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電池手冊(原著第四版)圖書
人氣:67

電池手冊(原著第四版)

《電池手冊》是由美國一大批知名電池專家撰寫的電池專著,先后已經出版了及時版至第三版和目前*的第四版。第四版《電池手冊》為適應電池技術發展和電動車及大規模儲能等新的應用需求,在對傳統電池體系部分進...

內容簡介

《電池手冊》是由美國一大批知名電池專家撰寫的電池專著,先后已經出版了及時版至第三版和目前的第四版。第四版《電池手冊》為適應電池技術發展和電動車及大規模儲能等新的應用需求,在對傳統電池體系部分進行修訂的基礎上,新增和補充了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和電化學電容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電子產品的電池選擇、生物醫學用電池、軍用貯備電池、數學模型、故障分析等內容,列舉了各種電池新產品、相關性能及應用情況。

第四版《電池手冊》共分5個部分,共39章。全書不僅覆蓋了前三版內容,而且介紹了電池技術。本手冊具有內容豐富、新穎性和實用強的特點。本書可以作為我國從事電池研究、生產和使用的廣大科技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具有價值的參考書和工具書,同時也可作為各類中、高等院校及電化學及新能源材料專業師生的有益參考書。

編輯推薦

70多位國際知名電池專家、學者編寫

國際電池技術的水平、之作

電池研究、生產、使用單位的必備工具書

目錄

第1部分工作原理

第1章 基本概念

1.1 電池和電池組的組成

1.2 電池和電池組的分類

1 2 1原電池和原電池組

1 2 2蓄電池和蓄電池組

1 2 3貯備電池

1 2 4燃料電池

1.3 電池工作

1.3.1 放電

1.3.2 充電

1.3.3 具體實例:鎘/鎳電池

1.3.4 燃料電池

1.4 電池的理論電壓、容量和能量

1.4.1 自由能

1.4.2 理論電壓

1.4.3 理論容量

1.4.4 理論能量

1.5 實際電池組的比能量和體積比能量

1.6 質量比能量和體積比能量上限

參考文獻

第2章 電化學原理和反應

2.1 引言

2.2 熱力學基礎

2.3 電極過程

2.4 雙電層電容和離子吸附

2.5 電極表面的物質傳輸

2.5.1 濃差極化

2.5.2 多孔電極

2.6 電分析技術

2.6.1 循環伏安法

2.6.2 計時電位法

2.6.3 電化學阻抗譜法

2.6.4 間歇滴定技術

2.6.5 相圖的熱力學分析

2.6.6 電極

參考文獻

第3章 影響電池性能的因素

3.1 概述

3.2 影響電池性能的因素

3.2.1 電壓水準

3.2.2 放電電流

3.2.3 放電模式

3.2.4 不同放電模式下電池性能評估實例

3.2.5 放電期間電池的溫度

3.2.6 使用壽命

3.2.7 放電類型

3.2.8 電池循環工作制度

3.2.9 電壓穩定性

3.2.1 0充電電壓

3.2.1 1電池和電池組設計

3.2.1 2電池老化與貯存條件

3.2.1 3電池設計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4章 電池標準

4.1 概述

4.2 國際標準

4.3 標準概念

4.4 IEC和ANSI命名法

4.4.1 原電池

4.4.2 蓄電池

4.5 極端

4.6 電性能

4.7 標識

4.8 ANSI和IEC標準的對照表

4.9 IEC標準圓形原電池

4.1 0標準SLI和其他鉛酸蓄電池

4.1 1法規與安全性標準

參考文獻

第5章 電池組設計

5.1 概述

5.2 消除潛在安全問題的設計

5.2.1 對原電池充電

5.2.2 防止電池組短路

5.2.3 反極

5.2.4 單體電池和電池組外部充電保護

5.2.5 設計鋰原電池組需要考慮的特殊事項

5.3 分立電池組的安全措施

5.3.1 防止電池組插入錯誤的設計

