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圖文并茂的伊朗旅行游記。作者是百度旅游達人小虎牙,他來自絲綢之路東端的西安,來到絲綢之路西端的伊朗,穿行于荒漠綠洲與大海田園,穿越了波斯文化與伊斯蘭文明,走進了這個桀驁不馴、與主流世界格格不入的被濃厚宗教氛圍所籠罩的伊斯蘭國度。小虎牙的旅行,不僅僅只是觀賞那些雄偉的清真寺、開闊的廣場、古老的廢墟,而是將更多的時間、更多的鏡頭留給了伊朗的普通民眾。他在德黑蘭土豪家庭品嘗奢華早餐,在波斯灣與新認識伊朗朋友烹飪大螃蟹,在設拉子與伊朗美女談論詩人哈菲茲,在伊斯法罕的夜色中參加伊朗人的家庭Party,在濕冷的里海之濱乘船去逛清晨魚市……在這樣"接地氣"的與普通人的交流中,他發現了一個與我們傳統的認知不一樣的伊朗,在宗教嚴肅、保守的表面之下,是令人感動的熱情友好,令人意外的開放包容。書中不僅有生動的故事、冷靜的思考,還有許多作者及其朋友拍攝的風光、人文美圖,以及詳細周到的伊朗旅行攻略,去伊朗之前,不妨先翻一翻這本書。
1. 150張精美圖片,叩開波斯古國的神秘之門,走進現代版的"天方夜譚"世界。
2. 伊朗是了解西亞歷史、中東文化的敲門磚。了解伊朗,旅行伊朗,不妨從本書的解讀開始。
3. 伊朗是"絲綢之路"的西端,"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繼土耳其之后,下一個中東旅游熱門,就是伊朗。
4. 作者小虎牙,百度旅游、螞蜂窩重推的旅游達人,微博微信粉絲眾多,經常參加各種旅行推廣活動,近期在北京舉辦自己的個人攝影展,頗有人氣。
作者寄語:
"尋找、感受、印證,是旅行帶給我快樂的源泉。旅行,要像詩人一樣;生活,要像戰士一般。在旅行中攝影,在攝影中生活。對我而言,旅行與生活早已融為一體。我用鏡頭和筆墨述說我的旅行故事。腳步,不曾停留;足跡,漸漸擴散。"
趙熠,網名小虎牙,百度夢想旅行家,媒體工作者,攝影師,旅行專欄作者,曾出版《牽手旅行》。
德黑蘭,剛要踏足,便要逃離?
認識的及時個伊朗人
要想出國,先當兵
我從"秦"國穿越而來
波斯灣,我看到了你的微
買海鮮,被"內賈德"扣留
會說中國話的伊朗人
波斯灣大螃蟹
"戰爭陰云"下的波斯灣
"我在迪拜有親戚"
設拉子,具詩意的花園之城
老爺車中的憂傷
詩人之城設拉子
浪漫詩人哈菲茲 德黑蘭,剛要踏足,便要逃離?
認識的及時個伊朗人
要想出國,先當兵
我從"秦"國穿越而來
波斯灣,我看到了你的微
買海鮮,被"內賈德"扣留
會說中國話的伊朗人
波斯灣大螃蟹
"戰爭陰云"下的波斯灣
"我在迪拜有親戚"
設拉子,具詩意的花園之城
老爺車中的憂傷
詩人之城設拉子
浪漫詩人哈菲茲
夜色中的女大學生
屬于女人的清真寺
金碧輝煌的圣廟
波斯波利斯,探尋波斯的前世今生
波斯之都,居魯士之魂
溫柔夜色中偶遇的波斯姑娘
亞茲德,地球上最古老的城市
亞茲德古城,7000年依舊活著
波斯小昭的故鄉
條件不錯的沙漠宿營
伊斯法罕,千年舊都,半個天下
的波斯
伊斯法罕半天下
亞洲第二大廣場
時尚叛逆的波斯人
被伊斯法罕人愛著的三十三孔橋
小眾的亞美尼亞人和基督教
里海,伊朗的江南
男人和男人的親吻禮
不一樣的海
蘇式市井生活
重返德黑蘭 _
一件伊朗海軍軍裝
堵車之都德黑蘭
德黑蘭大學的波斯小昭
再見,伊朗。
暢游伊朗全攻略
熟悉伊朗環境
文化補習
行前準備
簽證信息
旅途重要信息
重要交通
伊朗飲食
習俗與禁忌
伊朗攝影攻略
伊朗的世界遺產
詩人之城設拉子
設拉子位于伊朗的中心地帶,是法爾斯省的省會。伊朗人的語言——波斯語(法爾斯語,Farsi)——便因此得名。來伊朗旅行,必須要來設拉子這座歷史古城。理由很簡單,它是波斯歷史的搖籃,是波斯帝國首都Persepolis(波斯波利斯)和Passargad(帕薩爾加德)的遺址所在地。
設拉子之于伊朗,如同西安之于中國——這里不只書寫歷史,更誕生燦爛的文化。
設拉子吸引人之處不僅如此。這座城市承載了許多美譽:夜鶯之城、花園之城、詩人之城、哲學家之城,以及充滿詩情畫意和芬芳撲鼻氣息的玫瑰之城。當我及時次看到設拉子時,我便被它出眾的美景所征服,設拉子機場到市區長達8公里的大道兩旁,延綿不斷的花園讓整座城市都散發著醉人的花香。對于德黑蘭、伊斯法罕、阿拔斯港這些城市,商業貿易是他們頭等重要的生命線。而設拉子則是一處綠洲,這點不論是從字面上講還是從它的比喻意義來講,都是合適的。它的波斯花園對于從其他地方風塵仆仆前來的人來說,是不可多得的休憩之處。
來到設拉子,我也想模仿哈菲茲(Hafez)那樣驚呼:
可愛的設拉子呀,
你有無可比擬的環境
——哦,真主!
