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生殖系統CT診斷》從泌尿生殖系統 CT 檢查技術、影像解剖、常見病變入手,對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 CT 診斷進行了詳細闡述。《泌尿生殖系統CT診斷》編寫形式新穎、內容簡單明了,影像圖和模式圖直觀地反映了泌尿生殖系統疾病的影像學和臨床特征,內容注重基礎與臨床結合、影像與臨床結合、系統與局部結合,適合影像科和泌尿外科低年資醫師參考學習。
影像科和泌尿外科低年資醫師
目錄
第1章 泌尿生殖系統CT檢查技術 1
節 泌尿系統CT檢查 1
第二節 生殖系統CT檢查 6
第三節 腹膜后間隙CT檢查 8
第四節 CT新技術在泌尿生殖系統中的應用 9
第2章 泌尿生殖系統正常發育及解剖 13
節 泌尿生殖系統正常胚胎發育 13
第二節 泌尿生殖系統CT解剖 19
第三節 腹膜后間隙CT解剖 24
第四節 泌尿生殖系統常見變異 25
第3章 泌尿系統先天性發育異常 30
節 泌尿系統重復畸形 30
第二節 腎融合畸形 32
第三節 先天性腎盂輸尿管結合部狹窄 34
第四節 下腔靜脈后輸尿管 36
第五節 膀胱憩室 38
第六節 臍尿管異常 40
第4章 泌尿系統結石 42
節 腎結石 43
第二節 輸尿管結石 47
第三節 膀胱結石 52
第5章 泌尿系統感染性病變 55
節 泌尿系統結核 55
第二節 腎盂腎炎 58
第三節 腎膿腫 60
第四節 膀胱炎 62
第6章 腎囊性病變 64
節 腎囊腫 64
第二節 多囊腎 68
第三節 髓質海綿腎 70
第7章 泌尿系統腫瘤 73
節 腎細胞癌 73
第二節 腎母細胞瘤 77
第三節 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80
第四節 輸尿管癌 82
第五節 膀胱癌 84
第8章 腎血管性疾病 88
節 腎動脈狹窄 88
第二節 胡桃夾綜合征 90
第三節 腎梗死 92
第9章 泌尿系統創傷 94
節 腎挫裂傷 94
第二節 膀胱損傷 96
第10章 腎上腺疾病 98
節 腎上腺腺瘤 98
第二節 嗜鉻細胞瘤 102
第三節 腎上腺皮質癌 104
第四節 雙側腎上腺病變 105
第11章 生殖系統常見病變 108
節 前列腺增生 108
第二節 前列腺癌 110
第三節 子宮肌瘤 113
第四節 子宮內膜癌 115
第五節 子宮頸癌 117
第六節 卵巢囊腫 121
第七節 卵巢囊腺瘤 123
第八節 卵巢畸胎瘤 125
第九節 卵巢癌 127
第12章 腹膜后常見病變 130
節 腹膜后纖維化 130
第二節 腹膜后淋巴瘤 134
第1章 泌尿生殖系統CT檢查技術
節 泌尿系統CT檢查
一、檢查適應證
(一)平掃檢查
(1)泌尿系統結石。
(2)腎外傷后的腎周及腎內出血。
(3)含脂肪豐富的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4)典型的單純性腎囊腫。
(二)增強檢查
(1)泌尿系統腫瘤的診斷、鑒別診斷及分期,明確病變與周圍組織的關系等。
(2)泌尿系統感染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3)泌尿系統外傷。
(4)泌尿系統先天性變異或畸形。
(5)血管病變包括血管變異、動脈瘤、動脈狹窄、靜脈栓塞等。
(三)CT膀胱造影檢查
(1)外傷所致膀胱損傷。
(2)器械操作后、手術后、放療后膀胱穿孔或膀胱瘺。
(四)CT尿路成像(CTU)檢查
(1)泌尿系統結石。
(2)泌尿系統腫瘤及惡性腫瘤的分期。
(3)泌尿系統感染。
(4)泌尿系統外傷。
(5)泌尿系統先天性疾病。
(五)CT灌注成像
(1)腎血管性病變。
(2)泌尿系統腫瘤性病變的診斷、鑒別診斷及分期。
(3)泌尿系統感染性病變的診斷與鑒別診斷。
(六)CT血管成像(CTA)檢查
(1)腎動脈狹窄、動脈瘤、腎動脈夾層、大動脈炎、靜脈栓塞等。
(2)發現血管起源或開口的位置變異。
(3)顯示血管腔外與管壁的病變,如腫瘤對血管的侵犯。
二、檢查前準備
(一)常規檢查
(1)檢查前3d禁服鋇劑、鈣劑或含重金屬的藥物。
(2)檢查前4~8h禁食。
(3)膀胱檢查前,應保持膀胱充盈,以更好地顯示膀胱壁。
(4)增強檢查前,采用18~22G套管針肘前靜脈穿刺;詢問過敏史,告知患者或其家屬注射碘對比劑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簽署知情同意書。
(5)對于腎切除術后隨訪病例,于檢查前2h,可口服適量陽性對比劑(1.5%~2.0%泛影葡胺500~1000ml),以充盈中下腹腸道,上檢查床前再口服適量陽性對比劑以充盈胃及近端小腸;對于疑診泌尿系統結石的患者不服用陽性對比劑,可以飲清水替代。
(二)注意事項
(1)掃描前訓練好患者的呼吸,囑患者平靜呼吸,呼氣末屏氣,盡量保持每次屏氣均勻。
(2)掃描前應去除患者身上不能被X線穿透的物品,如鑰匙、皮帶扣等。
