標與內容

7.2.6安全工程學歷教育

7.2.7英國的國家職業安全健康等級考試制度

7.3安全經濟學原理

7.3.1安全經濟學概述

7.3.2安全經濟學投入產出原理

7.3.3事故損失分析原理

7.3.4安全投資的理論分析

7.3.5安全效益分析原理

7.4安全文化建設理論

7.4.1安全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7.4.2安全文化的概念及定義

7.4.3安全文化的學科體系

7.4.4安全文化的范疇、功能及作用

7.4.5安全文化建設

7.5安全行為科學

7.5.1安全行為科學基本理論

7.5.2人的行為模式

7.5.3影響人行為的因素分析

7.5.4事故心理指數分析

7.5.5安全管理的行為激勵

7.5.6安全行為科學應用理論

參考文獻

8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

8.1安全生產法規的性質與作用

8.1.1安全生產法規的概念

8.1.2安全生產法規的特征

8.1.3安全生產法規的本質

8.1.4安全生產法規的作用

8.1.5我國的安全生產法治對策及任務

8.2我國安全生產的法律法規體系

8.2.1我國安全生產法律基本體系

8.2.2安全技術法規

8.2.3職業健康法規

8.2.4安全管理法規

8.3我國安全生產標準體系

8.3.1安全生產標準的分類與體系

8.3.2安全生產標準的作用

8.3.3安全生產國家標準頒布狀況

8.4我國主要的安全生產法規內容簡介

8.4.1《憲法》中與安全生產相關條款

8.4.2《刑法》中與安全生產相關條款

8.4.3《民法》的相關規定

8.4.4《安全生產法》的主要內容

8.4.5《職業病防治法》的主要內容

8.4.6《礦山安全法》的重要內容

8.4.7《消防法》的重要內容

8.4.8《民法通則》中與安全生產相關條款

8.4.9《全民所有制工業企業法》中與安全生產

相關條款

8.4.10《鄉鎮企業法》中與安全生產相關條款

8.4.11《經濟合同法》中與安全生產相關條款

8.4.12《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試行)》中有關安全生產條文

8.4.13《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

8.4.14《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8.4.15《工傷保險條例》

8.4.16《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

8.4.17《關于進一步加強企業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8.5國際主要相關職業安全健康法規

8.5.1國際公約綜述

8.5.2ILO《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導則》

8.5.3ILO《預防重大工業事故公約》

8.5.4ILO《作業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公約》

8.5.5ILO《建筑業安全衛生公約》

參考文獻

9安全管理模式與體系

9.1宏觀、綜合的安全生產管理模式

9.1.1國家安全生產管理機制

9.1.2國家安全生產管理體制的發展

9.1.3我國安全生產管理機制的建立

9.2企業安全管理模式

9.2.1對象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9.2.2程序化的安全管理模式

9.3職業安全健康管理體系(OSHMS)

