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是指天然存在并有利用價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礦藏、水利、生物、氣候、海洋等。我國經濟發展目前正處在轉型的陣痛中,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是政府和民眾目前關注的焦點。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自然資源保護自然是重中之重。本書主要介紹本地、區域、國家和全球資源與環境的各種問題,包括人口增長、溫地、野生動植物管理、可持續農業及全球空氣污染等,重在生態和資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問題和解決方案,對解決方案又從法律、技術和方法三個層面進行了闡述。
我國目前正處在自然資源高度利用的發展階段,由此引發的各種環境和社會問題正在顯現,急需以科學的自然資源管理理論為指導,采取各種先進的自然資源管理方法。本書基于自然保護、循環利用、可再生資源、生態恢復和人口控制,介紹了資源保護的各個方面,涵蓋局地、區域、國家乃至全球尺度的資源和環境問題;全書通過有機地結合生態學、環境學、經濟學和倫理學等不同學科,系統地闡述了自然資源利用中目前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和不可持續性,并給出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自然資源保護和管理的科學方案。
黃永梅,北京師范大學資源學院副教授,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環境地理學專業植物地理方向學士、碩士,北京師范大學資源科學研究所自然地理專業生態學方向博士。主持和參與項目7項,30多篇,出版專著和譯著3部,完成咨詢報告3份,北京師范大學第十一屆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比賽三等獎、北京師范大學教學成果二等獎獲得者。
目 錄
第1章 自然資源保護和管理:過去、現在和將來 1
1.1 地球的危機 1
1.1.1 人口增長 1
1.1.2 資源消耗與枯竭 2
1.1.3 污染 3
1.2 不同的觀點:我們已踏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了嗎 4
1.2.1 樂觀主義者的觀點 5
1.2.2 悲觀主義者(現實主義者)的觀點 5
1.2.3 溫和派的觀點 6
1.3 資源保護、環境和可持續運動簡史 7
1.3.1 19世紀的保護 7
1.3.2 20世紀的資源保護 7
1.4 自然資源分類 14
1.5 自然資源管理的方法 15
1.5.1 開發利用:以人為中心的方法 15
1.5.2 保留:以自然為中心的方法 16
1.5.3 實用主義方法 16
1.5.4 可持續方法 17
1.6 變化中的現實世界:環境的復合效應 19
1.7 資源管理的新工具:地理信息系統和遙感 20
1.7.1 地理信息系統 20
1.7.2 遙感 23
1.8 風險和風險評估 23
1.8.1 風險評估的三個步驟 23
1.8.2 如果風險能被接受,我們該如何決策 24
1.9 環境和你:公民行動的重要性 24
重要概念小結 25
關鍵詞匯和短語 26
批判性思維和討論問題 27
網絡資源 28
第2章 經濟學、倫理學和批判性思維——創建可持續未來的工具 29
2.1 了解經濟學 31
2.1.1 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 31
2.1.2 供應和需求 32
2.1.3 經濟系統錯在哪里:從生態學的視角來看 32
2.1.4 經濟和環境的謬論 36
2.2 建立可持續的經濟 37
2.2.1 資源管理經濟學 38
2.2.2 污染控制經濟學:尋求新方法 39
2.2.3 促進可持續經濟的措施 41
2.3 走向可持續的倫理觀 45
2.3.1 拓荒倫理觀 45
2.3.2 可持續的倫理觀 46
2.3.3 以生物為中心和以生態為中心的觀念 49
2.3.4 建立全球可持續倫理觀 50
2.3.5 批判性思維和可持續發展 50
重要概念小結 53
關鍵詞匯和短語 55
批判性思維和討論問題 56
網絡資源 56
第3章 來自生態學的經驗和教訓 57
3.1 生物的結構層次 57
3.1.1 種群 57
3.1.2 群落 57
3.1.3 生態系統 57
3.2 與生態學相關的科學原理 59
3.2.1 物質守恒定律 59
3.2.2 能量定律 60
3.3 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62
3.3.1 太陽能能量流 62
3.3.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64
3.3.3 初級生產量和凈生產量 64
3.3.4 食物鏈和食物網 65
3.3.5 營養級與能量和生物量金字塔 67
3.3.6 養分循環 70
3.4 生態學原理 76
3.4.1 耐受性法則 76
3.4.2 生境和生態位 77
3.4.3 競爭排斥原則 77
3.4.4 承載力 78
3.4.5 種群增長和下降 78
3.4.6 生物群落演替 83
3.5 生物群區 87
3.5.1 苔原 88
3.5.2 北方針葉林 89
3.5.3 溫帶落葉闊葉林 89
3.5.4 熱帶雨林 89
3.5.5 熱帶稀樹草原 90
3.5.6 草地 90
3.5.7 荒漠 91
3.5.8 山地垂直帶 91
3.6 生態學和可持續性 91
重要概念小結 92
關鍵詞匯和短語 94
批判性思維和討論問題 95
網絡資源 96
第4章 人口的挑戰 97