但愿它永不衰敗。
又如薩迪(Sadi)的詩中所寫:
當游人在五月里來到設拉子后,
他們都流連忘返樂不思蜀。
由于設拉子出了兩位世界上享有盛譽的偉大的波斯詩人——薩迪和哈菲茲,所以許多學者將這座浪漫的城市稱為"詩人之城"或者"詩歌之都"。
哈菲茲是一位偉大的波斯抒情詩大師,是14世紀文學巨匠。哈菲茲生于設拉子,一生居住此地。清晨,帶著對浪漫與詩歌的期待,我來到了哈菲茲陵寢——與其說是陵寢,不如說是一座美輪美奐的波斯花園。進入大門后,一段石階將我領上詩人的墓地。墓地上有兩列柱廊相交,墓頂上有一個圓形穹頂,外形如一頂帽子。圓頂內裝飾著精美的、鑲嵌精美圖案的彩陶紋飾。墓石和柱廊里的四根柱子是由雪花石膏制成,可以追溯到300年前的卡里姆汗時期,墓石上鐫刻著哈菲茲的抒情詩。哈菲茲生前所歌頌的藍天、陽光、精致的建筑、春天里盛開的花朵、甜蜜的愛人,仿佛從詩歌里來到了現實世界,圍繞著設拉子的每一個人。
最浪漫的詩人和最嚴格的宗教禁忌,在這個國家相遇,看似格格不入,波斯人卻能巧妙地處理和融合。早在伊斯蘭革命前,伊朗就是個十分西化和自由化的國度,1950年美國駐伊朗大使評論道:"對于一個東方國家來說,伊朗恐怕有點過于西化了。"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之后,禁忌越來越多:不能有靡靡之音,不能當街跳舞,不能喝酒,不能牽手,不能婚前性行為……波斯人浪漫的基因,就只能釋放在對詩歌的喜愛上了。幾乎每一個伊朗人,都能背出幾句哈菲茲的詩句,大多數普通家庭中,《古蘭經》和《哈菲茲詩集》是必不可少的書籍。
如果沒有親臨伊朗,可能會把伊朗想象成到處彌漫著宗教氣息、到處是蒙面黑袍的古板國家。在哈菲茲陵寢,我感受到的卻是濃濃的文化氣息。今天,花園里正舉行一場"詩歌抄寫大賽",設拉子大學的學生來到這里,用24小時的時間,抄寫哈菲茲的詩歌,比一比誰抄得好、抄得漂亮。學生們席地而坐,三五一堆,用鉛筆在白紙上寫著蝌蚪般的波斯文。我們駐足欣賞,被學生們認真的模樣所陶醉。
"請問需要什么幫助嗎?"一個看似工作人員的女孩,看到我止步不前,主動解釋道:"這是一場比賽,比一比誰抄寫得好。我們的大學經常舉辦這樣的活動,目的是在年輕人中傳承波斯文化。"
我點點頭,似懂非懂的。她接著說:"我叫Bahar,是MarvDasht大學建筑系大三學生,也是今天`詩歌抄寫大賽`的工作人員,很高興認識你。"
"Bahar。"我打量著她,她有著傳統波斯人的大眼睛,眼睛外畫著濃濃的眼線,眼睛更顯得大了;高高的鼻梁,像凸起的山峰;高高的發髻上戴著頭巾,露出頭頂大片的、染過的黃色頭發。我喃喃地重復著:"Bahar,Bahar是什么意思?"
