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迎勝著的《話說絲綢之路(精)》結合歷史文獻和實地考察,通過精美又具有史料價值的圖片,對陸上絲綢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的起源,具體線路,沿線民族、文化、名城以及相關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等做了精要的介紹。精選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人、事、物,著重解讀了絲綢之路在中國與海外交流方面所發揮的重要歷史作用,以體現中國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源遠流長的貿易暢通、民心相通和文化交融的歷程,對今天絲綢之路再鑄輝煌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意義。
劉迎勝,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史地平臺平臺長,南京大學元史研究室、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主任,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特聘兼職教授兼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元史研究會會長,中國海外交通史研究會與中國蒙古學學會副會長。 專長于中國邊疆與民族問題、內陸亞洲與伊斯蘭文化、蒙元史、中外關系史研究與絲綢之路研究,通多種語言,是上述領域活躍于學術一線的中國代表性學者。曾三次代表中國參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的"海上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和"游牧/阿勒泰之路"考察,歷二十余國,被推舉為國際考察隊副隊長與隊長。已發表學術論著、論文二百余部(篇)(以英、德文在境外二十余篇),其中多部(篇)被中外學術論著引述。主要著作有《察合臺汗國史研究》《與研究》《海路與陸路——中古時代東西交流研究》《絲路文化·海上卷》《絲路文化·草原卷》等。
引言
陸上絲綢之路
交通路線篇
張騫:一個西漢探險者的故事
"汗血寶馬":西域駿馬的傳奇
800年:草原絲路的貫通
蒙元帝國:東西方陸路交通的鼎盛時代
絲路明珠:草原絲路上的城鎮
經濟交通篇
絲之國:中國絲織技術的西傳
"撤馬爾罕紙":中國造紙工匠的故事
西域物種:豐富中原人民的生活
文化傳播篇
語言文字:兩種文化的合璧
詩歌和音樂:超越時空的吟唱
西亞宗教:不絕如縷地東傳
飲食風俗:民間文化的交融
審美觀:中國美術的西傳
人物群像篇
法顯:西行14年的求法高僧
玄奘:《西游記》里的原型人物
海屯一世:穿越中亞的基督教國王
普蘭·迦兒賓與魯不魯克:13世紀來自歐洲的使者
孟特高維奴:在元朝建立教堂的西方教士
克拉維約:來自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王國的特使
海上絲綢之路
交通地理篇
"蒼舶":航行在印度洋上的中國海船
漢朝:通向"已程不國"的海路
羅馬人:東航水道的發現之旅
使客相望于途:繁忙的印度洋一太平洋海路
廣州:商旅往來的國際大城
物品互通篇
陶瓷:一抔泥土的故事
絲綢:瑩亮蠶絲的傳說
茶葉:來自中國的神奇樹葉
"南金":中國嶺南地區的外幣
"番貨":進入中國的海外寶貨
引進:外來物種的傳播
"中國雪":火藥技術的外傳
《海藥本草》:記述海外醫藥的重要醫書
《回回藥方》:傳入中國的伊斯蘭醫藥典籍
人物群像篇
馬可·波羅:穿行于東西方的使者
鄂多立克:中世紀四大旅行家之一
伊本·白圖泰:偉大的穆斯林探險家
亦黑迷失與楊庭璧:忽必烈的使臣
汪大淵:東方的馬可·波羅
鄭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家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