4.1 理解人口和人口增長 97
4.1.1 出生率和死亡率 97
4.1.2 指數增長 98
4.1.3 倍增時間 99
4.1.4 全球人口為何會暴漲 100
4.1.5 總生育率和人口直方圖 103
4.2 人口過剩的影響 104
4.2.1 發展中國家的人口過剩 104
4.2.2 發達國家的人口過剩 105
4.3 發達國家的人口增長 107
4.4 發展中國家的人口增長 108
4.4.1 較大的家庭規模 108
4.4.2 非洲:一個處于危險中的大陸 109
4.5 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長 109
4.5.1 節育 109
4.5.2 流產 111
4.5.3 可持續發展可能是好的避孕方法 111
4.6 人類人口和地球的承載力 112
重要概念小結 114
關鍵詞匯和短語 115
批判性思維和討論問題 115
網絡資源 116
第5章 世界性的饑餓問題:可持續解決 117
5.1 世界性的饑餓:問題的維度 117
5.1.1 營養缺乏、營養不良和營養過剩 117
5.1.2 微量營養素缺乏 119
5.1.3 糧食趨勢與挑戰 119
5.2 可持續地增加糧食供應:概述 120
5.2.1 保護現有的耕地 120
5.2.2 提高現有農田的生產力 122
5.2.3 減少蟲害 128
5.2.4 提高糧食的存儲和分配 129
5.2.5 開發新的食物來源 129
5.2.6 開發耕地儲備 130
5.3 貧困、沖突和自由貿易 132
重要概念小結 133
關鍵詞匯和短語 134
批判性思維和討論問題 135
網絡資源 135
第6章 土壤的性質 136
6.1 土壤的價值 136
6.2 土壤的特征 136
6.2.1 土壤質地 137
6.2.2 土壤結構 138
6.2.3 有機質和土壤生物 139
6.2.4 土壤通氣性和土壤濕度 140
6.2.5 土壤pH值 141
6.2.6 土壤肥力 142
6.3 成土過程 144
6.3.1 氣候 144
6.3.2 成土母質 144
6.3.3 生物 146
6.3.4 地形 146
6.3.5 時間 146
6.4 土壤剖面 147
6.4.1 O層 148
6.4.2 A層 148
6.4.3 E層 148
6.4.4 B層 148
6.4.5 C層 148
6.4.6 R層 148
6.5 土壤分類 148
6.5.1 診斷層 148
6.5.2 土綱 149
重要概念小結 152
關鍵詞匯和短語 153
批判性思維和討論問題 154
網絡資源 154
第7章 水土保持與可持續農業 155
7.1 土壤侵蝕的性質 155
7.1.1 地質侵蝕或自然侵蝕 156
7.1.2 加速侵蝕 156
7.2 塵暴區 156
7.3 防護林項目 159
7.4 土壤侵蝕現況 160
7.5 影響水蝕的因素 162
7.5.1 降水 162
7.5.2 土壤可蝕性與地表覆蓋 163
7.5.3 地形 163
7.6 土壤水蝕控制 163
7.6.1 土壤侵蝕控制的實踐 163
7.6.2 自然資源保護局及其計劃 169
7.6.3 NRCS保護規劃的制定 171
7.7 替代農業 173
7.8 可持續農業 176
7.8.1 原則與實踐 176
7.8.2 推廣可持續農業的障礙 179
7.8.3 未來的研究與教育 179
重要概念小結 182
關鍵詞匯和短語 183
批判性思維和討論問題 184
網絡資源 184
第8章 病蟲害綜合治理 185
8.1 有害生物從何而來 185
8.2 化學農藥的類型:歷史回顧 188
8.2.1 氯化烴類 188
8.2.2 有機磷酸鹽 190
8.2.3 氨基甲酸酯 190
8.3 農藥的效果如何 191
8.4 農藥有多危險 192
8.4.1 人類健康影響 193
8.4.2 對魚類和野生動物的影響 196
8.5 農藥是否得到了充分的監管 198
8.5.1 國家管理 198
8.5.2 公眾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保護 199
8.6 可持續的病害蟲控制 200
8.6.1 通過嚴密監控減少和消除農藥的使用 200
8.6.2 病蟲害綜合治理 201
8.6.3 害蟲綜合治理:方法的聯合 207
重要概念小結 208
關鍵詞匯和術語 209
批判性思維和討論問題 210
網絡資源 210
第9章 水生環境 211
9.1 濕地 211
9.1.1 定義 211
9.1.2 分類 212
9.1.3 功能和價值 216
9.1.4 濕地保護 217
9.2 湖泊生態系統 219
9.2.1 湖泊的分區結構 219
9.3 河流生態系統 222
9.3.1 起源和分類 222
9.3.2 物理特征 223
9.3.3 生物群落和能量流動 225
9.4 海岸環境 226
9.4.1 海岸結構 226
9.4.2 河口生態系統 228
9.4.3 人類對河口環境的開發 230
9.4.4 海岸環境問題 230
9.4.5 可持續的海岸管理 233
9.5 海洋 236
9.5.1 一般特征 236
9.5.2 海洋分區 236
9.5.3 海洋食物鏈 239
9.5.4 海洋資源 239
重要概念小結 239
關鍵詞匯和短語 240
批判性思維和討論問題 242
網絡資源 242
第10章 水資源的可持續管理 243
10.1 水循環 243
10.1.1 海洋 244
10.1.2 降水 245
10.1.3 蒸發與蒸騰 245
10.1.4 地表水 245
10.1.5 地下水 246
10.2 水資源短缺:問題和解決措施 248
10.2.1 是什么導致了水資源短缺 248
10.2.2 干旱和氣候變化 249
10.2.3 增加供水 250
10.2.4 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 250
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