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手冊第2卷機器人技術》共分3篇,詳細介紹了機器人的傳感與感知、操作與接口、移動式和分布式機器人技術。 傳感與感知篇介紹用于生成機器人模型及外部環(huán)境的機器人的不同感覺形態(tài)和跨時空傳感數(shù)據(jù)整合。包括力和觸覺傳感器、慣性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tǒng)和里程儀、聲吶感測、距離傳感器、三維視覺及識別、視覺伺服與視覺跟蹤、多傳感器數(shù)據(jù)融合。 操作與接口篇介紹了機器人與物體之間,機器人與人之間,機器人之間的交互。涵蓋了面向操作任務的運動、接觸環(huán)境的建模與作業(yè)、抓取、合作機械手、觸覺學、遙操作機器人、網(wǎng)絡遙操作機器人及人體機能增強型外骨骼。 移動式和分布式機器人篇介紹了輪式機器人運動控制、運動規(guī)劃和避障、環(huán)境建模、同時定位與建圖、基于行為的系統(tǒng)、分布式和單元式機器人、多機器人系統(tǒng)及網(wǎng)絡機器人技術。 本手冊內容深入淺出,并附有大量的科研實例,便于自學和應用,可作為機器人、人工智能、自動化、控制以及計算機應用等專業(yè)科研人員、高校師生的參考用書,也可作為相關專業(yè)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參考教材,還可供機器人業(yè)余愛好者參考。 Translation from the English language edition:Springer Handbook of Robotics by Bruno Siciliano and Oussama KhatibSpringerVerlag Berlin Heidelberg 2008. Springer is a part of Springer Science Business Media.All Rights Reserved.This title is published in China by China Machine Press with license from Springer. This edition is authorized for sale in China only, excluding Hong Kong SAR, Macao SAR and Taiwan. Unauthorized export of this edition is a violation of the Copyright Act. Violation of this Law is subject to Civil and Criminal Penalties.本書由Springer授權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在中國境內(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以及臺灣地區(qū))出版與發(fā)行。未經許可之出口,視為違反著作權法,將受法律之制裁。
機器人行業(yè)必備案頭卷!機器人領域的百科全書!助力機器人制造與應用!機器人技術正在極速發(fā)展,這套機器人手冊是提升機器人制造技術和應用的必備圖書,也是機器人愛好者的必備佳品!這是一套來自全世界范圍內的機器人專家心血凝結的圖書,一套卓有見地地涵蓋機器人所有領域知識的書,一套5500篇參考文祥、950幅插圖的超級手冊!本套手冊不同于一般的機器人應用圖書。由兩位國際知名的專家主編,內容覆蓋面廣,架構合理,涉及了機器人領域的各個方面,從基礎原理,到綜合方法、技術和應用,全書7個部分均由來自全球的機器人領域專家著寫。
更多機器人技術相關圖書:
Bruno Siciliano(布魯諾 西西利亞諾),1987年畢業(yè)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獲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控制和機器人技術的專家,那不勒斯大學計算機和系統(tǒng)工程PRISMA實驗室主任。目前研究力控制、視覺伺服、工業(yè)機器人/手操作、輕型柔性手臂、人機器人交互以及服務機器人。合著出版圖書6本,編輯合訂本5本,發(fā)表期刊論文65篇,會議論文及專著章節(jié)165篇,被世界各機構邀請作了85次講座和研討會。施普林格高級機器人報告(STAR)系列、施普林格機器人手冊的合作編輯,眾多有聲望期刊的編委會成員,許多國際會議的主席或聯(lián)合主席。IEEE會士和ASME會士。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協(xié)會(RAS)主席,曾擔任該協(xié)會技術活動副主席和出版活動副主席,講師,行政委員會和其他幾個協(xié)會委員會成員。 Bruno Siciliano(布魯諾 西西利亞諾),1987年畢業(yè)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獲電子工程學博士學位。控制和機器人技術的專家,那不勒斯大學計算機和系統(tǒng)工程PRISMA實驗室主任。目前研究力控制、視覺伺服、工業(yè)機器人/手操作、輕型柔性手臂、人機器人交互以及服務機器人。合著出版圖書6本,編輯合訂本5本,發(fā)表期刊論文65篇,會議論文及專著章節(jié)165篇,被世界各機構邀請作了85次講座和研討會。施普林格高級機器人報告(STAR)系列、施普林格機器人手冊的合作編輯,眾多有聲望期刊的編委會成員,許多國際會議的主席或聯(lián)合主席。IEEE會士和ASME會士。IEEE機器人與自動化協(xié)會(RAS)主席,曾擔任該協(xié)會技術活動副主席和出版活動副主席,講師,行政委員會和其他幾個協(xié)會委員會成員。
譯叢序
作者序一
作者序二
作者序三
作者序四
前言
編輯簡介
各篇編者簡介
作者列表
縮略語列表
引言
第3篇傳感與感知
第19章力和觸覺傳感器
19.1傳感器類型
19.2觸覺信息處理
19.3集成的需求
19.4總結和展望
參考文獻
第20章慣性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tǒng)和里程儀
20.1里程儀
20.2陀螺儀系統(tǒng)
20.3加速度儀
20.4慣性傳感器套裝
20.5全球定位系統(tǒng)
20.6全球定位系統(tǒng)和慣導的集成
20.7擴展閱讀
20.8市場上的現(xiàn)有硬件
參考文獻
第21章聲吶感測
21.1聲吶原理
21.2聲吶波束圖
21.3聲速
21.4波形
21.5換能器技術