(3)仔細閱讀申請單,明確檢查部位及目的,根據病情需要選擇適當的掃描方案。
三、掃描方案
(一)體位和掃描范圍
1.仰臥位做正位定位的掃描范圍 自劍突至恥骨聯合。
2.腎檢查的掃描范圍 包括雙側腎上腺(一般自第11胸椎下部至腰2~3下界),可根據情況擴大掃描范圍。
3.輸尿管檢查的掃描范圍 自腎門水平至恥骨聯合下緣。
4.膀胱檢查的掃描范圍 自膀胱上緣(一般在髂前上棘水平)至恥骨聯合下緣。
(二)平掃
掃描參數:管電壓120kV,管電流200~320mA,層厚5mm,層間距5mm,螺距1~1.375,掃描野(FOV)36~40cm2。
(三)增強掃描
1.對比劑使用 18~22G套管針肘前靜脈穿刺,使用高壓注射器,以2~3ml/s的注射速率團注非離子型對比劑(300~370mgI/ml),注射劑量為50~80ml。
2.掃描參數 管電壓120kV,管電流200~320mA,層厚5mm,層間距5mm,螺距1~1.375,FOV36~40cm2。
3.掃描時相 一般為雙期或三期,包括皮髓質期(30~40s)、實質期(70~90s)、分泌期(3~4min)。
4.圖像后處理 主要為多方位重組(MPR)和密度投影(MIP)。
(四)CT膀胱造影
1.檢查前準備 準備約500ml的對比劑稀釋溶液(非離子型對比劑300mgI/ml以1∶10稀釋)經導尿管注入膀胱,夾閉導尿管。
2.掃描范圍 從髂骨頂部到小轉子,必要時進行腹部掃描。
3.掃描參數 管電壓120kV,管電流200~320mA,層厚5mm,層間距5mm,螺距1~1.375,FOV36~40cm2。
4.圖像后處理 主要為MPR和MIP。
(五)CT尿路成像
1.對比劑使用 18~22G套管針肘前靜脈穿刺,使用高壓注射器,以2~3ml/s的注射速率團注非離子型對比劑(300~370mgI/ml),注射劑量為100ml。
2.掃描范圍 全尿路。
3.掃描參數 管電壓120kV,管電流200~320mA,層厚5mm,層間距5mm,螺距1~1.375,FOV36~40cm2。
4.掃描方案 單次團注及分次團注(圖1-1)。掃描時相:單次團注一般包括平掃、皮髓質期(30~40s)或實質期(70~90s)及分泌期(10min以上);分次團注為實質-分泌期掃描。
5.圖像后處理 主要為MPR和曲面重組(CPR)。
圖1-1 分次團注與單次團注CTU檢查方案
(六)CT灌注成像
1.呼吸訓練 檢查前訓練患者平靜狀態下胸式呼吸,在排除腹主動脈瘤等禁忌證后,可應用腹帶加壓抑制腹式呼吸,減少呼吸運動對圖像質量及定量測量的影響。
2.對比劑使用 使用18G套管針于肘靜脈穿刺,使用高壓注射器,以4ml/s的注射速率團注非離子型對比劑(300~370mgI/ml),注射劑量為50ml。
3.掃描范圍 選擇腫瘤實質成分為主的層面為掃描層面。
4.掃描參數 管電壓120kV,管電流60~100mA,FOV36cm2,層厚5mm,層間隔0mm。
5.采集方法 掃描模式為軸位掃描,多期動態模式;靜脈團注對比劑5s后開始采集圖像,掃描過程中不移動檢查床。
6.圖像后處理 掃描完成后重建為層厚10mm的圖像,測量感興趣區的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過時間(MTT)、毛細血管通透性(PS)值等定量信息。
(七)CT血管造影
1.對比劑使用 使用18~22G套管針于肘靜脈穿刺,使用高壓注射器,以4ml/s的注射速率團注非離子型對比劑(300~370mgI/ml),注射劑量為60~80ml。
2.掃描范圍 腎動脈CTA的掃描范圍包括雙側腎;腎移植術前評價應包括髂總動脈分叉;移植腎評價掃描范圍包括盆腔。
3.掃描參數 管電壓120kV,管電流200~320mA,層厚1.25mm,層間距1.25mm,螺距1~1.5。
4.確定延遲時間 包括經驗法、動態追蹤血管閾值掃描法、小劑量對比劑預注射法。推薦采用后兩者,較為。
5.圖像后處理 MPR、表面陰影遮蔽(SSD)、MIP、容積演示(VR)。
第二節 生殖系統CT檢查
一、檢查適應證
(1)生殖系統腫瘤的診斷、鑒別診斷、分期、監測治療后反應。
(2)女性急腹癥。
(3)CT引導下活檢。
(4)作為超聲檢查或MR檢查的補充檢查方法。
二、檢查前準備
(1)檢查前3d禁服鋇劑、鈣劑或含重金屬的藥物。
(2)檢查前4~8h禁食。
(3)檢查前2h分次口服1.5%~2.0%泛影葡胺1000ml以充盈盆腔內腸道,或者飲清水充盈膀胱。
(4)檢查前使膀胱呈充盈狀態,以充分顯示膀胱前列腺交界區,區分盆腔臟器及病灶。
(5)如需增強檢查,采用18~22G套管針肘前靜脈穿刺;向患者或其家屬告知注射碘對比劑可能導致的不良反應,簽署知情同意書。
(6)掃描前應去除患者身上不能被X線穿透的物品,如鑰匙、皮帶扣等。
(7)仔細閱讀申請單,明確檢查部位及目的,根據病情需要選擇適當的掃描方案。
三、掃描方案
1.對比劑使用 使用高壓注射器,以2~3ml/s的注射速率團注非離子型對比劑(300~370mgI/ml),注射劑量為50~80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