5.3.2 電池尺寸

5.4 電池組構造

5.4.1 單體電池間的連接

5.4.2 電池封裝

5.4.3 殼體設計

5.4.4 極柱和觸點材料

5.5 可充電電池組設計

5.5.1 充電控制

5.5.2 放電/充電控制事例

5.5.3 鋰離子電池

5.6 電能管理和控制系統

參考文獻

第6章 電池數學模型

6.1 概述

6.2 電池數學模型的建立

6.3 經驗模型

6.4 機理模型

6.4.1 電子電荷傳遞

6.4.2 離子電荷傳遞

6.4.3 界面上電荷轉移的驅動力

6.4.4 電荷傳遞速率

6.4.5 離子分布

6.5 釩酸銀電池的動力學模型

6.6 多孔電極模型

6.7 鉛酸電池模型

6.8 多孔電極的嵌入反應

6.9 能量平衡

6.1 0電池容量衰減

6.1 1確定正確模型

參考文獻

第7章 電解質

7.1 概述

7.2 水溶液電解質

7.2.1 堿性電解質

7.2.2 中性電解質

7.2.3 酸性電解質

7.3 非水電解質

7.3.1 有機溶劑電解質

7.3.2 無機溶劑電解質

7.4 離子液體

7.5 固體聚合物電解質

7.6 陶瓷/玻璃電解質

參考文獻

第2部分 原電池

第8章 原電池概論

8.1 原電池的共性和應用

8.2 原電池的種類和特性

8.3 原電池系列的工作特性比較

8.3.1 概述

8.3.2 電壓和放電曲線

8.3.3 比能量和比功率

8.3.4 有代表性的原電池的性能比較

8.3.5 放電負載及循環制度的影響

8.3.6 溫度的影響

8.3.7 原電池的貯存壽命

8.3.8 成本

8.4 原電池的再充電

第9章 鋅/碳電池

9.1 概述

9.2 化學原理

9.3 電池和電池組類型

9.3.1 勒克郎謝電池

9.3.2 氯化鋅電池

9.4 結構

9.4.1 圓柱形電池結構

9.4.2 反極式圓柱形電池

9.4.3 疊層電池和電池組

9.4.4 特殊設計

9.5 電池組成

9.5.1 鋅

9.5.2 碳包

9.5.3 二氧化錳

9.5.4 炭黑

9.5.5 電解質

9.5.6 緩蝕劑

9.5.7 碳棒

9.5.8 隔膜

9.5.9 密封

9.5.1 0外套

9.5.1 1端子

9.6 性能

9.6.1 電壓

9.6.2 放電特性

9.6.3 間歇放電的影響

9.6.4 放電曲線比較——高負載下尺寸對氯化鋅電池的影響

9.6.5 不同電池等級放電曲線比較

9.6.6 內阻

9.6.7 溫度的影響

9.6.8 使用壽命

9.6.9 貯存壽命

9.7 特殊設計

9.8 單體及組合電池的型號及尺寸

參考文獻

第10章 鎂電池和鋁電池

10.1 概述

10.2 化學原理

10.3 鎂/二氧化錳電池結構

10.3.1 標準結構

10.3.2 內?外"反極"式結構

10.4 鎂/二氧化錳電池的工作特性

10.4.1 放電性能

10.4.2 貯存壽命

10.4.3 內?外"反極"式電池

10.4.4 電池設計

10.5 鎂/二氧化錳電池的尺寸和類型

10.6 其他類型鎂電池

10.7 鋁原電池

參考文獻

第11章 堿性二氧化錳電池

11.1 概述

11.2 化學原理

11.3 電池組成和材料

11.3.1 正極的組成

11.3.2 負極的組成

11.4 結構

11.4.1 圓柱結構

11.4.2 小型電池結構

11.4.3 電池的型號和尺寸

11.4.4 測試標準

11.4.5 電池漏液

11.5 EVOLTATM和OXYRIDETM電池

參考文獻

第12章 氧化汞電池

12.1 概述

12.2 化學原理

12.3 電池組成

12.3.1 電解質

12.3.2 鋅負極

12.3.3 鎘負極

12.3.4 氧化汞正極

12.3.5 結構材料

12.4 結構

12.4.1 扣式電池結構

12.4.2 平板式電池結構

12.4.3 圓柱形電池結構

12.4.4 卷繞式負極電池結構

12.4.5 低電流放電電池結構

12.5 鋅/氧化汞電池的工作特性

12.5.1 電壓