21.6反射物體模型
21.7偽影
21.8TOF測距
21.9回聲波形編碼
21.10回聲波形處理
21.11CTFM聲吶
21.12多脈沖聲吶
21.13聲吶環(huán)
21.14運動影響
21.15仿生聲吶
21.16總結
參考文獻
第22章距離傳感器
22.1距離傳感的基礎知識
22.2距離配準
22.3導航與地形分類
22.4結論與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
第23章三維視覺及識別
23.1三維視覺和基于視覺的實時定位與地圖重建
23.2識別
23.3結論及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
第24章視覺伺服與視覺跟蹤
24.1視覺伺服的基本要素
24.2基于圖像的視覺伺服
24.3基于位置的視覺伺服
24.4先進方法
24.5性能優(yōu)化與規(guī)劃
24.6 3-D參數(shù)估計
24.7目標跟蹤
24.8關節(jié)空間控制的Eye-in-Hand和Eye-to-Hand系統(tǒng)
24.9結論
參考文獻
第25章多傳感器數(shù)據(jù)融合
25.1多傳感器數(shù)據(jù)融合方法
25.2多傳感器融合架構
25.3應用
25.4結論
參考文獻
第4篇操作與接口
第26章面向操作任務的運動
26.1概述
26.2任務級控制
26.3操作規(guī)劃
26.4裝配運動
26.5集成反饋控制和規(guī)劃
26.6結論與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
第27章接觸環(huán)境的建模與作業(yè)
27.1概述
27.2剛體接觸運動學
27.3力和摩擦力
27.4考慮摩擦時的剛體力學
27.5推操作
27.6接觸面及其建模
27.7摩擦限定面
27.8抓取和夾持器設計中的接觸問題
27.9結論與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
第28章抓取
28.1背景
28.2模型與定義
28.3可控制的轉動和扭轉
28.4約束分析
28.5范例
28.6結論與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
第29章合作機械手
29.1發(fā)展歷史概述
29.2運動學和靜力學
29.3協(xié)同工作空間
29.4動力學及負載分配
29.5工作空間分析
29.6控制
29.7結論與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
第30章觸覺學
30.1概述
30.2觸覺裝置設計
30.3觸覺再現(xiàn)
30.4觸覺界面的控制和穩(wěn)定
30.5觸覺顯示
30.6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31章遙操作機器人
31.1綜述
31.2遙操作機器人系統(tǒng)及其應用
31.3控制結構
31.4雙向控制和力反饋控制
31.5結論
參考文獻
第32章網(wǎng)絡遙操作機器人
32.1綜述與背景
32.2簡要回顧
32.3通信與網(wǎng)絡
32.4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第33章人體機能增強型外骨骼
33.1外骨骼系統(tǒng)簡述
33.2上肢外骨骼
33.3智能輔助裝置
33.4用于上肢外骨骼增強的控制結構
33.5智能輔助裝置的應用
33.6下肢外骨骼
33.7外骨骼的控制策略
33.8下肢外骨骼設計中的要點
33.9現(xiàn)場就緒的外骨骼系統(tǒng)
33.10結論與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
第5篇移動式和分布式機器人技術
第34章輪式機器人運動控制
34.1背景
34.2控制模型
34.3面向完整性系統(tǒng)的控制方法的適應性
34.4非完整系統(tǒng)的特定方法
34.5補充材料和參考文獻指南
參考文獻
第35章運動規(guī)劃和避障
35.1非完整移動機器人:運動規(guī)劃滿足控制理論
35.2運動學約束與可控性
35.3運動規(guī)劃和小規(guī)模控制
35.4局部轉向函數(shù)與小規(guī)模的控制性
35.5機器人和拖車
35.6近似方法
35.7從路徑規(guī)劃到避障
35.8避障定義
35.9避障技術
35.10避障中機器人的外形特征、運動學和動力學
35.11整合規(guī)劃—反應
35.12結論、未來發(fā)展方向與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
第36章環(huán)境建模
36.1歷史性回顧
36.2室內和結構化環(huán)境的建模
36.3自然環(huán)境和地形建模
36.4動態(tài)環(huán)境
36.5結論與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
第37章同時定位與建圖
37.1概述
37.2SLAM:問題定義
37.3三種主要的SLAM方法
37.4結論和未來的挑戰(zhàn)
37.5擴展閱讀建議
參考文獻
第38章基于行為的系統(tǒng)
38.1機器人控制方法
38.2基于行為的系統(tǒng)的基本原理
38.3基礎行為
38.4基于行為系統(tǒng)中的表示法
38.5基于行為系統(tǒng)中的學習
38.6后續(xù)工作
38.7結論與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
第39章分布式和單元式機器人
39.1運動模塊化
39.2機器人操縱的模塊化
39.3幾何重組型機器人系統(tǒng)的模塊化
39.4魯棒性模塊化
39.5結論與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
第40章多機器人系統(tǒng)
40.1背景
40.2多機器人系統(tǒng)的體系結構
40.3通信
40.4群體機器人
40.5不均勻系統(tǒng)
40.6任務分配
40.7學習
40.8應用
40.9結論與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
第41章網(wǎng)絡機器人
41.1概述
41.2技術發(fā)展水平和潛力
41.3研究面臨的挑戰(zhàn)
41.4控制
41.5控制通信
41.6感知通信
41.7感知控制
41.8通信控制
41.9結論與擴展閱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