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橋梁趣談》一書是國內享有世界性聲譽的橋梁研究專家、橋梁美學家、2008年“茅以生橋梁大獎”得主唐寰澄先生關于世界橋梁小史、橋梁美學的小書,內容涵蓋古今中外橋梁科技“奇花異草”,亞、歐、美、澳的橋風人情,另有百余幅圖片呈現了各個時代世界橋梁的風貌,筆法蒼勁幽默,讀來引人入勝.本書曾于2001年獲全國科普作品獎。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首屆向全國推薦中華傳統文化普及圖書。
武漢長江大橋橋頭堡設計者、2008年“茅以生橋梁大獎”獲得者科普代表作。
深入淺出的世界橋梁小史百余幅圖片呈現各個時代世界橋梁風貌。
唐寰澄(1926—2014),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橋梁設計專家,橋梁史與美學專家,中國現代著名橋梁專家,中國古橋研究的泰斗。 1926年出生于上海市朱涇鎮西林街298號唐氏宅院,自幼聰慧好學,攻讀勤奮,1948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于上海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系。畢業后進入茅以升先生創立的中國橋梁公司武漢分公司,參與了武漢長江大橋的初步方案設計。新中國成立后進入鐵道部設計總局后轉入大橋工程局工作,參加過武漢、南京、重慶、枝城、九江等長江大橋,以及濟南等黃河大橋的設計與施工。 1955年榮獲總理親自批準的武漢長江大橋建筑方案首獎。唐寰澄一生愛橋、建橋、寫橋,盡平生之力研究中國與世界古代與近現代橋梁設計與施工技術的發展,在橋梁史尤其是中國古橋史領域卓有建樹。一生設計橋梁無數,著述眾多,多部圖書獲得全國圖書獎、全國科普作品獎等獎項。
目錄引言(1)
一、什么叫橋(3)
二、古代橋梁科技(6)
木桿件系統(15)
木拱橋(17)
木桁架橋(21)
懸索橋——軟橋(24)
三、近代的橋梁(28)
桁架拱橋(33)
桁架開啟橋(34)
鋼懸索橋(36)
鋼筋混凝土橋(44)
四、現代的橋梁(50)
預應力橋(51)
計算手段(56)
鋼桁架橋(58)
新型的拱橋(61)
雙曲拱橋(61)
轉體施工(62)
桁架拱(伸臂施工)(65)
浮運施工(65)
剛構拱(67)
提籃拱(68)
鋼管拱(70)
鋼管混凝土拱(72)
斜拉橋(75)
懸索橋(93)
橋梁基礎(110)
地基地質(110)
橋梁基礎形式(112)
|世界橋梁趣談
目錄|五、未來的橋梁(124)
總結改進(125)
推陳出新(127)
旁搜博覽(129)
效法自然(132)
哪里有需要?(134)
地球越來越小(135)
交通面的鋪開(135)
潛水橋墩橋(139)
半潛式隧道橋(141)
30003350米懸索橋(143)
直布羅陀海峽(146)
網狀5000米懸索橋(150)
渤海海峽(151)
瓊州海峽(152)
臺灣海峽(154)
結語(157
木拱橋
飛橋、虹橋、貫木拱 中國和外國都有木料拼搭成的拱橋,目的亦是加大橋梁的跨度。怎樣拼法,巧妙不同。歐洲有兩種古老的木拱橋式(圖18)。上圖是起源于公元前103年一塊殘刻石雕,多瑙河上的木拱。下圖是把兩三層或更多層木料彎曲疊夾起來成為木拱。 中國還是走自己的道路。 中國有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木拱橋一虹橋、飛橋、貫木拱橋。這是我在1953年首先發現和不斷考證研究發掘出的。 900多年前,公元1042年時宋朝都城汴京(現在河南開封)汴河上的木梁柱橋,每當發洪水時,運糧和載貨的重船,往往撞折橋柱、船貨亦受損壞,主管橋工的官吏受到處分。皇帝、宰相募人造無腳橋,鼓勵新的創造發明。當年有個稱為魏化基的人,用模型造了一座木拱橋,試造時費用高,不成,被罷黜職。這是及時次嘗試。 大概在六七年后,安徽宿州的地方官陳希亮,也因為當地河道上經常發生船撞橋柱,兩敗俱傷,創造了一種用木料穿插搭架起來的木拱橋,用繩子捆綁,可能不用鐵釘。橋上橫鋪木板加上欄桿,堅實可行,解決了河中不用橋柱的問題。受到皇帝下詔書、賜綢緞的獎勵,并且推廣到全國。到1049年時,山西、河南、江蘇、山東的汾水、汴水、泗水、青水上到處建造稱做“飛橋”。當年汴京開封城里城外就有上土橋、下土橋和虹橋三座。大概62年之后北宋畫家張擇端畫了一幅長卷叫《清明上河圖》,圖中心便是那座虹橋的“飛橋”(圖19)。橋的結構可以用火柴梗自己搭架起來。不信照圖20試它一試。橋總得有個學名。作者在考證此橋時見書上記這座橋是用“大木相貫”(穿插)而成,所以起名為“貫木拱”橋。 這種桿件系統的木拱,世界上唯獨中國有,并且成為系統。北宋敗亡,朝廷搬到南方,北方這些木拱都毀壞不見。但是貫木拱的橋式流傳到南方,有所改進。橋面平坦,上建橋屋(圖21)現今浙江、福建山區仍有好多座單孔和多孔的貫木拱,有些是國家的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假如有興趣,可以到浙江云和、青田、泰順(此處最多),或福建古田、屏南、武夷,或甘肅渭源去看一看實在的古老橋梁。最近,由作者出主意,美國出資,在上海市青浦縣、金澤鎮造成了一座忠實于北宋《清明上河圖》上虹橋式的木拱橋(圖22)。有機會大可一觀。因為在世界上“唯我獨有”,所以能引起諸多外國的重視,美國投資拍成科教電影,向全世界進行介紹呢! 在世界上的諸工種之中木工是最聰明的。中國古代橋梁工程的祖先是春秋時山東(魯國)的木工,姓公輸,名班。所以稱魯班。“班門弄斧”就是笑那些敢在行家門前賣弄自己的淺薄的人。 外國的木工一樣聰明。瑞士木工葛魯勃曼于公元1757年在下夫豪申地方跨萊茵河上建造了雙孔有廊屋的木撐拱橋。結構相當復雜,也許比中國的貫木拱橋在技術上要略遜一籌。橋后來在戰爭中被法軍焚毀了(圖23)。
本書曾獲得2001年全國科普作品獎。
唐寰澄一生愛橋、建橋、寫橋,不僅是橋梁設計專家,也是一位難得的橋梁美學專家和橋梁史學家。 ——中國橋梁網
唐寰澄是新中國最早關注橋梁美學的人。他將橋梁美學上升到哲學高度,提出橋梁美學法則,提倡橋梁的和諧美,講究比例、時尚、對稱、韻律。 ——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