12.5.2 放電性能

12.5.3 溫度的影響

12.5.4 內阻

12.5.5 貯存

12.5.6 使用壽命

12.6 鎘/氧化汞電池的工作特性

12.6.1 放電

12.6.2 貯存

參考文獻

第13章 鋅/氧化銀電池和鋅/空氣電池

13.1 鋅/氧化銀電池

13.1.1 概述

13.1.2 化學原理與組成

13.1.3 電池結構

13.1.4 工作特性

13.1.5 電池尺寸和型號

13.2 鋅/空氣電池

13.2.1 概述

13.2.2 化學原理

13.2.3 結構

13.2.4 工作特性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第14章 鋰原電池

14.1 概述

14.1.1 鋰電池的優點

14.1.2 鋰原電池的分類

14.2 化學原理

14.2.1 鋰

14.2.2 正極活性物質

14.2.3 電解質

14.2.4 電池電極對和反應機理

14.3 鋰原電池的特性

14.3.1 設計和工作特性概述

14.3.2 可溶性正極的鋰原電池

14.3.3 固體正極鋰原電池

14.4 鋰電池的安全和操作

14.4.1 影響到安全和操作的因素

14.4.2 需要考慮的安全事項

14.5 鋰/二氧化硫電池

14.5.1 化學原理

14.5.2 結構

14.5.3 性能

14.5.4 電池型號和尺寸

14.5.5 Li/SO2電池和電池組的安全使用及操作事項

14.5.6 應用

14.6 鋰/亞硫酰氯電池

14.6.1 化學原理

14.6.2 碳包式圓柱形電池

14.6.3 螺旋卷繞式圓柱形電池

14.6.4 扁形或盤形Li/SOCl2電池

14.6.5 大型方形Li/SOCl2電池

14.6.6 應用

14.7 鋰/氯氧化物電池

14.7.1 鋰/硫酰氯電池

14.7.2 鹵素添加劑鋰/氯氧化物電池

14.8 鋰/二氧化錳電池

14.8.1 化學原理

14.8.2 結構

14.8.3 性能

14.8.4 單體電池和電池組的尺寸

14.8.5 應用和操作

14.9 鋰/氟化碳電池

14.9.1 化學原理

14.9.2 結構

14.9.3 性能

14.9.4 單體和組合電池型號

14.9.5 應用和操作

14.9.6 鋰/氟化碳電池技術的研究進展

14.10 鋰/二硫化鐵電池

14.10.1 化學原理

14.10.2 結構

14.10.3 性能

14.10.4 電池型號與應用

14.11 鋰/氧化銅電池

14.11.1 化學原理

14.11.2 結構

14.11.3 性能

14.11.4 電池型號與應用

14.12 鋰/銀釩氧電池

14.13 鋰/水電池和鋰/空氣電池

參考文獻

第3部分 蓄電池

第15章 蓄電池導論

15.1 蓄電池的應用與特點

15.2 蓄電池的種類和特點

15.2.1 鉛酸蓄電池

15.2.2 堿性蓄電池

15.3 各種蓄電池體系的性能比較

15.3.1 概述

15.3.2 電壓和放電曲線

15.3.3 放電速率對電性能的影響

15.3.4 溫度的影響

15.3.5 荷電保持

15.3.6 壽命

15.3.7 充電特性

15.3.8 成本

參考文獻

第16章 鉛酸電池

16.1 一般特征

16.1.1 歷史

16.1.2 生產統計和鉛酸電池的使用

16.2 化學原理

16.2.1 一般特征

16.2.2 開路電壓特征

16.2.3 極化和歐姆損耗

16.2.4 自放電

16.2.5 硫酸的特點和性質

16.3 結構特征、材料和生產方法

16.3.1 合金生產

16.3.2 板柵生產

16.3.3 鉛粉生產

16.3.4 和膏

16.3.5 涂膏

16.3.6 固化

16.3.7 組裝和隔板材料

16.3.8 殼蓋密封

16.3.9 槽化成

16.3.10 電池化成

16.3.11 干荷電

16.3.12 測試和完成

16.3.13 運輸

16.3.14 干荷電電池的激活

16.4 SLI(汽車)電池:結構和特征

16.4.1 一般特征

