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我國上古文化的珍品,是中國古代神話故事的絕響,它開啟了中國以圖文敘事的先河。全書總三萬一千言,記載邦國、山川、人物、人神畏獸過一千四百條。書中奇譎多姿的圖繪,堪稱中國人童年的夢,是我們理解《山海經》這一奇書的無尚金鑰。《山海經》圖繪,以各種人神畏獸為主,它們的奇異多變、斗戰精神,歷代文士歌詠不絕,它們的形神意態,歷代畫手多有摩繪。因各人理解相異,每種人神畏獸,都有多種面目。著名剪紙藝術家于平、任憑夫婦,二十年來,致力于《山海經》研究和其中動物神怪的剪紙創制,他們長年摩意《山海經》文旨,體會歷代畫手對《山海經》精神的領略,先后創作三百二十幅剪紙作品。對于《山海經》而言,這種大規模的剪紙創制,既是全新的、空前的藝術形式,也是中國人以剪紙藝術對《山海經》這部古老經典的全新詮釋。這些作品不但技法如行云流水,精神上也使諸圖回歸元始,使人如處春日山野,感覺到遍地都有新芽茁出的力量。駐目細覽,可以窺見我民族文化和《山海經》無窮的魅力。
玄幻世界的鼻祖,包羅神州的上古奇書以山為經以海為緯的曠世奇作,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動物、植物、神怪、應有盡有,氣象萬千!
剪紙藝術家于平、任憑夫婦,用剪紙藝術再現《山海經》中的人神畏獸,讓人神畏獸以一種嶄新的面貌再現于讀者眼前。
320幅山海經彩繪剪紙插圖,以剪紙的形式再現其風采,別辟一種藝術天地。
通過民俗傳統的創作想象,以回歸自然根本的方式,再現了《山海經》時代探索未知世界的詭異想象歷程。
于平、任憑:一對剪紙藝術家夫妻,從事剪紙創作三十余載,創作出幾千幅風格各異的剪紙作品,作品吸取了山東民間剪紙的造型特點,融入了現代藝術的觀念,從而獨創了一套融多種技法于一體的綜合式"彩繪剪紙",技法包括:拼貼、墊色、渲染、拓印、肌理、噴繪、水洗等。在創作過程中,于平、任憑沒有固定的技術模式,而是從作品本身的需要來選擇不同的技法,大多為臨時發揮之結果。
于平、任憑夫婦,二十年來,致力于《山海經》研究和其中動物神怪的剪紙創制,他們長年摩意《山海經》文旨,體會歷代畫手對《山海經》精神的領略,先后創作三百二十幅剪紙作品。這些作品不但技法如行云流水,精神上也使諸圖回歸元始,使人如處春日山野,感覺到遍地都有新芽茁出的力量。駐目細覽,可以窺見我民族文化和《山海經》無窮的魅力。
南山經
南山經·招搖山·狌狌………………… 2
南山經·堂庭山·白猿………………… 4
南山經·猨翼山·怪蛇………………… 6
南山經·杻陽山·鹿蜀………………… 8
南山經·杻陽山·旋龜……………… 10
南山經·柢山· 魚…………………… 12
南山經·亶爰山·類…………………… 14
南山經·基山·猼…………………… 16
南山經·基山· …………………… 18
南山經·青丘山·九尾狐……………… 20
南山經·青丘山·赤………………… 22
南次一經·山神……………………… 24
南次二經·柜山·貍力……………… 26
南次二經·柜山· 鳥………………… 28
南次二經·長右山·長右……………… 30
南次二經·堯光山·猾褢……………… 32
南次二經·羽山·蝮蟲……………… 34
南次二經·浮玉山·彘……………… 36
南次二經·洵山· …………………… 38
南次二經·鹿吳山·蠱雕……………… 40
南次二經·山神……………………… 42
南次三經·禱過山·犀……………… 44
南次三經·禱過山·兕……………… 46
南次三經·禱過山·象……………… 48
南次三經·禱過山·瞿如……………… 50
南次三經·禱過山·虎蛟……………… 52
南次三經·丹穴山·鳳凰……………… 54
南次三經·雞山· 魚………………… 56
南次三經·令丘山·颙……………… 58
南次三經·山神……………………… 60
于平與任憑,長期從事民間各種藝術品的搜集整理,面對大量民間藝術品,體會其精神,進行剪紙創作,將他們的聰明才智與民間的文化融為一體,所產生的作品,既有泥土的芳香,又有青年人所代表的時代的尖新,能使人如處春日山野,感覺到遍地都有新芽茁出的那種力量。
——山曼(著名民俗學家)
如果說《山海經》的誕生在好大的成分上是民間的集體創作,那么歷代流存下來的插圖,卻因了技術上的原因不免顯得粗糙,就像魯迅童年所得到的一本,"連動物的眼睛也都是長方形的"。那么,于平、任憑剪成的這一本,不但表現的技法如行云流水,在精神上也使諸圖回歸元始,顯露出民間文化特有的魅力。
——山曼(著名民俗學家)
傳統的剪紙是一富有民族特色和鄉土氣息的民間藝術。他們在傳統的基礎上做了許多創新的嘗試,顯出他們獨特的風格。無論在構圖、造型或色彩的運用上,他們都把剪紙的藝術帶到一種新的境地。大概是夫妻合作的結果,他們的作品又兼具剛健的氣勢和纖柔的意象。
——王秋桂(臺灣著名民俗學者)
《山海經》在古人的眼里,是屬于"不雅馴"的想象,是排除在文化精英理性思維之外的迷譫狂言。但是,從民俗想象的傳統來看,這些神怪讕言正是未經理性梳理的原始思維,反映了人類在原始自然狀態可以海闊天空胡思亂想。或許《剪紙山海經》這本書,能夠在理性思維過度的二十一世紀,給我們一些民間藝術創作以啟示,讓我們重回原始自然的狀態,重新思考藝術的多元可能。
鄭培凱(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主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