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一書是明代雜家宋應星獨立完成的百科類著述。該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共十八卷,約十萬字,涉及三十多個行業,記錄分析了一百三十余項生產技術的情況,包括材料的使用、制作工序、工具的名稱和形狀等等。
《天工開物》(崇禎初刊本,涉園重刊)中原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和相關文字一一對照,真實地記錄了當時生產發展狀況。《天工開物圖說》對宋應星原作進行了必要的注釋說明,以方便現代讀者理解原作;同時,甄選相關圖片數百幅作為參照,更利于讀者對原書進行延伸閱讀。
《天工開物》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有人也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與自然力相配合。
《天工開物圖說》對宋應星原作進行了必要的注釋說明,以方便現代讀者理解原作;同時,甄選相關圖片數百幅作為參照,更利于讀者對原書進行延伸閱讀。
專論:一部造物文化的"大歷史"——《天工開物》概說
寫書的人
當書問世的時候
內容的另類視野
一本關于造物文化的書
《天工開物》卷序
卷上
乃粒 及時
總名
稻
稻宜
稻工 耕、耙、磨耙、耘耔
稻災
水利 筒車、牛車、踏車、拔車、桔槔
麥
麥工 北耕種、耨
麥災
黍稷、粱粟
麻
菽
乃服 第二
蠶種
蠶浴
種忌
種類
抱養
養忌
葉料
食忌
病癥
老足
結繭 山箔
取繭
物害
擇繭
造綿
治絲 繅車
調絲
緯絡 紡車
經具 溜眼、掌扇、經耙、印架
過糊
邊維
經數
花機式
腰機式
結花本
穿經
分名
熟練
龍袍
倭緞
布衣 趕、彈、紡
枲著
夏服
裘
褐氈
彰施 第三
諸色質料
藍淀
紅花
造紅花餅法
附:燕脂
槐花
粹精 第四
攻稻 擊禾、軋禾、風車、水碓、石碾、臼、碓、篩
攻麥 揚、磨、羅
攻黍、稷、粟、粱、麻、菽小碾、枷
作成 第五
鹽產
海水鹽
池鹽
井鹽
未鹽
崖鹽
甘嗜 第六
蔗種
蔗品
造糖
造白糖
飴餳
蜂蜜
附:造獸糖
中卷
陶埏 第七
冶鑄 第八
舟車 第九
錘鍛 第十
燔石 第十一
膏液 第十二
殺青 第十三
下卷
五金 第十四
佳兵 第十五
丹青 第十六
曲蘗 第十七
珠玉 第十八
參考書目
后記
卷上
乃粒 及時
宋子曰:上古神農氏若存若亡,然味其徽號兩言,至今存矣。生人不能久生而五谷生之,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土脈歷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不然,神農去陶唐粒食已千年矣,耒耜之利,以教天下,豈有隱焉?而紛紛嘉種,必待后稷詳明,其故何也?
紈褲之子以赭衣視笠蓑,經生之家以農夫為詬詈。晨炊晚餉,知其味而忘其源者眾矣。夫先農而系之以神,豈人力之所為哉。
[注釋]
1 乃粒:谷物,泛指糧食。取自《書經·益稷》中的"烝民乃粒"。
2 宋子曰:宋子是作者宋應星的自稱,宋子日即宋應星說。在該書的每卷開篇,均有一段論述作為引言來集中反映作者的思想和觀點。
3 神農氏:即炎帝,傳說中古代農業和醫學的創始人。《周易·系辭下》:"包犧氏沒,神農氏作,斫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就是說神農氏制造工具,教民農業。
4 徽號:贊美的稱號。
5 兩言:指"神農"兩個字。在這里宋應星擺出了自己的一個觀點,即傳說中的"神農氏"一詞,從更確切的含義來體會,他應該包括所有創始農業的先民。
6 陶唐:傳說中的堯帝。陶,古邑名,在今山東定陶縣西北。相傳堯初封于此地,后封于唐,故被稱為陶唐氏。
7 后稷:古代被祀為僅次于神農氏的農神,周族的始祖,名棄,善于種植各種糧食作物,在堯時被舉為管農事的稷官,號稱后稷。
8 紈褲:細質絹絲做的褲子,通稱華麗的衣服。
9 赭衣:古代犯人穿的赭色衣服,引申為囚犯。
10 笠蓑:笠,斗笠,用竹、藤、棕皮編的帽子;蓑,用燈草或棕毛制成的雨衣。此處代稱勞動人民。