16.4.2 結構

16.4.3 性能特征

16.4.4 單電池和電池組型號、尺寸

16.5 深循環和牽引電池:結構和性能

16.5.1 結構

16.5.2 性能特征

16.5.3 電池型號和尺寸

16.6 備用電池:結構和特征

16.6.1 結構

16.6.2 性能特征

16.6.3 單電池及電池組型號和尺寸

16.7 充電和充電設備

16.7.1 通常考慮的因素

16.7.2 鉛酸電池充電方法

16.8 維護、安全和運行特征

16.8.1 維護

16.8.2 安全

16.8.3 工作參數對電池壽命的影響

16.8.4 失效模式

16.9 應用和市場

16.9.1 汽車電池

16.9.2 小型密封鉛酸蓄電池

16.9.3 工業電池

16.9.4 電動汽車

16.9.5 儲能系統

16.9.6 功率調節和不間斷電源系統

16.9.7 船艇電池

參考文獻

第17章 閥控鉛酸電池

17.1 概述

17.2 化學原理

17.3 電池結構

17.3.1 VRLA圓柱形電池結構

17.3.2 VRLA方形電池結構

17.3.3 高功率電池設計

17.4 性能特征

17.4.1 VRLA圓柱形電池特征

17.4.2 VRLA方形電池特征

17.4.3 高倍率部分荷電狀態下循環使用的新型電池設計

17.5 充電特征

17.5.1 一般考慮

17.5.2 恒壓充電

17.5.3 快速充電

17.5.4 浮充電

17.5.5 恒電流充電

17.5.6 漸減電流充電

17.5.7 并聯/串聯充電

17.5.8 充電電流效率

17.6 安全與操作

17.6.1 析氣

17.6.2 短路

17.7 電池型號和尺寸

17.8 VRLA電池應用于不間斷供電電源

17.9 閥控鉛酸蓄電池目前的研究進展和未來機遇

參考文獻

第18章 鐵電極電池

18.1 概述

18.2 鐵/氧化鎳電池的化學原理

18.3 傳統鐵/氧化鎳電池

18.3.1 結構

18.3.2 鐵/氧化鎳電池的特性

18.3.3 鐵/氧化鎳電池的規格

18.3.4 鐵/氧化鎳電池的操作和使用

18.4 先進鐵/鎳電池

18.5 鐵/空氣電池

18.6 鐵/銀電池

18.7 鐵負極材料的新進展

18.8 鐵正極材料

參考文獻

第19章 工業和空間用鎘/鎳電池

19.1 前言

19.2 化學原理

19.3 結構

19.4 特性

19.4.1 體積比能量和質量比能量

19

在線預覽

在21世紀的最初十年,我們看到在全世界范圍內,電池工業對社會經濟和技術的重要性已經發生了巨大飛躍。這個變化使得《電池手冊》需要有一個全新的版本——第4版,以便能涵蓋不斷涌現的電池體系及其應用等新信息。為了讀者能更方便快捷地查找到相關技術及應用的內容,在新版中增加了許多新的章節,同時也對一些章節進行了合并。更新了燃料電池方面的內容,新增加了在混合動力系統中非常重要的電化學電容器章節,以及在電池技術中重要性不斷提高的電池模型章節。本手冊另一個新的特點是有一個專門的電池電解質章節,它對在單獨的各類電池體系章節中出現的相關內容進行了總結和擴展。

在原電池領域,出現了如數碼相機等需要高功率的應用場合,為了滿足這一需求,推動了堿錳電池的發展。同樣,為了滿足這些高功率的需要,人們設計開發了陰極材料為MnO2和NiOOH復合物的羥基氧化鎳電池。在過去的十年中,Li?FeS2電池由于其容量得到提高,因此已成為高功率用鋰原電池的領頭羊,在某些場合取代Li? MnO2電池。

鋰離子電池能量密度和比能量的提高,極大地促進了筆記本電腦或計算機、智能手機和電子書刊等消費電子市場的爆炸性發展。典型的商品化18650電池,采用LiCoO2/石墨體系,目前容量已達到2?55A?h,能量密度為570W?h/L,比能量為200W?h/kg。新型18650電池則能達到640W?h/L和240W?h/kg,它的負極是以合金代替傳統的石墨碳材料,它的性能還能進一步提高。在更新和極大擴展的第26章"鋰離子蓄電池"中詳細描述了以上這些進展。新增加的第32章"消費電子產品的電池選擇"詳細介紹電子產品制造商在其產品應用中如何選擇電池體系的過程。

