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絕代佳人陳圓圓一段鮮為人知的秘史。"沖冠一怒為紅顏"的千古詩句,讓陳圓圓的名字陡然凸顯在歷史的長河中。她被人視為禍水,有說她比西施更美,有說她比武則天更放蕩,有說她比呂后還要陰險,但更多的人只曉得她"聲色甲天下"。至今,還有人振振有詞地說她"紅顏傾國"。三百多年的風云流散,這么一位風華卓絕的女子,究竟歸隱于何處,依然是一個謎。
著名作家葉辛帶領我們走進陳圓圓和吳三桂的時代以及那個時代的迷魂陣,走進陳圓圓作為一個有形或無形地影響歷史進程的女人那隱秘的心靈世界,走進陳圓圓的靈魂深處,并揭開困惑我們?nèi)俣嗄甑拿廊藲w隱之謎。
葉辛原創(chuàng)的部歷史小說
全新解讀"聲色甲天下"的陳圓圓和"沖冠一怒"的吳三桂
走進圓圓靈魂深處 解密美人歸隱之謎
葉辛,1949年10月出生于上海。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國際筆會中國必會副主席、上海文聯(lián)副主席、上海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著名作家。曾擔任第六、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和貴州省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山花》《海上文壇》等雜志主編。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孽債》被改變?yōu)殡娨曔B續(xù)劇,曾引起全國轟動,成為中國電視劇的接觸代表。
著有長篇小說《蹉跎歲月》《家教》《孽債》《三年五載》《恐懼的颶風》《在醒來的土地上》《華都》《纏溪之戀》《過客亭》等。另有"葉辛代表作系列"三卷本、"當代名家精品"六卷本、"葉辛新世紀文萃"三卷本等。短篇小說《塌方》獲國際青年作品一等獎;由本人擔任編劇的電視連續(xù)劇《蹉跎歲月》《孽債》《家教》均獲全國電視劇獎。
開篇
一、吳三桂
二、陳圓圓
三、萬千心事難寄
四、離別傷情
五、圓圓幽魂
六、圓圓心跡
七、三桂遺恨
八、中秋無眠夜
九、吳應麒更名
十、紅顏淚盡
十一、歸隱山水
結局
[附錄]陳圓圓的歸隱之謎
開篇
12年前,也就是2003年的9月,我在上海家喻戶曉的《新民晚報》上寫過一組連載10日的小散文《陳圓圓歸隱之謎》。對于我來說,這只是我寫作長篇小說和上班之余完成的一篇短文。卻不料,這篇文字發(fā)表以后,竟引來感興趣的文友和讀者朋友濃郁的興趣。有人和我探討,陳圓圓究竟去了何處?有人把報紙上的小篇文字剪貼裝禎起來,為了便于以后翻閱。這固然是因為《新民晚報》發(fā)行量大,在上海市民中有廣泛的影響,12年前,晚報仍處于她的黃金時代,時任總編告訴我,每天的印數(shù)是175萬份,遇到重大的賽事,還要增印10萬份上下。這數(shù)字,幾乎是在印數(shù)的1倍以上了。年過8旬的著名電影導演謝晉,特地約我到他設在華亭賓館附近的辦公室里,暢談了整整一下午。在他那寬敞、零亂、堆滿了書籍和拍攝紀念品的18層樓上,他翻來覆去談的主題只有一個,就是希望我把這一題材,寫成電影劇本,由他負責籌資將其拍成一部影響廣泛又能傳之久遠的影片。
受他鼓舞和激勵,我也躍躍欲試地準備起來,并且寫出了開頭部份。
盡管以后每次遇見謝導,他總要問及本子的進展,盡管我只要有空閑時間,總要拿起和明末清初那個時代有關的史料、稗史細讀,在官修史書和私修野史之間作出我作為一個小說家的判斷,但終因謝導辭世,電影劇本的事兒就此擱下了。
可能正是因為當初讀得太多,對于明末清初那段歷史,對于陳圓圓以及和她相關的吳三桂,始終不能釋懷。尤其是在廣泛的閱讀中,我發(fā)現(xiàn),300多余年,浩如煙海的文字中,寫到陳圓圓,不是把她寫成一個嫵媚多情、善解人意、憂國憂民、深謀遠慮的才女;便是把她寫成一個在刀光劍影、政權交迭時代陰謀機巧地周旋于各種強勢男人如崇禎、李自成、永歷帝、吳三桂、劉宗敏之間的妖嬈女子,似乎她比西施更美,比呂后更陰險,比武則天更迷戀權勢更放蕩……
忘記了陳圓圓是一個絕代名妓,忘記了陳圓圓經(jīng)歷這一切時不過只有21歲。
今天的時代,科技更為發(fā)達普及,人們的交往更為廣泛,姑娘們受到的教育更加,一個21歲的女子,時常仍被我們視為學生、孩子、小青年,對于她表現(xiàn)出來的思想、才藝和種種行為,我們都會寬容地視為稚嫩、來日方長呢。
300多年前的陳圓圓,首先是一個人,一個從風塵中裊裊然飄進歷史腥風血雨中的女人,一個有靈魂的女人。
她無奈地改變了中國歷史,300多年來始終爭議不斷地出現(xiàn)在我們的視野中,時而是具體的,具體到似乎連細節(jié)都能觸摸;時而又是朦朧飄緲的,總讓人感覺亦真亦幻,不可捉摸。
就連她的歸宿,她的離世,340年來都在一波又一波的爭論中激蕩出陣陣漣漪,讓世人越爭議越覺得迷惑。
其實,她的失蹤之謎,不是在她死之后才成為一道難解的題目的。
早在她還活著的時候,她的失蹤,她的悄沒聲息的消隱,她的終局,已經(jīng)困惑著世人,并在有形和無形地影響著歷史的進程。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迷魂陣,走進陳圓圓的魂靈深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