11 經生之家:讀書人。
12 詬詈:辱罵。
13 炊:燒火做飯。餉:以酒食款待。
[注釋者按]我們的人類從純粹的自然人到社會人的進步中,其經歷艱苦而漫長。對于這個過程,華夏的先人留下了一些傳說,那就是有巢氏、燧人氏、神農氏三代相傳的故事。最初的人類,以洞穴為居,以草木果腹,以禽獸之皮為衣,他們不耕不織,飲血茹毛,史稱"巢氏之民";其后燧人氏燧木取火,使人類成為"知生之民"。而真正使人類在與自然環境的抗爭中能夠更好生存下去的人,便是神農氏。
據史料和傳世繪畫中的描述,神農氏的形象為牛頭人身,這大抵與牛在我國原始農業生產中的作用和地位有關。傳說神農氏制造耒耜,教民順應天時掌握地利,懂得百草播種五谷。中國農業重要著作《農書》中說:"神農氏,姜姓,母日女登,感神龍而生人身牛首,當時民食鳥獸血肉,天雨粟,神農遂制耒耜耕而種之,以教萬民后世粒食,因之以為百谷之祖,使世之以食為命者知所自也。"所以神農氏一直以來被奉為中國農業和醫藥業的始祖,也有說陶器也為神農氏所創始。
神農氏又被稱為炎帝,是中國古代傳說中最早的帝王之一,我們中國人常稱自己為"炎黃子孫",便是對始祖炎帝和黃帝的尊敬。
……
4折買的,真是太值了。書很厚,圖文并茂,是一本值得珍藏的好書。超值。
活動時入,物超所值,厚實一本,圖文并茂,相得益彰,山東畫報這個系列,做得很用心,推薦
別致的開本,配有相當多的插圖,便于更好理解內容。好。
翻了翻,還沒細看,這樣的書有一本還是不錯的,不過很難快速閱讀,留在慢慢看
內容以古文的為主,看著看著就睡了,催眠作用強大。里面提到的用具已經很少看到了。
對于那些喜愛古物又不是現代感的人來說,這真是一本不得不看的好書。唯有一點,書未包裝,封面略有掉色
以前只在歷史課上學過,只知道名字而已,現在看書覺得挺有意思,讀者最好具備一點古文知識。
一看就讓人喜歡的書,開本是長開本的,很厚重,圖文并重,裝幀精美。且是老祖宗留下來的寶貝,值得收藏。
古代科學技術匯總,有解釋,有圖片,有原版插圖,受益匪淺!
本來想買上海古籍的版本,可是想拿給孩子看,就選購了這個版本。收到書后,發現插圖清晰,內容豐富,著實喜歡!
是以圖片解說的形式寫的,每一幅圖片都配上了詳實的解說,通俗易懂,能夠很直觀的體會到幾千年前中國人民的智慧
有原文、有注釋、有解說、有挿圖,插圖多是照片,印的也很好。書的品相還不錯,看來雜志之家這次真的清倉了。
書中對《天工開物》進行一些解釋,配合原著的圖片和實物照片,很值得推薦。
書很厚,圖文并茂,在原文配圖的基礎上,作者又配了很多畫作中的或者是出土的實物圖,讓人更好的理解那個年代的生活方式與技術。
早就想買了,趕在雜志之家搞活動買下了,因為我是學工藝美術的,在中國的古代典籍里,天工開物算是很經典的介紹古代科技的一本著作,用來收藏很好的。
從書中可以看到很多現在農家依然在使用的工具或者經過演變后的,也有很多慢慢消失不見的,看到了很多我童年的東西,五千年的文明正快速給高科技讓路。
宋子原文簡易,插圖因受傳統山水畫所宥,只能顯示大致輪廓。實物圖片可彌其不足。曹氏評論點不到要處,或如隔靴搔癢,或泛泛而談,如同沒說,有些內容看罷,仍一頭霧水。
明宋應星寫的 被譽為17世紀的百科全書 從中可以看出中國當時的工藝水平等 圖文并茂非常適合閱讀
本來想買上海古籍的版本,可是想拿給孩子看,就選購了這個版本。收到書后,發現插圖清晰,內容豐富。就是樹皮為普通道林紙,不堪翻折,看了幾頁,就發現分批摺疊處泛白。另外,該書注釋簡略,正文文字較小,排版水平一般。
很厚的一本書,插圖很多,說明很清楚。對于想了解古代勞動人民的生活和生產技術水平有很大幫助。其實書是打算給孩子看的,不過,他還小,我們也權當學習了吧
一直對于古代中國人的智慧很感興趣,很多稀奇古怪的東西是怎么發明出來的,一些很奇怪的名稱的東西是干什么用的。這本書里都有解釋。雖然很多我們都已經只能在博物館里看看了
因為我是農村人的緣故吧,所以里面很多知識都通過常識了解過,這次在書里見到,有種奇妙的感覺。比如北方吃小面南方吃稻米啊,還有耕種啊灌溉啊等等,還有許多工具圖片,挺好玩的。古代的人還是蠻聰明的,總結出這么多農業啊,釀酒啊,鍛鐵啊,提取蔗糖啊等這么多實用的知識,想想還是很神奇的。
對照圖片,看白話的解釋,通俗易懂,推薦學生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