9.3.1OSHMS的管理理論基礎

9.3.2OHSMS的管理要素

9.3.3企業建立OSHMS

9.3.4OSHMS的審核與認證

9.4HSE管理體系

9.4.1HSE管理體系的概念

9.4.2HSE管理體系的內容

9.4.3企業實施HSE管理體系的意義

9.4.4HSE管理體系的建立、實施

9.5安全標準化

9.5.1安全標準化的涵義

9.5.2安全標準化的作用

9.5.3安全標準化的實施

9.5.4典型行業安全標準化規范解析

參考文獻

10安全管理技術

10.1安全管理技術

10.1.1安全管理的行政手段

10.1.2安全管理的法制手段

10.1.3安全科學管理方法

10.1.4安全管理的經濟手段

10.1.5安全管理的文化手段

10.2人因安全管理

10.3物因及危險源安全管理

10.3.1生產設備安全管理

10.3.2現場"隱患"管理

10.3.3危險源管理

10.3.4消防安全管理

10.3.5交通安全管理

10.3.6現場安全管理方法

10.4環境因素安全管理

10.5事故管理

10.5.1事故分類

10.5.2事故調查處理

10.5.3事故原因及責任分析

10.5.4事故報告編制

10.5.5事故防范措施

10.6事故應急救援

10.6.1事故應急救援基礎

10.6.2事故應急預案的編制

10.6.3事故應急救援預案的演練和評審

10.7企業安全管理診斷技術

10.7.1診斷工具設計

10.7.2診斷標準設定

10.7.3診斷方法

10.7.4診斷分析方法

10.8企業風險管理技術

10.8.1風險管理的基本范疇

10.8.2風險管理的技術步驟

10.8.3風險管理規劃

10.8.4風險識別與評估模式

10.8.5風險控制技術

參考文獻

11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

11.1我國的安全生產監管體制與機制

11.1.1基本概念

11.1.2我國安全生產管理體制的發展

11.1.3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制與機構

11.1.4目前我國的安全生產管理機制

11.1.5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方式

11.1.6推行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制度的作用

11.2安全生產監督理論與技術

11.2.1安全生產監督(察)機關的主要職責

11.2.2安全生產監督(察)機構的權力

11.2.3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的基本原則

11.2.4安全生產監督程序

11.2.5建立安全監管員隊伍

11.2.6安全監察員的職權

11.2.7發揮技術檢測檢驗的作用

11.3安全生產綜合監管

11.3.1國家安全生產監察的職權范圍

11.3.2國家安全生產監察的方式

11.3.3安全生產一般監察

11.3.4安全生產專門監察

11.3.5事故監察

11.4特種設備安全監察

11.4.1國家監督管理的特種設備范疇

11.4.2特種設備的監督管理內容

11.4.3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

11.4.4特種設備行政許可

11.5礦山安全監察

11.5.1礦山安全監察的作用

11.5.2煤礦安全監察體制

11.5.3煤礦安全監察機構的性質和職能

11.5.4礦山安全監察的一般內容

11.5.5英國的煤礦安全監察體制

11.6個人防護用品安全監督

11.7工會與社會安全監督

11.7.1群眾監督作用

11.7.2工會勞動保護工作的基本任務

11.7.3群眾安全監督的10條渠道

參考文獻

12先進的安全管理經驗借鑒

12.1國際勞工組織與職業安全衛生管理

12.1.1國際勞工組織及目標

12.1.2國際勞工組織的任務及特點

12.1.3國際勞工組織的職業安全衛生國際監察

12.1.4國際勞工組織的工作

12.2德國的安全管理經驗

12.2.1積極推進職業安全衛生管理體系進展

12.2.2建立綜合的管理體系

12.2.3強化實施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系統

12.2.4明確職業安全衛生系統負責人的職責

12.2.5發揮勞動安全專家的作用

12.2.6重視未來發展研究

12.3日本安全生產管理經驗

12.3.1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集中、統一、高效

12.3.2法規完善,注重服務

12.3.3工傷保險與安全監督管理有機結合

12.3.4充分發揮安全科學技術研究單位和社團中介機構的作用

12.3.5有效的安全監督管理措施

12.3.6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特點

12.4國際殼牌石油公司的安全管理

12.4.1管理層對安全事項做出明確保障

12.4.2明確、細致、完善的安全政策

12.4.3明確各級管理層的安全責任

12.4.4設置精明能干的安全顧問

12.4.5制定嚴謹而廣為認同的安全標準

12.4.6嚴格衡量安全績效

12.4.7實際可行的安全目標及目的

12.4.8對安全水平及行為進行審查

12.4.9有效的安全訓練

12.4.10強化傷亡意外和事故調查及跟進工作

12.4.11有效的管理運行及溝通

12.5美國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

12.5.1對安全的認識

12.5.2杜邦的安全哲學

12.5.3杜邦公司的安全目標

12.5.4杜邦的安全信仰

12.5.5杜邦公司的安全管理原則

12.5.6明確安全具有壓倒一切的優先理念

12.5.7安全人人(層層)有責

12.5.8杜邦不能容忍任何偏離安全制度和規范的行為

12.6摩托羅拉公司的HSE管理模式

12.6.1安全、健康與環境管理體系

12.6.2摩托羅拉HSE管理體系要求

12.7美國石化企業的安全管理

12.7.1強化法規

12.7.2改進裝備

12.7.3發展軟科學

12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