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值得使用一輩子的解夢寶典
在西方,《圣經》中便有最初關于夢境的解析與夢中預言的驗證;而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則提出了夢的成因是外部刺激的說法。
進入20世紀以后,隨著心理科學的逐步完善,精神分析、神經生物科學的發展,對夢的研究取得了飛速進展。特別到進入60年代后,夢的研究跨入了現代生物實驗室,人們開始通過腦電波記錄睡眠中大腦的狀態,千載以來,那些關于夢眾說紛紜的說法,終于獲得了更加科學的佐證。
現代研究表明:
睡眠不是一個連續的過程,一夜的睡眠實際上可以分為四五個相對完整的睡眠周期,每個周期間有短暫的覺醒。
人們根據睡眠中腦電圖、肌電圖和眼動電圖的變化特征,把睡眠分為慢波睡眠和異相睡眠兩種類型。在整個睡眠過程里,這兩種情況交替出現,循環反復。在慢波睡眠中,又要經過朦朧期(幾分鐘)、淺睡期(約30——40分鐘),和深睡期階段(70——90分鐘)。其中,淺睡期是整夜睡眠中時間最長的一個階段,會占到睡眠總時間的50%。
在慢波睡眠后,常會進入異相睡眠。這時,睡眠中的人肌肉呈松弛狀態,甚至肌肉電活動也消失,對外界刺激的感覺進一步降低。與行為變化相反,這一時期的腦電活動卻呈現出極不規律的快波,腦的溫度、血液流量、耗氧量迅速增加,非常接近清醒期和淺睡期的腦電變化。
1953年,美國生理學家內森黑爾•克萊特曼(Nathaniel Kleitman1895-1999)發現,人處于這個睡眠階段時,眼球會在眼皮下飛快轉,當人在這個階段被喚醒時,95%的人能回憶他們做的夢。于是這個階段被稱為快速眼動睡眠(Rapid Eye Movement),簡稱REM睡眠階段。人們相信,夢正是在這個階段產生的,REM睡眠因此又被人稱為夢眠。
隨后的研究表明,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時被叫醒的人中,只有7%的人能記起自己曾經做過夢。如果快速眼動睡眠后又進入非快速眼動睡眠8分鐘以上才醒,夢的記憶多會消失。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有時醒來時,能依稀感到昨夜夢境繽紛,可是腦子里卻又似乎什么都記不起來。
從入睡到快速眼動睡眠結束,就形成了睡眠的一個周期。隨后睡眠者會再次進入淺睡階段,重復從淺睡到深睡、到快速眼動睡眠的過程。這樣,一整夜的睡眠中約有4—5個睡眠周期反復交替。
實際上,大部分深度睡眠都出現在前面的2—3個周期,即入睡后3—4小時深度睡眠已經完成,這是恢復機體最有效的睡眠時間。而越到后面的周期里,快速眼動睡眠持續的時間就越長,通常及時個周期的快速眼動持續時間只有5到10分鐘,而醒前一個周期的快速眼動睡眠,卻可能長達30—40分鐘。它對前面短暫的夢,形成了強烈的干擾。這也就是說,為什么有時我們醒來,只記得一個夢了。
與睡眠周期同步,通常來說,一整夜,我們大約會做4-6個夢,一般人的及時個夢,大約出現在入睡后90分鐘。夢境的平均持續時間約有5—15分鐘。
這其中,每夜睡眠中及時、二兩次快速眼動睡眠中的夢多以重現白天的活動內容為主,研究者分析,這似乎是大腦在對當天和近期經歷進行重新整理和編碼;第三、四次快速眼動睡眠的夢,則多重現過去的經歷,甚至童年體驗;第五次快速眼動睡眠的夢則既有近期記憶又有往事內容。可見,夢境的內容,與快速眼動睡眠中大腦的工作狀態,蛋白合成用以處理信息編碼,以及短時記憶、長時記憶儲存等大腦工作規律密切相關。
與此同時,通過對夢者腦電波的監控,人們發現,做夢時,夢者的海馬體、杏仁核、邊緣系統及處理情緒的腦皮層區最為活躍。生理心理學的研究還發現,做夢同一種叫多巴胺的神經介質有關。多巴胺是腦內分泌的一種神經傳導物質,用來幫助細胞傳送脈沖的化學物質,它主要負責大腦的情欲、感覺、興奮及開心的信息傳遞,因而與人的心理動機系統及心理愿望系統密切相關。研究因此證實,夢是由情緒系統激發的,對信息的編碼,和對短期記憶、長期記憶的篩選處理;除此以外,也和潛意識的活動、愿望相關,從某個角度驗證了佛洛依德的潛意識理論。
人在清醒時,有意識控制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當睡著時,大腦內的各種情緒和能量并沒有消失,在對信息進行處理同時,還會有一部分用于偵測外界的危險,也就是說,人的預警機制在睡夢中依然在保持工作。它能感受到周圍刺激的變化,甚至體內刺激的變化,檢索危險的信號。
實際上,人睡著后,對周圍一些常規刺激的反應會變得異常遲鈍,而某些白天不易察覺的微弱刺激信號,卻會得到放大和加強。而大腦中各種信息的處理是互相牽連的,預警機制的工作,同樣也會摻入到大腦信息編碼與記憶處理等工作,這其中包括短期記憶、長期記憶信息,也包括個體潛意識的信息,甚至集體潛意識的信息——它是包括祖先在內的世世代代的經驗庫,通過遺傳存在大腦中的信息,包含了對危險的預防。預警機制、放大的微弱信號和大腦的信息處理工作三者交互作用,就會形成有關的夢境。這同樣也證實了為什么有時個別人的個別夢,會突如其來地具有難以置信的預測性和對危險的警示性。
