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庫全書精華》講述了浩如煙海的中華文化典籍,是世界文明博大、最宏偉的寶藏之一;而中國歷史上的一部叢書《四庫全書》,則可以稱之為中華文化最豐富、最完備的集成之作。"四庫"之名,源于初唐,初唐官方藏書分為經史子集四個書庫;又因經史子集四部基本涵蓋了古代所有的圖書,故稱"全書"。
《四庫全書》按照傳統的經史子集四部,區分類聚,部次群籍,把歷代文獻井然匯聚于一堂,為弘揚民族文化、傳播古代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
《四庫全書》共著錄書籍3461種,79309卷;存目書籍6793種,93551卷;總計10254種,172860卷,記錄了文、史、哲、理、工、醫等各學科的原本,基本囊括了中國傳統學術文化的各個學科門類和各個專門領域。因此,《四庫全書》素有"典籍總匯,文化淵藪"之譽。
《四庫全書精華》意在秉承四庫之精神,發揮國學的經世致用性,力圖對傳統文化在中國乃至世界多元文化中的重新定位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更希望通過呈現這樣一個異彩紛呈的文化藝苑,增加我們對國學的信仰,讓讀國學之人自信、自豪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深邃。
《四庫全書精華》在卷帙浩繁的四庫書海中細心拾擷,精選篇目,力求在保留四庫的風格、韻味的基礎上,突出四庫的博大、精深,突出它的歷史厚重感和凝重感,為熱愛國學經典的人起到導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