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選取了中國歷史上自先秦至清代的一些牛人牛事兒,如中國歷史上及時個"霸主"齊桓公、春秋梟雄吳王闔閭、變法先驅商鞅、以三寸舌為王者師的蘇秦。學習這些牛人們的人生哲學,可以令我們受益終生;讀懂這些牛人用血汗甚至血肉換來的經驗和教訓,足以使我們規避人生的坎坷,克服人性的弱點。
五千年中華大浪淘沙,曾涌現出了數不勝數的牛人,他們或名垂千古,或功績卓著,或聰慧果敢,總之,他們的人生充滿傳奇色彩。本書用活潑的語言講述了這些牛人的非凡經歷,讓讀者在輕松與幽默中品味歷史、感悟人生。
王福振,對歷史有濃厚的興趣和深入的研究,擅長文史類圖書的寫作,其力求通過歷史上那些較為經典的人物事跡,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讀者從歷史中挖掘出人生成功的方法。其所著之書通俗易懂,耐人回味。代表作品有《曹操起家智典》、《老子智慧講堂》等。
前 言 以"牛人"為鑒的大智慧
及時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春秋五霸"之首齊恒公管鮑之交
"三牛集團"
信義卓著,不背曹沫之盟
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晚節不保,善始未善終
第二章 勇謀王位,志在天下:嗜血梟雄吳王闔閭
韜光養晦,綿里藏針
專諸刺王僚,嗜血登位
知人善任,以民為本
運籌帷幄,大破楚軍
舐犢情深,遺恨千古
第三章 徙木立信,棄命為法:變法先驅者商鞅
良禽擇木,為理想四說秦孝公
徙木立信,得民意
商鞅變法:嚴厲治國,令政必行
車裂殉志,身雖死,法未敗
第四章 胡服騎射,威震天下:及時雄主趙武靈王
縱橫捭闔,不戰而屈人之兵
舉朝實行胡服,得地改為騎邑
巧扮隨從,刺探敵情
餓死沙丘:生得偉大,死得窩囊
第五章 舌綻蓮花,六國封相:以三寸舌為王者師的蘇秦
實力才是硬道理:混得差,父母都不拿他當親兒子
六國封相:蘇秦一跺腳,各諸侯國跟著亂顫
蘇秦有意激張儀投秦
死了還能替自己報仇,怎一個"牛"字了得
第六章 以弱勝強,建功立業:杰出軍事家樂毅
出仕于趙,出將于燕
政智明察,統帥五國聯軍
巧施恩惠,一舉破齊
遭疑奔趙,著作表忠心
第七章 投機于人,志在謀國:經國巨賈呂不韋
具有經商頭腦的呂不韋
李代桃僵
無法擺脫自殺的命運
第八章 橫空出世,一掃六合:千古一帝秦始皇
誰敢奪我的權就干掉誰
輕而易舉滅六國0
光統一不行,還得讓天下人害怕
第九章 出身微賤,創立西漢:史上最牛混混劉邦
一個逍遙的小混混
真龍天子的傳說
亂世出英雄
先入關者王
能屈能伸的劉邦
扭轉局勢,大敗霸王
第十章 大漠雄鷹,一統匈奴:讓劉邦畏懼的冒頓單于
出逃月氏,練騎兵,殺父自立
事不過三,征伐滅東胡
統一匈奴,締造草原帝國
第十一章 雄才大略,八面威風:文治武功的漢武帝
這個少年天子不尋常
要打就將戰爭進行到底
臨死悔過,開帝王正式向天下"罪己"先例
第十二章 逐鹿中原,一展雄風:最牛的亂世梟雄曹操
逐鹿中原
挾天子以令諸侯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第十三章 不拘小節,關中良相:捫虱談天下的王猛
捫虱談天下,腹中有真知
出山輔英主,展文韜武略
執政興邦國,統兵滅群雄
臨終遺至言,證非凡遠見
第十四章 文武雙全,善于納諫:一代圣君唐太宗
天縱之圣,少年成名
謀斷玄武,爭奪皇位
平定天下,抗擊外敵
用人唯賢不避親
虛心誠懇,敢于納諫
第十五章 牝雞司晨,亦正亦邪:一代女皇武則天
進宮也許更是好事一件
王皇后不安好心也沒得好報
管你是誰,擋我路就只有死路一條
離更上一層樓只差一步了
當女皇才是她的最終目的
第十六章 杯酒釋兵,寬厚長者:歷代皇帝中武功及時的宋太祖
陳橋兵變,黃袍加身
中央集權:杯酒釋兵權
重文抑武,大興儒學
先易后難,雪夜定策
北征契丹,暴死途中
第十七章 金戈鐵馬,征伐天下:一代天驕成吉思汗
少年多災磨煉出了頑強的個性
找棵大樹好乘涼
自立門戶,當上了成吉思汗
報父仇殺雞給猴看,建立蒙古帝國
第十八章 附會漢法,文治天下:征戰一生忽必烈
兄弟鬩墻,爭奪汗位