以上這些進展也為混合電動汽車(HEVs)、插電式混合動力車(PHEVs)和電動汽車(EVs)帶來新的推進系統。自從20世紀90年代后期,Ni?MH電池就是HEVs選擇的電池系統,并且性能也很好。鋰離子電池由于功率特性的提高,因此在HEVs上對Ni?MH電池提出挑戰。此外,鋰離子電池還被選用在"Chevy Volt PHEV"和"Nissan Leaf EV"上,這兩款電動車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進入市場。鋰離子電池還被選為其他新研制電動車電池體系。同時,在鉛酸電池的新設計比如超級蓄電池(UltrabatteryTM)中,Pb負極中含有碳,它能提供電容效應,可以減小負極的硫酸鹽化。這就允許在微混合電動車中使用這種蓄電池,當汽車在空擋期間使發動機熄滅,以便減少尾氣排放,當需要時再由蓄電池重新啟動。在新的第29章"電動車電池"中詳細介紹了所有這些新進展。

在新的第30章中介紹了儲能電池,它對第3版中相關幾個章節的內容進行了合并和更新。美國能源部近期信息表明:鋰離子電池可能是將來能源貯存和電源調節用蓄電池的選擇。

同樣,本手冊增加了新的一章"生物醫學用電池",它對第3版中相關的內容進行了合并和更新;并且為了滿足應用需求,本手冊把更多的重點放在了終端應用和電池的選擇上。

第4版的另一個特征是把第3版中兩章或更多章的內容合并成了新的一章,這樣能為讀者在查閱近似用途的電池或其系統時提供更方便的途徑。刪減了原來的第4部分"貯備電池",在新的第4部分"特殊電池體系"中包含了貯備系統。在合并的章節中有一個新的第13章"扣式電池",它合并了Ag?Zn和Zn?空氣扣式電池的內容,因為這些電池在尺寸和應用上都有相似性。原來有關Ni?MH蓄電池的兩章現在合并成了新的第22章,因為在新的第29章中包含了這種蓄電池在車輛上的應用。這些合并的章節詳細介紹了上述技術的進展情況,以及消費品用能量型電池和HEVs用功率型電池的進展情況;其中消費品用預充電電池的設計是主要的進步。

本手冊還包含了關于軍用和空間用電池新的兩章。首先,原來關于水激活鎂電池和Zn?AgO貯備電池的兩章現合并成新的第34章"水激活鎂電池及鋅銀貯備電池";其次,以前關于軍事應用的兩章——"常溫鋰貯備電池"和"旋轉貯備電池"現也被合并成新的第35章"軍用貯備電池"。

伴隨著消費電子產品中高能電池大量應用,現場故障變得更為普遍。因此,本手冊的另一個新特征就是在電池技術中新增加了附錄H"電池失效分析方法"。

,我要感謝為完成本手冊付出時間和精力的60多位合作者。如果沒有他們,就不會有今天的這本手冊。感謝Lois Kisch女士打字工作的幫助。我要對在本手冊準備期間提供幫助的Drs? Dan Doughty,H? Frank Gibbard , Mark Salomon 和George Blomgren一并表示感激;我要衷心感謝McGraw?Hill Professional Book Group的執行編輯Stephen S? Chapman先生在本手冊策劃和準備期間提供的建議;還要對Glyph International團隊的David Fogarty先生和他的同事們在本手冊編寫期間所做的貢獻表示感謝!