因此,總結地來說,形成的夢的主要因素包括:
1)睡夢時對外界環境和身體自身刺激的反應;
2)當天與近期生活現實,以及近期思考焦慮的問題;
3)過往經驗。包括童年經歷,過去經驗中愛恨等強烈情緒,內心和精神上的長期焦慮、壓抑等;
4)一個因素就是大腦的處理活動,或者說夢中大腦的工作狀態。
現在,研究已經證實,夢的主要作用包括:
1)對日常生活信息進行整理。做夢是人正常的、必不可少的生理和心理現象,長期無夢可能是大腦有損傷的體現,長期噩夢,常是身體虛弱或患病的征兆。
2)緩解焦慮,調節人體身心平衡。現在,專家經常利用夢的這一作用,對一些易于發泄的個體,或是有變態行為、神經癥等患者,采用誘導夢幻的方法進行治療,發泄疏導。
3)體現身體健康狀態,反映疾病。夢能傳遞疾病的信號,這是因為白天人處于繁忙的工作生活中,機體接受的外部刺激信號強烈,因而不容易察覺體內的細微變化;而睡著后,體內病變形成的微弱刺激信號,則得到相對放大和逐漸加強,傳遞到大腦中就會形成有關的夢境。
4)認知功能。夢能夠幫助認識現實,甚至啟迪現實,挖掘潛意識,拓展潛能。所謂的"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就體現了夢的這個作用。化學家門捷列夫在睡夢中發現了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是這個作用最典型的例子之一。夢更成為無數藝術家靈感的源泉,這已經成為藝術圈中的共識。另外,有時夢還體現了一定的預知作用。
總體說來,人的一生中,大約會做15萬個夢,約有1/10的時間是在夢中。
夢中的世界是如此玄妙神奇。那么,這1/10的生命中,我們究竟遺落了什么呢?發現夢中世界的隱秘,對我們自我認知與自我完善又會有怎樣的幫助呢?如何發現夢境中的秘密?這也就是夢境的解析。
《解夢工具書》這本書就是按照心理學規律,以辭典形式,解析了上千條夢象的含義。內容涵蓋:自然、天象、動植物、各種人物、物品、活動行為、生活細節等夢境可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作為心理學的大眾通俗讀物,既具答疑解惑的實用性、指導性、趣味性,更是洞悉自己心靈密碼,更好了解自我、完善自我的一面鏡子。此書系心理學大師榮格的學生所著,他有26年的心理診療臨床經驗,對夢境的分析科學嚴謹,代表當代夢境分析的較高水平。
此書配以久翻不爛的精美書衣,是枕邊最適宜常備的工具書。
海因里希•貝爾格,瑞士心理學家,蘇黎世大學心理學教授,國際精神分析學會成員。1932年生于奧地利薩爾茨堡,1950乃考入巴塞爾大學,1959年移居瑞士。他繼承了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同時對東方神秘主義也有深入研究。在釋夢領域成績卓然。
使用說明
概說
一、自然類
天空
太陽
月亮
地球
日食、月食
星星
夜晚
黑暗
恒星
流星
彗星
水星
火星
衛星
北極星
北斗星
空氣
石
風
龍卷風
雨
暴風雨
雷、雷雨
閃電
晴天霹靂
雨過天晴
彩虹
雪
雪崩
冰
冰雹
霧
露
霜
寒冷
南極
北極
極光
冰山
山
山丘
山谷
懸崖峭壁
山巖、巖石、石頭
山洞、洞穴
深淵
山崩
泥石流
化石
火山
熔巖
火
火焰
火花
火災
煙
水
自來水
水災、洪水
海、海浪
……
二、植物類
三、動物類
四、人物類
五、鬼神·宗教·神話
六、身體器官類
七、生理機能·疾病醫藥
八、情緒情感·心理活動·婚姻
九、各種物品類
十、行為活動·事件事情·生活細節
十一、建筑景觀·房屋居室·地點
十二、道路交通運輸類
十三、礦業·工農·科技·金融
十四、法律·軍事·武器·政治
十五、顏色·氣味·數字·地名·時間·其他
一、自然類
天空
夢中看見蔚藍的天空上,漂浮著朵朵白云,表示你心情愉快,事業成功,一切稱心如意。夢見白云翻涌,可能要有艷遇;夢見白云遮住了太陽,預示生意興隆。
夢見晴空萬里,艷陽高照,預示生活事業前途一片光明,暢通無阻。如果做夢人是職場中人,近期可能會得到上司的賞識或提拔;如做夢人是商人,近期財運旺盛,生意順暢;如做夢人正在戀愛,近期感情進展迅速,將有快樂的約會在等待著你——好選擇公園、海邊、野外這樣充滿自然和浪漫氣息的地點約會,將有助于你和心上人的關系突飛猛進。
夢見天空陰暗,表明你最近追求變化的心情越來越強烈,或周圍循規蹈矩平庸乏味的現狀再也無法讓你忍受,以至于內心再也無法平靜下來;也許你很快就會采取行動,或想些新花樣,但好不要輕舉妄動,貿然行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