入主中原,建立多民族統一政權
附會漢法,實行一系列改制措施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第十九章 少年登基,在位最長:開創康乾盛世的康熙大帝
智擒鰲拜,顯少年天子威力
開博學鴻儒科,平三藩叛亂
收臺灣,打敗沙俄,平定噶爾丹
及時章 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
個人檔案
姓名:姜小白(?~公元前643年)
所處年代:春秋(東周)
籍貫:齊國(今山東一帶)
功業:
對內舉賢任能,使齊國大治;對外尊王攘夷,成了中國歷史上的及時個霸主
生命中的貴人:鮑叔牙、管仲、寧戚
最牛的事: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較大的錯誤:任用易牙、豎刁、衛開方三個小人
較大的失敗:一代霸主竟活活餓死,死了都沒人給收尸
批語
沒有姜小白,管仲可能也遇到別的明主成就大業;但沒有鮑叔牙,肯定就沒有管仲了。而失去了管仲和鮑叔牙,姜小白竟走向如此不堪的結局,看來其"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大事雖牛,但其人晚節不保,未能善終,只能算是半個牛人了。
姜小白是誰?對于這個很有現代感的古人名字很多人都不知道。但說起姜小白的另一個大名齊桓公,再說起他手下的另一位人物管仲,念過中國歷史課本的人都不會陌生。姜小白不僅是春秋五霸之一,而且是五霸之首。筆者首推姜小白為中國歷史上及時個出場的"牛人",不僅因為他是中國歷史上及時個被稱為"霸"的人,也因為他任用了另外兩位"牛"人,組成了中國歷史上及時個超級牛的政治集團,從而成就一番令后世敬仰萬分的春秋霸業。
管鮑之交
有個成語叫管鮑之交,說的就是這兩位牛人—管仲和鮑叔牙。
管仲的祖先是姬姓的后代,與周王室同宗。父親管莊是齊國的大夫,可惜后來家道中衰,到管仲時已經很貧困了。管仲年輕時就通讀詩書,很有才華,還會架車、射箭。但為了謀生,管仲不得不去做當時人們認為很微賤的商人。他四處游歷,見過世面,積累了豐富的社會經驗。
鮑叔牙是管仲的好朋友,他比較富有。管仲和鮑叔牙雖然一個窮,一個富,但兩人的友情卻很深。鮑叔牙非常賞識管仲,他們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錢,分紅的時候卻拿很多錢。對此人們背地議論說,管仲貪財,不講友誼。鮑叔牙知道后就替管仲解釋,說管仲這樣做是由于他家貧困,多分給管仲錢,是自己情愿的。有好幾次,管仲幫鮑叔牙出主意辦事,結果把事情辦砸了,因此,人們都認為管仲沒有辦事本領。鮑叔牙卻不這樣看,認為事情辦不成,是因為時機不好而不是管仲沒有能力。管仲參軍作戰,三次參加戰斗,但三次都從陣上逃跑回來。因此,人們譏笑他,說管仲貪生怕死。鮑叔牙則認為管仲不怕死,因為他家有年邁的母親靠他一人供養,所以,他不得不那樣做。
雖然交情深厚,但估計兩個人這個時候日子都過得并不舒心。管仲自然是四處碰壁,頗為狼狽,而旁人看來鮑叔牙如此高看一個一事無成的管仲,是不是腦子有問題。誰也沒有想到,兩個人日后會咸魚翻身,功成名就。這番人生大變化就與姜小白大有關聯了。
"三牛集團"
說起姜小白的先祖,那也是中國歷史上另一位不得了的高人—姜子牙,姜太公。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家中貧寒,為了謀生他不挑職業,當過屠夫也開過酒店,但始終沒有發過大財。其實姜子牙并沒有因為貧窮而落入世俗,他一直抱有遠大的志向,所以,將閑暇時間全部用于學習天文地理和軍事謀略,除此之外,他還總結出了一系列治國安邦之道。后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他在白發蒼蒼時以一場著名的釣魚活動得遇名主,滅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時,姜太公被封為齊國君主,創建了泱泱大國。只不過到姜小白這個時代,齊國內亂嚴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