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和錢打一輩子的交道。錢和家庭生活一樣重要,和工作一樣需要競爭,和愛情一樣既私密又令人興奮。但在很多人眼里,錢已不再是錢。它是的證明,是邪惡之源,是勝過競爭對手的手段;是通往愛情的道路,是獲得性快感的保障;它是毒藥,是童年的消逝……
本書及時次將關注點放在我們怎么看待金錢上。金錢是如何驅使我們的?它如何令我們擔憂?它如何幫助我們實現自身的意義?錢讓人焦慮,但換一種方式,我們會重新認識到金錢的價值。書中的觀點令人耳目一新,富有啟發性,幫助我們認識物質財富真正的意義。
雖然我們與金錢的關系持續終身,
但傳統上,我們不是在焦慮"如何賺更多的錢",
就是在焦慮"錢不夠多的時候怎么生活"。
《人生學校》系列
探討生活的重大議題,對當下的誠懇解答。
我們如何發掘自己的潛力?工作能夠啟發靈感嗎?感情關系能夠持續一生嗎?……
阿蘭德波頓聯手當代英倫思想家中的翹楚,重新檢視人生的重大議題,基于深刻的思考、廣泛的調查,以明白有趣的文字,做出了對當下的誠懇解答——這些想法肯定為你帶來啟發和激勵,讓你獲得裨益和慰藉。
"人生學校"提供基本而務實的方法,幫助我們從人生知識寶庫中取得無窮的思想珍寶。
——《周日獨立報》
約翰·阿姆斯特朗(John Armstrong)
作家、哲學家,現居澳洲。曾任墨爾本商學院駐校哲學家,現任墨爾本大學副校長高級顧問。其著作涉及藝術、美學及哲學等多個領域,享有國際聲譽。著作包括《如何不為錢發愁》、《尋找文明》、《愛情,生活,歌德:如何在不的世界保持快樂》、《美的秘密力量》、《愛的條件:親密關系的哲學》等。
及時章 引言
第二章 思考金錢
一 金錢焦慮的真正內涵
二 與金錢的良好關系
第三章 金錢的神秘意義
一 當錢不再是錢的時候
二 如何看清本質
三 金錢是什么
第四章 金錢與美好生活
一 作為要素的金錢
二 簡·奧斯汀的婚姻理論
三 從嫉妒中學到的東西
第五章 確定順序
一 需求與欲望
二 我到底需要多少錢
三 價格與價值
四 渴望與恐懼
第六章 如何既賺錢同時又做好人
一 金錢和工作
二 他人的錯誤及教訓
第七章 我在社會中的位置
一 富人的問題
二 貧窮的好處
三 與金錢的親密關系
延伸閱讀
這本書探討的是金錢焦慮,而不是經濟困境,這 兩者之 間有重大區別。
困境是迫在眉睫的,需要直接行動。比如,我不 知道怎 樣才能付得起汽車保險費。我從未按時付清信用卡賬 單:它 就像掛在我脖子上的一塊石頭。我14歲的兒子只知道 在學 校里浪費時間,我真希望能送他去一所私立學校,但 我承擔 不起這筆費用。
面對這樣的金錢困境只有兩條路:要么通過調整 債務、 掙更多的錢或削減開支來增加金錢,要么只能維持現 狀。
相比之下,金錢焦慮更多的是揭示焦慮者個人的 內在狀 態而不是外部世界的狀況。
讓你焦慮的是你腦子里的想法,而不僅僅是你的 銀行賬 戶情況。焦慮不受時間的限制,比如:我擔心自 己在15 年前所做的財務決定實在太糟糕;我擔心孩子們成年 后沒有 足夠的錢。焦慮與想象和情感相關,而不僅僅關乎當 下發生 的事情。
因此,應對金錢焦慮的方式應該與解決經濟困境 的手段 大相徑庭。在應對焦慮時,由于每個人都不一樣,我 們必須 重視思維模式(思想)與價值觀體系(文化)。
一般來說,關于金錢的建議涉及的也是這個問題 :怎樣 才能獲得更多的錢?這個建議包括增加個人財富的提 議和方 法,比如:建立資產狀況;獲得薪水更高的工作;和 富人結 婚。這一建議的前提是我們已經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錢 ("更 多的錢!更多的錢!")及其需要錢的原因("這種問題 也 要問,你瘋了嗎?")。而理想狀況是,只有在已經明 白自 己需要多少錢及其用途后,我們才提出:"怎樣才能 獲得更 多的錢?" 金錢建議則不一樣,它應對的問題是:我如何才 能節省 開支?省錢的點子非常多,比如:剪掉信用卡;強迫 自己記 錄每筆開支;調低家里的暖氣溫度,多穿一件毛衣; 收集優 惠券。顯然,假如你已經設定了正確的目標,并且只 是想通 過節省開支達到目的,那么這些策略可能都十分有用 。但它 們并沒有解決一個基本的問題:我到底需要錢來做什 么?或 者換一種說法:金錢和幸福生活之間有什么聯系? 換句話說,在我們的文化中,大多數建議針對的 是財務 困境而不是金錢焦慮。金錢在我們的生活中影響深遠 ,所 以,這就成為一個問題。一個人與金錢的關系是持續 終生 的,影響著個人的自我認同感,決定著一個人對他人 的態 度,讓幾代人變得親密或疏遠。金錢是一個舞臺,在 這里, 貪婪與慷慨、智慧與愚蠢同臺表演。自由、欲望、權 力、地 位、工作、財產,所有這些主宰生活的宏大概念,幾 乎總是 與金錢密不可分。
在教學哲學中,培訓與教育之間有著明確的界線 。培訓 的目的是教會一個人如何更加有效、切實地完成某項 特定工 作。而教育的目的則是開拓、充實一個人的思想。要 培訓一 個人,你不需要了解他的性格、愛好及其來參加培訓 的原 因。而教育則關注一個人的方方面面。從古至今,我 們總把 金錢看作是一種只需培訓的技能,而不是一種需要教 育的重 要議題。
一個人最寬泛、最模糊的想法——例如他對于人 類狀況、 對"生命、宇宙和所有一切的意義"的看法——最終 決定了 他看待金錢的態度。這意味著一些表面看來毫不相關 的想法 可能會改善或阻礙個人與金錢的關系。
例如,馬克思就認為金錢屬于一個極其不公平體 系的一 部分,無論是成功者還是窮困潦倒的人們,都逃脫不 掉這一 體系的摧殘。可能的方法,就是徹底抵制整個體 系、擺 脫體制的傳送帶,或者發動革命。從這個角度來看, 金錢就 是阻礙這個世界發展的一大負擔。
……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