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奶牛疾病防治技術圖書
人氣:16

奶牛疾病防治技術

我國的奶牛養殖業目前正處于規模擴大化、技術現代化、生產標準化、質量 化的快速增長時期,我國的奶牛養殖者始終秉持著“綠色發展、提質增效” 的發展理念,致力于為國人養好健康牛,讓國人喝上健康...
  • 所屬分類:圖書 >農業/林業>動物醫學  
  • 作者:[李秀嶺]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1630131
  • 出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6
  • 印刷時間:2017-06-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書中,大部分為奶牛常見病的防治方法。為增添知識,編入了X光診斷法、靜脈輸氧法、瘤胃液的應用等新內容。還收錄了瘋牛病、蜂毒中毒、眼睛贅生物等幾種新病和生僻病,以備學習查閱。 作者在編寫本書過程中,總結多年來從事奶牛疾病防治的經驗和研究成果,查閱了大量獸醫學方面的相關著作和寶貴的臨床研究資料,將相關技術編輯成冊。力求內容簡明扼要,實用于臨床參考,可操作性強。即參照本書防病治病,能夠有所答案,取得如期效果,為奶牛健康提供技術保障。

作者簡介

李秀嶺,男,北京市大興區人。1968年10月出生,1992年7月參加工作,從事農業畜牧獸醫工作21年,現任大興區動物疾病控制中心黨支部書記、主任、高級獸醫師。憑著對畜牧獸醫行業的高度熱情和責任感,在工作中取得矚目成績。充分發揮黨員領導帶頭作用,帶領中心以"服務群眾、服務企業、服務發展"為目標,不斷加強組織建設、業務能力建設等。

