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分為兩篇,篇采用表格形式,通過簡明的文字結合真人彩圖將神經系統體格檢查的精要展示出來。第二篇主要收錄了腦血管病、神經變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運動障礙性疾病、脊髓疾病、癲?、周圍神經疾病及其疼痛、神經?肌肉接頭和肌病等臨床神經病學常用評定量表及使用說明。量表按使用頻度,采用表格形式編排,力求達到一目了然。
本書適合神經內科醫師、老年科醫師、心理學醫師、神經外科醫師、實習醫師閱讀參考。
及時篇 神經系統檢查
及時章 概論
一、基本要求
二、神經系統檢查的順序
三、需要的器具
第二章 一般檢查和高級神經功能檢查
及時節一般檢查
第二節高級神經功能檢查
第三節床旁認知(包括語言)測試
第三章 腦神經檢查
第四章 運動系統檢查
及時節肌肉容積
一、檢查目的
二、檢查要點
三、臨床意義
第二節肌張力
一、定義
二、檢查要點
三、臨床意義
第三節肌力
一、定義
二、檢查要點
三、臨床意義
第四節共濟運動
一、定義
二、檢查要點
三、臨床意義
第五節不自主運動
一、定義
二、檢查
第六節姿勢及步態
一、定義
二、步態特征和臨床意義
三、疾病分類與步態特征
第五章 感覺系統檢查
一、基本內容
二、檢查方法
三、臨床意義
第六章 反射系統檢查
一、反射的分類及臨床意義
二、反射系統的檢查順序
三、淺反射檢查
四、深反射檢查
五、病理反射檢查
第七章 腦膜刺激征的檢查
一、概念
二、檢查
三、臨床意義
第八章 自主神經系統檢查
第九章 特殊狀態體檢:意識障礙患者的檢查和評判
一、意識狀態的評估
二、不同類型意識障礙的特點和病因分析
三、與意識障礙相關的顱內病變惡化的潛在預警體征及臨床意義
四、意識障礙與常見的腦疝綜合征
五、昏迷患者預后判斷
附神經系統特征性的癥狀和體征解剖學定位簡表
第二篇 臨床常用神經系統疾病分級評定量表
第十章 神經重癥監護病房(N?ICU)常用評價量表
及時節意識狀態相關評判量表
一、格拉斯哥(Glasgow)昏迷評分(GCS)
二、格拉斯哥?匹茲堡昏迷評分(GCS?P)
三、匹茲堡腦干功能評分(PBSS)
四、昏迷患者死亡/嚴重功能障礙危險分層
第二節鎮靜和譫妄狀態評分
一、Ramsay鎮靜評分
二、鎮靜?躁動評分(SAS)
三、肌肉活動評分法
四、ICU程序化鎮靜用藥流程
五、譫妄評估
第三節危重癥病情及功能預后評估
一、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APACHE Ⅱ)
二、簡化急性生理學評分(SAPS Ⅱ)
三、Glasgow 預后評分(GOS)
第四節神經重癥患者營養狀況評估
一、BCA綜合營養評定表
二、SGA營養評價表
第十一章 腦血管病
及時節腦卒中風險評分
一、ABCD評分系統
二、TIA短期(90天)腦卒中風險評分
三、ESSEN評分
四、CHADS2評分及CHA2DS2?VASc評分
五、SPAF評分
第二節缺血性腦卒中
一、牛津郡腦卒中項目分類
二、中國缺血性腦卒中亞型(CISS)
三、ASCO分型
四、SSS?TOAST分型
五、Alberta急性腦卒中分級早期CT評分(ASPECTS)
六、洛桑評分(ASTRAL)
第三節腦出血
一、腦出血ICH?S及ICH?GS評分
二、蛛網膜下腔出血Hunt?Hess評分
三、蛛網膜下腔出血世界神經外科醫師聯盟(WFNS)分級
四、蛛網膜下腔出血影像學Fisher分級及改良Fisher分級
五、Spetzler?Martin AVM級別評估
六、煙霧病腦血管造影鈴木分期
第四節腦卒中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NIHSS量表
第五節腦卒中并發癥評估
一、吞咽功能評價量表
二、改良Frenchay構音障礙評分
三、平衡量表
四、北京醫院漢語失語癥檢查量表
五、深靜脈血栓預警評估--Wells評分
六、壓瘡危險度評分(Norton評分)
第六節肢體運動康復評定量表
一、Brunnstrom偏癱運動功能評價
二、簡式Fugl?Meyer運動功能評分
三、腦卒中患者運動評分
四、改良的Ashworth痙攣評分
第七節腦卒中功能預后及生活質量評估
一、改良Rankin評級
二、牛津殘障量表(OHS)
三、Barthel指數(BI)
四、功能獨立性檢查
第十二章 神經系統變性疾病
及時節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癡呆性疾病
一、癡呆篩查量表
二、總體認知功能量表
三、日常和社會功能評定
四、精神行為癥狀評定
五、總體評價量表