本手冊的工作是由David Linden先生發起的,他是第1版和第2版的主編。應他的邀請,我擔任了第3版的合著者。David先生去世后,我繼續完成了第4版的工作,真心希望本手冊能達到前面幾個版本的水平。

托馬斯 B? 雷登(Thomas B?Reddy)

譯者前言

第四版《電池手冊》(Handbook of Batteries)是由Thomas B?Reddy主編,組織美國一批電池專家撰寫的近期電池專著。新版《電池手冊》適應電池技術發展和電動車及大規模儲能等新的應用需求,在對傳統電池體系部分進行修訂的基礎上,新增和補充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和電化學電容器、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電子產品的電池選擇、生物醫學用電池、軍用貯備電池、數學模型、故障分析等內容,列舉了各種電池新產品、相關性能及應用情況。本版手冊同時也為紀念David Linden(1923~2008)對本書及電池技術的杰出貢獻而再版發行。

第四版《電池手冊》分為5個部分,共39章,不僅覆蓋了前三版的內容,而且介紹近期電池技術,具有內容豐富、新穎性和實用強的特點。相信本書可以成為我國從事電池研究、生產和使用的各類科技與專業人員的一本具有價值的參考書和工具書。同時也可以作為各類中、高等院校及電化學和電池專業師生的有益參考書。

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作為全國較大的電池專業研究所承擔了本書的翻譯工作。參加該書翻譯和審校的專家與科技人員有:汪繼強、劉興江、胡樹清、劉浩杰、王松蕊、余勁鵬、楊同歡、葛智元、任麗彬、吳彩霞、汪燕、種晉等。同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的相關領導和部門對該書的編撰與出版提供了許多支持和幫助。

在此我們謹向參與本書翻譯和相關工作的專家和科技人員表示衷心感謝;向支持本項工作的領導和同事表示衷心感謝。

由于譯者水平與時間所限,此書難免有不當之處,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劉興江汪繼強2013年2月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電池領域經典圖書,就是太厚了!哈哈

2015-07-12 23:12:04
來自hancaip**的評論:

這個書質量很好,印刷不錯,給公司購買很好。

2015-07-14 22:13:51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非常滿意,很喜歡,非常滿意,很喜歡,非常滿意,很喜歡。非常滿意,很喜歡。

2015-07-30 00:08:51
來自dd13196**的評論:

非常出乎意料,下次還會來的好賣家,繼續關注!

2015-08-19 08:27:15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好!

2015-09-16 17:51:26
來自藍核99**的評論:

書挺不錯,就是雙十一發貨稍有點慢了

2015-11-27 16:47:50
來自roybair**的評論:

書不錯,收藏了

2016-03-15 09:32:05
來自freede**的評論:

還行,書挺好的,

2016-06-04 21:12:1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不給發票

2016-10-18 09:23:2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書寫的蠻好的,可惜用得著的不多

2017-03-08 23:45:4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圖書很不錯

2017-03-30 11:54:40
來自6***(匿**的評論:

電池手冊(原著第四版) 當當的活動比較實在,很多冷門書籍也可以買到!

2017-04-30 08:53:3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很好質量很好

2017-05-03 08:33:43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內容很全,書紙質好

2017-06-15 22:21:0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7-08 14:03:2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紙張很好!

2017-07-08 14:07:26
來自b***i(**的評論:

非常滿意,質量好,很喜歡

2017-07-14 09:01:29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比想象中的厚

2017-08-02 22:53:54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學習中,希望能對工作中有所幫助!

2017-08-18 09:31:30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電池研究必備的參考書,值得購買

2017-09-04 16:47:54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電池手冊(原著第四版) 我對當當的服務挺滿意的,書不錯,需要一番功夫才能讀完

2017-09-16 10:06: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專業性很強的一本書

2017-09-27 14:54:03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書不錯 比第三版增加了不少內容 物流有點慢 服務也不大好 多收了我一毛錢 問原因也不說話 拿錢就走了

2014-07-04 16:35:37
來自停家**的評論:

書的內容不錯,電池行業圣經。本書包裝很糙,兩百多的書啊。。。我買的最貴的一本書。一定要好好學習,賺回來。

2014-10-12 17:48:3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網友總是以此書來解決中學化學問題,好奇買了這本書

2017-01-28 08:33:42
來自匿名用**的評論:

老公的專業書籍,內容不做評價,看起來像字典一樣厚實,呵呵

2017-05-02 09:23:26
來自無昵稱**的評論:

作為電池學習研究,化學儲能方面非常好的書,正在讀

2015-01-13 12:23:23
來自三百五**的評論:

一本電化學的工具書,電化學實驗室,尤其是電池方面的實驗室必備的一本書

2015-07-05 10:28:29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