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重洋》一書力圖扼要而清楚地向讀者講述潮汕的歷史。
潮汕是今天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一個小區域,北枕群山,南瀕大海。因可耕地很少,潮汕人向有以海為田、在波濤里闖蕩謀生的傳統。至今,海內外的潮汕人保留著許多富有特色的民情、民性、民風、民俗,其中令世人矚目的便是移民和經商的傳統。
這種文化如何造就?本書首先強調地理因素的長久影響,這個地域的發展一直與海洋世界緊密相連,潮汕是海上絲綢之路網絡的一個重要節點,潮汕歷史的發展得益于這一網絡的擴展和繁榮。在此基礎上,本書重點討論了不同來源的多種文化,以何種形態和方式在這一區域相互交流、對抗、包容和融合,從而形塑了潮汕文化的特點。那些與潮汕社會變遷相關的歷史事件,也在這樣一個框架下得到解說。
黃挺,1947年出生。祖籍揭陽,生于潮州,長于澄海。1982年大學畢業后一直在潮汕地區高校工作,潛心于潮汕歷史文化研究?,F任韓山師范學院潮學研究院研究員、《潮學研究》主編。已出版學術著作有《潮汕文化源流》《潮汕金石文征(宋元卷)》《潮汕史(上冊)》《潮商文化》《16世紀以來潮汕的宗族與社會》等。
1 引 言
文化視野的潮汕史/關于鏈接、插圖、圖表和拓展閱讀
5 及時章 地理與歷史
5 及時節 中國與世界地理視野中的潮汕
歷史與地域空間/作為歷史區域的潮汕/中國大陸的潮汕/海洋世界的潮汕/地理因素長久影響著潮汕歷史
9 第二節 潮汕自然資源利用
自然資源利用與區域歷史文化/動植物資源的利用/土壤資源、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礦物資源的開發利用
14 第三節 潮汕地理環境的歷史變遷
生產活動促使人類環境的形成/一萬年來潮汕地貌的歷史變遷
18 第二章 蠻荒海畔:潮汕的土著文化(公元前2世紀以前)
18 及時節 文明初曙
象山遺址的人類活動/陳橋人/關于南島語族/陳橋人的種族
22 第二節 浮濱文化
新石器時代晚期潮汕的古人類活動/浮濱文化的發現/浮濱文化與“七閩”的關系/浮濱文化時期的潮汕/
從浮濱文化看潮汕地區的早期文化交流
28 第三節 南越文化替代了浮濱文化
考古遺址文化表征的更改/戰爭和征服的跡象/社會經濟生活的變化
30 小結 考古學反映出來的潮汕歷史文化進程
33 第三章 接觸中國:潮汕行政建置與中國文化的傳播
(公元前2—公元9世紀)
33 及時節 古揭陽之謎
潮汕建置之始/潮汕漢代遺址/龜山遺址/漢代潮汕居民的生活
38 第二節 義安郡
曾夏與土著籍為編民/義安郡的分置/7世紀初年的航海故事
42 第三節 陳元光
俚人和蠻僚/陳元光和募兵 58 姓
43 第四節 公元8—9世紀的潮汕社會
人口增長改變惡劣的地理景觀/潮汕平原出現成片稻作區/手工業也逐漸興旺/瓦屋已經很常見/海上交通有進一步的發展
45 第五節 儒佛交輝:唐代潮州思想小史
潮人學術文化傳統的源頭/公元9世紀之前潮州的佛教和儒學/韓愈在潮州/大顛與韓愈的交往/民間觀念
48 小結 中國文化影響的開始及其評估
50 第四章 融入中國:潮汕土著文化與中國文化交融的歷程
(10—16 世紀)
50 及時節 移民與人口
大背景/移民與人口增長情況/潮汕的“福老化”
52 第二節 經濟發展
以水稻生產為主干的農業/交通的發展/海上交通/手工業生產/筆架山窯與瓷器外銷
59 第三節 城市布局與城市環境的美化
潮州官署所在的金山子城/外城與城市防衛/州城建筑空間布局/州城風景區的開辟
62 第四節 海濱鄒魯是潮陽
仕潮官員對教育的重視/向學風氣/潮州八賢/從韓愈的膜拜到朱學的流播
65 第五節 社會生活
社會結構/社會控制/日常生活
74 第六節 面對劇變
權力易手/文天祥的抗戰/巨變中的潮州士大夫/宋元之交的畬民
78 第七節 半個世紀的安定與發展
經濟的恢復/學校和書院的重興/國家教化與地方信仰/佛教的發展與更新
82 第八節 從開放到封閉
三陽兵亂/王翰/明初的沿海控制/控制沿海地域的努力,百年間仍難見實效/“重農抑商”的政策,限制了本地商業的活動
87 第九節 農業的發展與宗族社會的形成
人口增長與分布/農業經濟有較大規模的拓展/地方官以興學為首務/科舉與社會流動 /士大夫、宗族、鄉約與正統文化的建構
93 第十節 工商業的重興
工商業重興的背景/商業的繁榮/市集的興起和鄉村社會關系的擴展/
風俗和觀念的變遷
99 第十一節 土著文化的反彈
潮州的中心與邊緣/鳳凰山區的叛亂/寇亂再起/盜寇們的文化
105 第十二節 寇亂中的潮州社會
朝廷的回應/大村寨的建立與鄉村軍事化/地方文化傳統呈現兩種面相
111 小結 文化交融與地方文化的兩種面相
115 第五章 跨出重洋:地方文化傳統的重新發揚(16—20世紀)
115 及時節 治亂之間
縫隙里的安定/恢復文運的努力/動亂再起/揭陽衙變
127 第二節 不清不明
興替之際的動蕩/鄭氏軍事集團在潮州的活動/遷海與復界
138 第三節 盛世(一):經濟
海上貿易/貨通南北/人口增長與農業生產
150 第四節 盛世(二):社會
官府與學校/社會群體與社會組織
162 第五節 盛世(三):文化
帝國禮教的下滲與鄉土化/鄉土禮俗/風光建構
179 第六節 繁榮與動蕩
社會經濟的持續繁榮/災荒/動蕩與整治
194 第七節 汕頭的興起
汕頭開埠/潮州人對英國人入城的抗拒/新形勢下的潮汕經濟/轉型過程的潮汕教育/西醫療治與衛生觀念
218 第八節 海外潮人社會與潮汕僑鄉的生成
促使海外潮人社會與潮汕僑鄉形成的各種因素/海外潮人社會/綁緊潮汕與海外潮人社會的紐帶/潮汕僑鄉的形成
229 第九節 民國代興
革命/城市與鄉村/1943年的旱災和饑荒
246 第十節 僑鄉的質變(一):隔阻與系連
原鄉與居留地之間//自力更生
261 第 11 節 僑鄉的質變(二):改革開放與文化重拾
巨變 / 全球化潮流中的潮汕人
281 小結 貿易、移民和重返海洋的潮汕人
287 參考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