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后日本經濟發展史堪稱一部復雜的經濟趕超史,也是一部艱難的經濟轉型史。其中。既有趕超的"成功"性,也有趕超的"脆弱"性;既有"成長的煩惱",也有"富人的苦澀"。從一定意義上說,日本就是"趕超"以及由 "趕超"向"后趕超"轉換的"試驗場",無論其經驗或是教訓,都將為其他后發國家提供一個經典的觀測例證。 《苦澀的日本(從趕超時代到后趕超時代)》由徐平著,作者以日本從" 趕超"向"后趕超"的轉變為線索,在展闊的歷史視域與豐富的現實事例的相互映照中。自遠及近地縱覽日本經濟"趕超"以及由 "趕超"向"后趕超"轉換的復雜的社會演化過程,并且發現在這一過程中衍生的問題。這一新的研究成果將進一步豐富對日本的研究以及為日本經濟"逆轉"現象提供一個新的解釋視角,實現對日本趕超經濟的再發現和再認識。 根據對日本"趕超"以及向"后趕超"轉型的研究,《苦澀的日本(從趕超時代到后趕超時代)》作者提出了關于政府規制的"適度性"把握問題。這一概念的提出,可以幫助我們在制度供給的設計方面拓展思考問題的空間。
《苦澀的日本(從趕超時代到后趕超時代)》由徐平著,是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以分析日本經濟突然發生的"逆轉"現象為切入點,以日本從"趕超"向"后趕超"的轉變為主要線索,在展闊的歷史視域和豐富的現實事例的相互映襯中對趕超經濟進行了透徹分析,提出了制度安排的"適度性"問題。
1 問題由來 1.1 問題提出 1.2 研究意義 2 分析思路 2.1 工業化 2.2 經濟增長 2.3 趕超(增長) 2.4 后趕超(增長) 3 歷史緣起 3.1 構筑基礎 3.2 培育市場 3.3 統制經濟 3.4 戰后改革 4 日本模式 4.1 經濟優先 4.2 政府主導 4.3 舉國協調 4.4 出口導向 4.5 技術吸收 5 趕超試驗 5.1 恢復重建 5.2 高速增長 5.3 社會問題 6 泡沫試驗 6.1 早期預警 6.2 投機狂潮 6.3 深刻影響 6.4 痛定思痛 7 轉型試驗 7.1 世界變化 7.2 日本變化 7.3 面臨挑戰 7.4 轉型取向 7.5 調整內容 7.6 企業動向 7.7 調整績效 8 日本迷失 8.1 經濟低迷 8.2 政治動蕩 8.3 社會矛盾 8.4 外交困局 9 問題所在 9.1 關注"制度"? 9.2 政黨政治 9.3 政府體制 9.4 市場體系 9.5 企業治理 9.6 創新乏力 10 日本前景 11 日本鏡鑒 11.1 政府規制的"適度性" 11.2 如何把握政府規制的"適度性"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