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又名《易經》,《周易》全書用六十四卦為象征符號,并通過卦爻辭,把宇宙人生的種種情狀和變化以及人們應如何避兇趨吉含蓄地表達出來,以期用以往的智慧指導人們當前和今后的行為。居上古的“五經”(《易經》《書經》《詩經》《禮經》《春秋經》)之首,在傳統學術中處于核心地位;同時,也是“大道”之源,是一部包含著中華文化大智慧的著作。《周易選譯》(漢越對照)精選《周易》中代表性的100則,釋析,精心翻譯,漢越對照,并配繪精美插圖,為越南語人群閱讀《周易》提供一個品質讀本,實現中華文化的良好傳播。
《東方智慧叢書》精心挑選代表中華文化的《論語》《老子》《弟子規》等幾十種典籍或專題,以全譯、節譯的方式翻譯成東盟十國八種官方語言(泰語、越南語、印尼語、馬來語、老撾語、緬甸語、柬埔寨語、英語),以紙質和數字圖書形態實現中華經典文化在東盟的規模化、零障礙傳播。叢書總的出版規模計劃100種(冊),文圖并茂,精裝彩印,力求讀者喜聞樂見。《周易選譯》(漢越對照)為中華文化重要典籍《周易》的漢語和越南語對照本,釋析,精心翻譯,并配繪精美插圖,為越南語人群閱讀《周易》提供了一個品質讀本,實現了中華文化的良好傳播。
張葆全,廣西師范大學教授,廣西儒學學會名譽會長,廣西儒學學會孔子學院名譽院長。 岑新明,廣西民族大學越南語教師。 關瑞琳、尹紅、楊陽,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教師。
1. 元亨利貞… ………………………………………………………… 2
2. 潛龍勿用… ………………………………………………………… 6
3. 君子終日乾乾… …………………………………………………… 8
4. 飛龍在天… ………………………………………………………… 12
5. 亢龍有悔… ………………………………………………………… 14
6. 保合太和,乃利貞… ……………………………………………… 16
7. 自強不息… ………………………………………………………… 20
8. 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 24
9. 無位無民無輔而有悔… …………………………………………… 26
10. 與天地合其德……………………………………………………… 30
11. 坤厚載物,德合無疆……………………………………………… 32
12. 厚德載物…………………………………………………………… 38
13. 直、方、大………………………………………………………… 40
14. 龍戰于野…………………………………………………………… 44
15. 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48
16. 磐桓,利居貞……………………………………………………… 50
17. 發蒙,利用刑人…………………………………………………… 54
18. 訟以中正為吉……………………………………………………… 56
19. 師出以律…………………………………………………………… 60
20. 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62
21. 履道坦坦…………………………………………………………… 66
22. 天地交而萬物通…………………………………………………… 68
23. 無平不陂,無往不復……………………………………………… 74
24. 天地不交,“否”………………………………………………… 76
25. 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80
26. 君子以類族辨物…………………………………………………… 82
27. 應乎天而時行……………………………………………………… 86
28. 謙,亨……………………………………………………………… 88
29. 謙謙君子…………………………………………………………… 90
30. 天地以順動………………………………………………………… 94
31.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96
32. 大君之宜,行中之謂也…………………………………………… 100
33. 神道設教…………………………………………………………… 102
34. 明罰敕法…………………………………………………………… 106
35. 文明以止,人文也………………………………………………… 108
36. 厚下安宅…………………………………………………………… 112
37. 多識前賢往行……………………………………………………… 116
38. 慎言語,節飲食…………………………………………………… 118
39. 獨立不懼,遁世無悶……………………………………………… 122
40. 以常德行,習教事………………………………………………… 124
41. 柔麗乎中正………………………………………………………… 128
42. 以繼明照于四方…………………………………………………… 130
43.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132
44.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 136
45. 遠小人,不惡而嚴………………………………………………… 138
46. 非禮弗履…………………………………………………………… 142
47. 自昭明德…………………………………………………………… 146
48. 內文明而外柔順…………………………………………………… 148
49. 正家而天下定……………………………………………………… 154
50. 言有物而行有恒…………………………………………………… 158
51. 以同而異…………………………………………………………… 162
52. 反身修德…………………………………………………………… 164
53. 懲忿窒欲…………………………………………………………… 166
54. 損上益下,民說無疆……………………………………………… 170
55.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