六、鑒別量表
七、神經心理量表的質量評價、選擇、施測注意事項和結果的解釋
第二節運動神經元病
第三節多系統萎縮
第十三章 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
一、多發性硬化McDonald標準2010年分級
二、Kurtzke擴展殘疾狀態量表(EDSS)
三、多發性硬化影響量表(MSIS?29)
四、疲勞嚴重度量表(FSS)
第十四章 神經感染與損傷評定量表
第十五章 運動障礙性疾病
一、統一帕金森病評分量表(UPDRS)
二、異動癥評定量表
三、肌張力障礙量表
四、痙攣性斜頸及嚴重性評定量表
五、不自主運動量表
六、簡易多動癥量表
第十六章 癲
一、國立醫院癲?發作嚴重程度量表NHS
二、成人癲?生活質量評定
第十七章 脊髓疾病、周圍神經疾病和疼痛
一、脊髓損傷分級
二、吉蘭?巴雷綜合征功能分級(Hughes scale)
三、周圍神經病主觀癥狀篩選量表(SPNS)
四、密歇根州糖尿病周圍神經病篩查表(MNSI)
五、McGill疼痛問卷簡表
六、神經系統癥狀評分
七、神經病殘疾評分
八、感染性周圍神經病原因及其治療組感覺評分
九、偏頭痛特異生活質量問卷
第十八章 神經?肌肉接頭和肌肉疾病
一、肌無力疲勞程度評分(MWSS)
二、MG定量評分(QMG)
三、MG患者新斯的明試驗的量化標準
第十九章 神經系統遺傳性疾病
Friedreich共濟失調評定量表
第二十章 睡眠障礙
一、阿森斯失眠量表
二、愛潑沃斯思睡量表(ESS)
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
四、24h波動評估量表(one day fluctuation assessment scale)
五、帕金森病睡眠障礙量表(Parkinson's disease sleep scale,PDSS)
六、梅奧波動綜合量表(Mayo fluctuations composite scale)
七、下肢不寧綜合征量表
參考文獻
索引
神經解剖及傳導通路的復雜性之外,還因其診斷分析過程復雜。神經系統疾病診斷過程常常提到兩個極為重要的方面:定位和定性診斷;老一輩的神經病學專家告誡我們神經系統體格檢查是極其重要的定位診斷手段,也是神經科醫師需要掌握的最重要的基本技能,可用“占據半壁江山”來形容。然而,在神經影像及神經電生理極為發達的時代,臨床醫師往往過分依賴于先進的輔助檢查手段,而忽略了通過體格檢查來進行定位診斷。的查體所獲得的體征不僅可發現重要的病變部位、提供疾病診斷的重要臨床依據,也可指導臨床醫師選擇下一步的檢查內容,同時避免了不必要的輔助檢查,這對臨床做出迅速、正確的診斷具有決定性意義。本書及時篇有別于一般的教科書,主要運用表格形式,通過簡明的文字結合圖示將神經系統體格檢查的精要展示出來。同時以表格形式總結了意識障礙的臨床特征及快速定位的簡表。
神經系統疾病或神經功能缺陷越是復雜和抽象,其可重現的程度、分級的評定越顯得重要。熟練使用這些“評定工具”,對于檢測功能缺損、評估治療反應或長期療效、評估再發風險及判斷預后十分關鍵。然而,目前眾多的評定量表可能混淆了臨床醫護人員在臨床神經疾病實踐中的理解和運用。本書第二篇在這方面提供了有價值的幫助,系統地組織了目前臨床常用的神經病系統疾病的分級評定量表。按疾病分類組織了腦血管病、神經變性疾病、中樞神經系統脫髓鞘疾病、運動障礙性疾病、脊髓疾病、癲?、周圍神經疾病及其疼痛、神經肌肉接頭和肌病的評定量表。本部分也涵蓋了神經重癥疾病、睡眠障礙和頭痛及其疼痛的常用評級量表,并在癡呆及其相關疾病章節突出了高級神經系統功能障礙的評估,包括認知功能域障礙、部分神經精神障礙和神經語言學障礙的評估。每部分量表按使用頻度列出,并附使用說明。
本書是每一位神經內科醫師、心理學醫師必不可少的工具書,力求為讀者解釋和理解臨床體征及作出正確診斷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據,在選擇、解釋和理解現有各種評級量表方面節省了讀者寶貴的時間。也旨在規范神經系統檢查并讓內容更易于被神經內科醫師尤其是初學者所掌握。本書也適合實習醫師、神經外科醫師、老年科醫師閱讀。
本書由“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課題——“基于社區的老年人健康服務支撐平臺與示范應用”資助出版,課題編號:2012BAH06F05。
由于編寫時間短,難免存在不足,請同仁和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201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