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的誕生,給傳統文化產業人才教育帶來新的空間,同時也提出了許多新的命題。本書以"互聯網 教育"為核心,通過互聯網影響下文化產業領域教師、學生、教材、學校的新變化闡述互聯網對教育觀、教育手段、學習空間、教育理論的顛覆與重塑,描繪了未來互聯網語境下教育的新形式、新空間、新手段和新制度,為未來學習重構發展空間和制度設計。
書記在聯合國"教育"全球倡議行動一周年紀念活動上講話指出,中國將繼續響應聯合國的倡議。中國將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在這一宏偉藍圖中,互聯網將扮演及其重要的角色。學習型社會的本質就在于時時處處學習,互聯網正好具有這種融入社會每個角落的特質和潛質!"互聯網 教育"的新趨勢"互聯網 教育"的新理念"互聯網 教育"的三大挑戰。
楊劍飛,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發展研究院綜合辦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員,傳媒經濟學博士,立陶宛哥迪米納斯理工大學創意產業系學術委員會委員。本人專注于國際文化政策對比、文化產業園區建設、區域文化規劃等方向的研究。近年來主持或參與《歐盟文化政策研究——以2010綠皮書為例》、《新型城鎮化的國際對比》《國際文化企業案例剖析》《北京CBD文化發展規劃》《立法研究及草擬》《上海全球創意經濟城發展規劃》等多項課題,發表了相關論文數十篇。
目錄
序言 1
導論 5
一、傳統人才教育的缺失 5
二、"互聯網 "的新機遇 10
三、"互聯網 教育":新的教育理念的勃興 14
四、互聯網教育的Online與Offline 20
三、互聯網對教育模式的顛覆 23
及時章人才培養:課內還是課外 47
一、"一方講臺"的得與失 48
二、異彩紛呈:互聯網時代教育新形式 48
二、互聯互融:培養目標與能力要求的轉變 59
三、任重道遠:應該關注的問題 70
第二章網絡學習:虛擬卻很真實 81
一、合縱聯橫的學習 83
二、五光十色的學習 90
三、"日新月異"的學習 105
四、私人定制的學習 113
第三章教材:互聯網下的多元變化 121
一、理念:傳統形式的消解與重構 122
二、內容更新:" "的速度 126
三、教材內容:" "的主動 128
四、傳統理論升級:" "的新常態 131
五、互聯網教材:" "的智慧 135
六、互聯網教材:" "的反思 137
第四章學習空間:從單維到多維 140
一、校園文化空間的解構 141
二、沒有界限的教育 150
三、教育空間的離散傳播 165
第五章互聯網教育:希望還是泡沫 176
一、教育就是一個"場" 178
二、多元化的學習體驗 188
三、技術化教育與人文化發展 201
四、希望還是泡沫? 210
第六章漸進的革命:如何重塑教育 225
一、教育理念:" "思維 225
二、課程體系:"適"與"微" 230
三、教學模式:理性VS感性 234
四、評價方式:大數據導向 240
五、教學空間:全息學習 243
六、學歷認證:"學分銀行" 245
七、學習目標:讓終身教育成為現實 249
八、大學的發展與慕課 253
總結 261
一、"互聯網 教育"的三大挑戰 262
二、"互聯網 教育":需要冷靜應對 265
三、互聯網 教育=智慧教育 267
四、高校:"互聯網 教育"的發展路徑 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