"Bahar,在波斯語中是春天的意思,伊朗有很多叫Bahar的女孩。"她笑了笑接著說:"留下我的電話,不論你們在設拉子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給我打電話。"說完,又強調了一句:Everything(任何事)!"
浪漫詩人哈菲茲
哈菲茲在伊朗,相當于我國的李白,他們都是浪漫主義詩人,都喜歡美酒,都放浪形骸,浪跡天涯。伊朗人說,哈菲茲是經過神靈特意點化開竅的詩人,他感悟愛情、感悟生命、感悟宇宙,并用文字把自己的感悟寫出來,啟示蕓蕓眾生。與哈菲茲幾乎是同時代的波斯詩人喬米認為,哈菲茲的詩是如此的優美、細膩、雋永、優雅、流暢和不矯揉造作,是全人類可以引以為榮的源泉,"他的詩句很好懂,感覺離我們很近。"而這位伊朗人民最喜歡的詩人,恰恰是一位三句不離飲酒的虔誠穆斯林。
用中國傳統的文化觀念來說,哈菲茲只是個詩人。他所寫的詩,主要是有關愛情、享樂與人生,他并不像中國古代的詩人,在詩歌中傳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或是憂國憂民憂天下的大道理,他所關心的,似乎只是享受生活,愉快地活下去。這一點也許是哈菲茲對波斯人性格影響較大的地方。
正值中午,在設拉子的一個小花園里,人們席地而坐,悠閑地喝茶、吃午飯、抽水煙。我們漫步經過,友好的伊朗人便邀請我們加入他們的野餐行列,給我們切水果、倒紅茶。他們的聚會方式很簡單,食物卻很豐盛:一大家人開著車,覓一處幽靜的地方,鋪上波斯地毯,席地而坐,拿出準備好的主食、蔬菜、水果、紅茶,邊聊天邊享用,一下午很快就過去了。面對熱情的邀請,盛情難卻,我坐在花園的陰涼下,卷著馕,吃著煤氣爐上燉熱的菜,聊起了伊朗人引以為豪的哈菲茲。
如果一位設拉子的美女
有朝一日能對我鐘情
為了她那顆美麗的美人痣
我不惜把撒馬爾罕和布哈拉獻奉
這是我來伊朗之前,知道的的哈菲茲的詩歌。然而,關于這首詩,還有一個驚險的故事,如果不加入到花園里的聚會,可能永遠都不會知道。一位戴眼鏡很斯文的中年男人自告奮勇,娓娓道來:"在14世紀,波斯被帖木兒帝國吞并,當瘸子大帝帖木兒看到這首詩時,十分生氣,讓隨從把哈菲茲召到宮里,質問道:`你膽子真大,竟敢用朕的兩座城池撒馬爾罕和布哈拉,去換美人臉上的一顆痣?`當時撒馬爾罕可是帖木兒帝國的都城,難怪帖木兒大帝非常生氣。"他一口氣講完,扶了扶眼鏡,問我:"你知道哈菲茲是怎么回答的?"
"難道他說:`我是在寫詩,詩歌和真實世界是不同的?`"
"不,不,如果哈菲茲這么回答,他就慘了。殘暴的帖木兒才不管詩歌和真實世界呢。"說著還用右手做出一個殺頭的動作,繼續說:"哈菲茲不緊不慢,回答:`是的,國王,我這么寫,是因為我一向慷慨大方,疏財仗義,所以現在才落得一貧如洗,身無分文,所以我才懇求陛下的賞賜和資助。`帖木兒聽到這里,反而十分欣賞哈菲茲的機智勇敢,并沒有懲罰他,還給他賞了不少錢財。哈菲茲的故事就講到這里。"他攤了攤手掌,表示故事講完了。
我還沒有盡興,問道:"聽說哈菲茲一生嗜酒,可是伊朗很難找到有酒精的飲料啊?"