目錄

及時章 奶牛疾病的診斷及防疫 1

及時節 奶牛健康狀態與發病規律 1

一、奶牛正常生理指標 1

二、奶牛的發病規律 2

三、奶牛保健措施 4

四、奶牛防疫基本知識 8

第二節 奶牛疾病的診斷方法 12

一、病牛保定方法 12

二、實驗室診斷法 14

三、X 光診斷法 19

四、乳房內輸注法 22

五、子宮沖洗法 22

六、胎衣剝離術 23

七、糖鈣療法 23

八、胃沖洗術 26

九、牽引術 30

十、會陰側切術 34

十一、胎兒矯正術 34

十二、翻轉母體術 36

第二章 奶牛的傳染病 39

及時節 傳染病的基本知識 39

一、傳染病的概念和特征 39

二、疫病的類型 40

三、傳染病的傳播與流行特點 41

四、預防手段 42

第二節 常見奶牛傳染病 45

一、炭疽 45

二、布魯氏桿菌病 49

三、牛結核病 55

四、大腸桿菌病 62

五、放線菌病 67

六、Q 熱(Q Fever) 74

七、鉤端螺旋體病(Bovine Leptospirosis) 80

八、偽狂犬病(Pseudorabies) 84

九、副結核病(Paratuberculosis) 87

十、牛傳染性胸膜肺炎 94

十一、牛流行熱 97

十二、牛病毒性腹瀉—黏膜病 104

十三、牛傳染性角膜結膜炎 112

十四、口蹄疫 117

第三章 奶牛的寄生蟲病 126

一、弓形蟲病 126

二、牛囊尾蚴病 131

三、肝片吸蟲病 134

四、日本血吸蟲病 139

五、莫尼茨絳蟲病 144

六、牛消化道線蟲病 148

七、牛肺線蟲病 152

八、牛巴貝斯蟲病 154

九、牛泰勒蟲病 158

十、牛皮蠅蛆病 161

十一、螨病 165

十二、眼蟲病 169

十三、棘球蚴病 171

十四、伊氏錐蟲病 173

十五、隱孢子蟲病 177

十六、蜱 178

第四章 奶牛普通病 182

及時節 內科病 182

一、瘤胃酸中毒 182

二、瘤胃積食 185

三、瘤胃臌氣 188

四、前胃弛緩 189

五、創傷性網胃心包炎 191

六、瓣胃阻塞 193

七、皺胃扭轉 195

第二節 外科病 197

一、蹄病 197

二、黏液囊炎 201

三、眼病 202

第三節 產科病 206

一、乳房炎 206

二、產后癱瘓 211

三、妊娠毒血癥 217

第四節 營養代謝性疾病 219

一、奶牛酮病 219

二、佝僂病 222

三、軟骨病 223

四、維生素缺乏 226

第五節 中毒病 231

一、菜籽餅中毒 231

二、瘤胃酸中毒 233

三、黑斑病甘薯中毒 236

四、有機磷中毒 237

五、氟中毒 241

在線預覽

及時節 奶牛健康狀態與發病規律

一、奶牛正常生理指標1. 體溫 成牛的正常體溫在 38~39.2℃,小犢牛、興奮狀態的牛或暴露在高溫環境 的牛體溫可達 39.5℃或更高,若超出這個范圍均視為異常。發熱可分為稽留熱、 弛張熱、間歇熱、回歸熱。稽留熱是一旦體溫升高即高溫維持數天或更長時間; 弛張熱是溫度忽高忽低,晝夜間有較大的升、降變化(變化中幅度在 1.0~2.0℃ 以上),但不會低至正常范圍;間歇熱是在24小時之內有時恢復到正常溫度范圍, 第二天會重復前24小時的溫度模式;回歸熱的特點是發熱幾天隔 1d 或數天體溫正 常,以后又重新升溫。發熱是機體一種破壞微生物和激發保護性防御機制的手 段,不應被抗炎或退熱藥物所掩蓋。2. 脈搏率 成牛的正常脈搏率為 60~80 次 /min,犢牛為 72~100 次 /min。多種環境因素 和牛的狀態(運動,采食等)均可影響脈搏率。熱性、代謝性、心臟器質性、呼 吸系統、疼痛性疾病及毒血癥都引起心動過速,饑餓、垂體腫瘤,迷走神經性消

化不良等可以引起心動徐緩,脈搏率、心音、心動節律及其強度變化也可以提示 心臟代謝性疾病。3. 呼吸頻率 成牛安靜時的正常呼吸頻率為 18~28 次 /min,犢牛為 20~40 次 /min。正常呼 吸的次數、深度受多種環境因素(氣溫等)和牛的狀態(運動等)影響,呼吸的 次數、深度、特性可作為多種疾病的依據,興奮、運動、缺氧時呼吸深度增加; 代謝性酸中毒會導致呼吸深度和頻率增加;胸、膈、前腹疼痛時,呼吸變得淺 表;牛的正常呼吸應該是胸腹式,腹膜炎和腹部膨脹、腹部疼痛等妨礙腹部參與 呼吸運動,引發胸式呼吸,同樣胸部及肺部疾患則發生腹式呼吸。4. 消化系統生理指標 健康牛瘤胃蠕動每分鐘 1~3 次,瘤胃內容物 pH 為 5.0~8.1,一般為 6~6.8, 每晝夜反芻 6~8 次,每次 4~50min,每口咀嚼 20 多次,每分鐘噯氣 17~20 次。

二、奶牛的發病規律 [1](一)奶牛發病的規律性 奶牛由于生理狀況不同,在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其發病特點各異,這種隨 不同發育階段、不同生理狀況所呈現的發病差異,構成了奶牛發病的規律性。1. 牛群結構與發病的關系 在舍飼的奶牛場內,為了有目的地更新牛群,對老弱牛、低產牛和病牛要及時淘汰,后備牛要及時的補充,從而不斷地提高牛群的質量。因此,成年牛、育 成牛和犢牛應有一定的比例。各發育階段的牛在牛群中所占比例的多少,稱之為 牛群結構。2. 數據統計 經對 8 018 頭奶牛的統計,其牛群結構分別是:成年牛占 58.5%,育成牛占 25.5%,犢牛占 16%。經對全場牛只發病統計,各牛群的發病率分別是成年牛占68.2%,育成牛占 0.4%,犢牛占 31.4%。即成年牛發病率較高,犢牛次之,育 成牛發病率低。

(二)牛群發病的特征 經過對多個牛場奶牛發病分類統計顯示,奶牛以產科病發生最多占 36%. 消 化系統疾病占 32%、呼吸道疾病占 18%、外科病占 7.7%、其他疾病占 6.3%。 通過對牛群發病數字的統計,成年奶牛主要的消化系統疾病有前胃弛緩(占消化 系統總發病數的 21%)、瘤胃臌脹和瘤胃積食。近年來,真胃移位的發病率有增 高的趨勢。犢牛主要是犢牛下痢,占總發病數的 46%。產科病主要發生于成年 牛,其中乳房炎最多,占產科病總發病數的 56% ;其次為胎衣不下,占 27%。 呼吸道疾病主要發生于犢牛,其中上呼吸道炎癥感冒最多。外科疾病常見于成年 牛,其中以奶牛發生蹄病最多,占外科病總發病數的 93%。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牛群發病的特征是,成年牛主要疾病是乳房炎、蹄病和 胎衣不下;犢牛主要疾病是犢牛下痢和感冒。

(三)奶牛“三大病” 所謂奶牛“三大病”即指乳房炎、蹄病和不妊癥。舍飼奶牛,長年在牛棚內 飼養,其全部生活過程都是在人為條件下進行的。因此,飼養管理正常與否,會 直接影響奶牛發病的規律。 犢牛階段,由于其胃腸消化機能還不健全,機體抵抗力較差,極易受外界環 境因素的影響,促使犢牛發生下痢與感冒。成年牛階段,其生產功能是泌乳,泌 乳則引起奶牛全身系統的變化,包括發情,配種,妊娠,分娩。沒有妊娠分娩, 就沒有泌乳和再高產。妊娠、分娩與泌乳是相互聯系的,也是奶牛正常的生理機 能。在完成正常生理活動過程中,奶牛本身、胎兒發育和泌乳都需要消耗能量, 從某種意義來講,母牛是物質轉換機器,而母牛所需的營養物質依賴于人, 因此,任何飼養管理的失誤,均可引起母牛全身的變化,甚至發生疾病。 從奶牛發病規律可以看出,成年牛疾病以前胃弛緩、蹄病、乳房炎、胎衣不 下、子宮內膜炎較多。影響當前奶牛生產的主要疾病是:不妊癥、乳房炎和蹄 病,也就是奶牛“三大病”。 值得說明的是,隨著奶牛產乳量的提高,營養代謝病如酮病、妊娠毒血癥、 瘤胃酸中毒以及真胃移位的發病增多,這些疾病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就高產奶牛

