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循著火光而來》
《我循著火光而來》是張悅然的全新中短篇小說集。九個故事,一群孤獨男女,背負著難以言說的過往,執著尋找生命中的火光。這些人物純真又世故,冷漠又熱烈,敏感又堅韌,他們因為懲罰自己而作惡,因為相信而多疑,因為愛而背叛。張悅然筆鋒如炬,以豐沛的詩意,書寫出關于愛與孤獨、金錢與才華、文化偏見與階級隔膜的當代寓言,我們這個時代的光輝與暗影也由此躍然紙上。
《繭》
兩個生于八零后的年輕人,遭受著缺失父輩之愛的痛苦,他們追尋著上一代的足跡,線索卻指引他們發現一個龐大而不堪的真相。1967年的雨夜,廢棄的德軍建造的水塔內究竟發生了什么?
一根什么樣的鐵釘會造就兩個家族截然不同的命運?榮耀的背后又隱藏著怎樣的悲???一個是受人敬仰的院士,一個意識全無的植物人。他們的交纏,滲透在他們兒孫的綿長歲月中。李佳棲和程恭,無法逃避祖輩和父輩的愛與罪。
李佳棲交付自己全部的熱情,去靠近,去體會父親,但它卻無法兌換成任何實質性的愛。把愛放在虛無的對象身上,不會有分離和背叛,但也不會得到慰藉和溫暖。即便如此,她寧可圍在亡靈的篝火旁取暖,也不愿意回到熱鬧的現實中來。
程恭,他想打破秘密的禁忌,卻呵護著秘密,他想遠離家庭的束縛,卻一直守在原地。他有理由恨,但沒有恨。他漸漸認為:一些人的生命可能天生比另外一些人尊貴,他們掌握著擺布那些卑微生命的權力。他甚至開始碾壓他認為比他更卑微的生命……
《我循著火光而來》
余華:她對人物的把握。“”這個詞在我這里是較高的贊揚……無論用什么語言、用什么樣的方式,永遠是一個作家的目標。
閻連科:真正能捕捉到人的骨縫幽深處的情感冷暖并在靈魂裂隙中丈量深淺的,怕也就是悅然的這些小說了。
9個關于愛與孤獨的故事:一意孤行的愛,自我放逐的孤獨,突如其來的離別,微茫不滅的信仰……每一個故事都會讓你探尋內心深處,遇到那個素未謀面的自己。
《繭》
余華: 已經很長時間沒有一部小說可以那么吸引我了。她把生活的狀態寫得如此之好,所有的人物都栩栩如生。
張悅然
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講師,知名藝文主題書系《鯉》的創辦者及主編。
著有長篇小說《繭》《誓鳥》《水仙已乘鯉魚去》《櫻桃之遠》,短篇小說集《十愛》《葵花走失在1890》。作品已被翻譯成英、法、德、西、意、日、韓等多國文字,曾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小說家等獎項,也是入圍“弗蘭克•奧康納”國際短篇小說獎的華語作家(《十愛》,Jeremy Tiang譯)。
《我循著火光而來》
《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