他神秘地一笑,悄悄地說:"現在的伊朗是不允許飲酒的,但是,在哈菲茲那個年代,伊朗并沒有禁酒。伊朗的Shiraz葡萄酒,曾是世界上好的葡萄酒之一,革命之后,禁酒令下達,澳大利亞引入該品種,Shiraz葡萄酒在異國他鄉依舊聞名于世。"
東方破曉了,請斟滿這一杯
快些吧,斗轉星移,分秒不輟
趁這短暫的人生尚未消逝
用紅彤彤的酒使我們沉醉
紅酒如一輪朝陽從東方酒盞中升起
得意時節需盡歡,讓我們驅散殘睡
……
哈菲茲呵,彼世的功德就是開懷暢飲
來,讓我們誠心誠意把功德積累
他吟誦著哈菲茲的詩句, 意氣風發的模樣逗得我們哈哈大笑,而在坐的伊朗人,不論男女老少,都靜靜地聆聽,陶醉在哈菲茲的詩句之中。
屬于女人的清真寺
伊朗是個地理上并不遙遠的國家,但我們對它的想象,仿佛超過了時空的距離。 2012年年初,伊朗影片《一次別離》(又譯:《納德和西敏》)拿下了第84屆奧斯卡金像獎外語片獎項。跟隨影片的鏡頭,讓我及時次真正了解了伊朗人的生活,對這個國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清晨的聊天,就從《一次別離》開始。盡管這部電影摘得奧斯卡桂冠,但伊朗人對于它的看法也是有褒有貶,在一家兌換貨幣的錢莊里,與胖胖的老板Masih聊起了這個電影。
"Masih,你覺得《一次別離》是伊朗人的真實生活嗎?"
"生活場景的確很真實,可我不覺得故事有普遍性,不過,蕾拉·哈塔米(女主角西敏的扮演者)是我最喜歡的女人,一直以來都是。"老板Masih毫不掩飾對女主角的喜愛,"她老爸就是電影導演,但她老爸的電影沒有她的好。"此時,沉默不語的老板娘,仿佛有很多話要說:"這部電影其實是對伊朗女人自由的尋求和解釋,但這個主題被藏在了家庭瑣事之中,所以男人們只會看到哪個女演員長得漂亮。"她用余光掃了掃Masih,繼續說:"妻子回娘家之后,無數的家庭瑣事,納德(男主角)造成保姆戲劇性的`流產`,以及后面發生的一系列的謊言,女人的存在時時刻刻影響著故事的發展……"老板娘英語之流利,超乎我的想象。
輕松的聊天似乎演變成夫妻兩人的爭論,并且越來越深入,并沒有停下的意思。我只得拿著好幾百萬,知趣的離開。說起女人,設拉子有一座粉紅清真寺,每個女人來到這里,都會被她精致的建筑所深深吸引,被她絢麗的色彩所折服,甚至,會顛覆對伊斯蘭教的印象。
伊斯蘭這個阿拉伯詞語的原意,是順從真主的意愿,它是公元7世紀經由先知穆罕默德開創于阿拉伯半島的一個宗教的名稱。信奉伊斯蘭教的人被稱為穆斯林。在"伊斯蘭"這個詞語被音譯之前,我們稱之為:清真。清真二字包含著清潔、清凈,真誠、真摯的意思,意譯得十分傳神。
在伊朗,98%的人口是穆斯林,而他們大多數是什葉派信徒,一少部分是遜尼派信徒。遜尼派和什葉派的主要區別在于,遜尼派承認穆罕默德歸真后的四大哈里發都是穆罕默德的繼承人,而什葉派則認為只有第四任哈里發、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才是他的繼承人。在整個伊斯蘭世界,遜尼派占大多數,什葉派僅占少數。
穆斯林在清真寺中祈禱和默思,并與真主"見面""對話"。在伊朗有數不清的清真寺,都是或者部分按照規定的標準來建造的,每個都獨具特色。但比起粉紅清真寺,它們又遜色不少。
粉紅清真寺位于設拉子一個不起眼的小巷中。這座建于19世紀晚期的宗教場所,更像是一個波斯建筑的經典案例,它的雕花石柱、彩色的馬賽克瓷片和玻璃,甚至有點像歐洲的老教堂。
在粉紅清真寺的夏宮,清晨8點到10點是最美的,早晨溫暖的光線正好斜著照在巨大的彩色玻璃窗上,向波斯地毯上投下了美妙神奇的色彩和光影組合。她沒有光明王之墓(Mausoleum of King of the Light)的金碧輝煌,她只在陽光燦爛的清晨,才展現出自己最美的一面。
這座清真寺,就像一個蒙著面紗的波斯美女,只有在掀開其頭巾的一剎那,才為其傾國傾城的絕色容顏所深深折服,在這至高無上的殿堂里,用塵世間最華麗的光與影,歌頌真主的無邊力量。我坐在墻邊靜靜地感受著她的光影變幻,仿佛置身動畫片中的萬花筒一樣。
有些建筑注定是屬于女人的,比如泰姬陵,比如粉紅清真寺。這座粉紅清真寺的色彩其實并不是只有"粉紅",但我想,"粉紅"是代表浪漫、富有幻想的色彩,預示著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