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地球圖書
人氣:66

地球

精彩的地球肖像,緊張的智力冒險。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大學校長陳駿推薦。
  • 所屬分類:圖書 >自然科學>地球科學>地球物理學  
  • 作者:[馬丁·雷德芬] 著,[馬睿] 譯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牛津通識讀本
  • 國際刊號:9787544757782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12
  • 印刷時間:2015-12-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
  • 套裝:

內容簡介

人類對地球的認識在幾十年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彼時地質學家意識到,各個大陸在地球表面漂移,海洋也此起彼伏地新生和毀滅。本書文字簡練清新、內容引人入勝,它更新了我們關于地球的敘事。馬丁·雷德芬考察了的地質學研究,解釋了人類在板塊構造、地震學和衛星影像等領域的全新認識如何幫助我們逐漸理解地球的本質:這是一個活躍的、變動不居的星球。

編輯推薦

這本小書為我們的星球繪制了一幅精彩的肖像。這幅肖像視野宏大,呈現出地球風起云涌的萬千氣象;同時又有足夠的"像素",放大來看,細節處栩栩如生。它不只滿足我們的好奇心,帶我們認識地球,還提供實用而亟需的知識,比如在這個地震頻發的年代如何從建筑、預警、管道設計等方面減少震災。作者以深切的人文關懷吁請讀者從螞蟻般的瑣屑忙碌中偶爾舉目,關懷和珍惜地球家園,也對人類探索未來太空家園的努力懷抱希望。

作者簡介

馬丁·雷德芬

畢業于倫敦大學學院地質學專業。英國廣播公司(BBC)科學組博學制作人,為國際頻道和廣播四臺制作節目。于《新科學家》、《經濟學人》、《星期日泰晤士報》、《周日獨立報》等報刊發表大量科學類文章,涉獵廣泛。著有《地心旅行》(1991)、《翠鳥系列:瞭望太空》(1998)、《翠鳥系列:行星地球》(1999)等。2005年獲英國科學作家協會頒發的"科學作家獎"。

目錄

致謝

1動態的地球

2"深時"

3地球深處

4海洋之下

5漂移的大陸

6火山

7地動山搖之時

結語

索引

英文原文

在線預覽

第七章 地動山搖之時

聽天由命

2001年1月,整個印度西北部地動山搖,這場毀滅性的地震震中位于古吉拉特邦普杰市。此乃印度與亞洲的洲際碰撞余波未了。印度與中國西藏之間的相對運動仍在以每個世紀大約2米的速度持續累積。20世紀已經發生了一些嚴重的喜馬拉雅地震,但一定有很多地區累積了大得多的張力。2米的滑坡便有可能產生7.8級的地震。但在印度從下方推入喜馬拉雅山脈的逆斷層中,某些部分已經積累了相當于4米滑坡的張力。實際上,某些地區500 多年都沒發生過嚴重的地震了。這樣的"大地震"的確會是毀滅性的。盡管上個世紀以來建筑標準有所提高,普杰地震的證據表明,如今一次震級相當的地震可能造成的死亡人口比例與100年前無甚差別。而與此同時,處于危險之中的人口數量增加了10倍甚至更多。如果1905年的坎格拉地震今日重現,遇難人數很可能會達到20 萬。如果恒河平原的某座大城市發生了地震,這個數字可能會上升一個量級。東京,另一個人口密集的地震帶,從1923 年至今尚未發生過大地震。如果那里現在發生一場大地震,就算日本的建筑標準有所提高,估計也會造成7萬億美元的破壞,這也許會導致全球經濟的崩潰。

為地震而設計

人們常說,取人性命的是建筑物,而非地震。當然,地震中的大多數遇難者都死于倒塌的建筑物和后續的火災。建筑物是否會在地震中倒塌,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地震的力量顯然十分重要,但震動持續的時間也很重要,其后便是建筑的設計。就小規模的結構而言,柔韌材料比脆硬的材料好。就像樹木可以在風中搖曳,木框架的建筑物也可以在地震中搖擺而不致倒塌。重量輕的結構在倒塌之時不易致人喪命。但日本住宅傳統使用的木材和紙張隔斷墻更容易著火。地震中最糟糕的建筑大概就是磚石建筑以及加固質量很差的混凝土框架了;這在較為貧窮的地震易發國家極為常見。1988年亞美尼亞的斯皮塔克市附近的地震和1989 年美國舊金山附近的洛馬普列塔地震都是7級,但前者導致10萬人死亡,而后者的死亡人數只有62人,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加州有非常嚴格的建筑物規范。那里的高層建筑非常堅固,并且不會與地震波的頻率產生共振。許多高層建筑在地基內都安放了橡膠塊來吸收震動。在日本,一些摩天大樓在屋頂處配有重物系統,可以快速移動以抵消地震引起的晃動。

地面液化之時

如果你曾經站在濕潤的沙灘上上下晃腳,你或許會注意到,水會在沙中上升,你的腳會陷進去;沙子液化了。地震搖動潮濕的沉積物時,也會發生同樣的現象。1985年墨西哥城地震的震中遠在400公里之外,但城里還是有很多建筑被毀。那些建筑建在一個古湖的填拓地上,地震波在淤泥中往復共振了將近3分鐘,導致地面液化,便無法再支撐其上的建筑。無論建筑物的地基有多深,一旦地面液化,都無法再提供多少支撐了。在1906年和1989年舊金山附近的兩次地震中,毀壞最嚴重的建筑物都位于海港區,就是建在填拓地上的。

火災

地震襲擊城市時,較大的危險之一便是火災。在1906年的舊金山地震和1923年的東京地震中,死于火災的人數都多過死于地震本身的人數。爐灶傾倒就很容易引起火災,在木質建筑物的雜亂廢墟中快速蔓延,破裂的煤氣管道更是為之添柴加油。舊金山的消防力量不足;消防車都被困在車庫里或堵塞的街道上,破裂的給水主管將城市的給水系統消耗殆盡。如今,像舊金山這樣的地震易發城市都在開發燃氣和自來水的所謂"智能管道"系統,在壓力由于管道破裂而突然降低的情況下,該系統可以迅速地自動關閉相應區段。

……

媒體評論

這是太陽系中最富有生機的行星,在這本簡練精悍但內容的小書中,關于地球的迷人真相呼之欲出。這是一個關于礦物、巖漿和地質災難的故事,內核飛旋、板塊炸裂,無不驚心動魄。

——《世界末日指南》作者 比爾·麥圭爾

這是一場精心安排的冒險之旅,是對地球主要運作機制的全景掃描,并對重要"景點",諸如地球歷史、板塊運動、海洋結構、火山地震等——作了精準解說。閱讀本書,是一趟豐富充實的地球知識之旅,也是充滿人文內涵和藝術享受的思想之旅、審美之旅。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