群而言,危害奶牛的主要疾病應該是“四大病”,即乳房炎、蹄病、不妊癥和營 養代謝病。

三、奶牛保健措施 奶牛保健是運用預防醫學的觀點,對奶牛實施各種防病和衛生保健的綜合措 施,是保障奶牛穩產、高產、健康、延長使用壽命的系統工程。它包括建立防疫 體系和實施保健工程兩個方面。

(一)防疫體系的建立 防疫體系是指為凈化牛群,防止疫病發生流行蔓延所采用的綜合措施與方 法,奶牛場應該做到如下方面。1. 嚴格執行防疫規定,建立和健全防疫消毒制度 (1)樹立預防為主,嚴格消毒殺滅病菌的理念。牛場應建圍墻或防疫溝,門 口應設消毒池消毒間。員工的工作服膠鞋要保持清潔,不能穿出場外;車輛行人 不可隨意進入場內。全場每年最少大消毒兩次,于春秋季進行;獸醫器械如輸精 器械等應按規定徹底消毒或使用一次性用品。尸體胎衣應深埋。糞便集中堆放, 經生物熱消毒。應抓住嚴格消毒這一環節,確保牛場安全。(2)堅持“兩病”凈化。布魯氏菌病和結核病檢疫每年 2 次,于每年的 4 月和 10 月進行。如發生流產,對流產胎兒的胃液及肝脾組織應做細菌學培養,弄 清病原。(3)嚴格執行預防接種制度。嚴格按照免疫程序,做好口蹄疫的免疫。 2. 加強牛場管理工作 嚴格控制牛只出入,已外售牛,一律不再回場;凡外購牛,必須要進行結核 病、布魯氏菌病的檢疫和隔離觀察,確定為陰性者,方可入場。豬、羊等畜禽, 嚴禁進入牛場。

(二)保健工程的實施 保健工程是指在正常生產情況下,為保障奶牛健康,防止或減少隱性臨床型 疾病發生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奶牛發病受飼養管理條件的制約,故防止奶牛發 病也應從飼養管理著手。在生產中,應抓住喂、管、擠、蛋、鈣、鹽、水、素 8 個環節。喂、管、擠是指對奶牛的飼養管理技術。蛋(蛋白質)、鈣(礦物質)、 鹽、水、素(維生素)是指對奶牛的營養需要的供應。1. 營養供應工程 (1)犢牛。犢牛應及時飼喂初乳,初乳喂量要充足,每次 2kg,時間 5~7d, 盡早補喂精料和干草,訓練其采食能力,以促進瘤胃發育。(2)育成牛。按營養需要供應日糧,防止過肥或過瘦。 (3)成年牛。①成年牛按營養需要合理供應日糧;②加強干奶期飼養,充分 重視干奶期的重要性。2. 保健工程(1)犢牛保健工程。 ① 標記:掛耳號,烙印;②去角:用電烙法或苛性鈉法(1~3 周選定犢牛) 或鋸法;③ 切除副乳頭:1~2 月齡時,用鋒利彎剪將副乳頭從基部剪掉。④ 單 圈飼養:1 頭牛 1 圈。(2)育成牛保健工程。 ① 分群管理:7~18 月齡為育成牛,19 月齡至產犢前為青年牛,應分群飼 養;② 適時配種:15~18 月齡,體重達到 370kg,應及時配種,不可過早或過 晚;③ 按摩乳房:產前 1 個月,開始清洗按摩乳房。(3)成年牛保健工程。 ① 乳房保健:乳房清洗可用 2%~4% 次氯酸鈉液沖洗乳頭,并用紙巾擦干 乳頭,再上機擠奶。擠乳后乳頭藥浴,擠空奶后立即用 4% 次氯酸鈉液 1% 碘伏 液浸泡乳頭。隱性乳房炎監測,11 月和干乳前 10d,進行隱性乳房炎監測。 監測陽性的牛,及時治療。干乳前 3d 內再監測 1 次,呈陰性反應牛才可停 乳,乳牛停乳時,每個乳區注射 1 次抗菌藥物,產前產后乳房膨脹較大的牛只, 防止發生乳房外傷,有吮吸癖的牛應從牛群中挑出。臨床型乳房炎病牛應隔離飼

養奶桶,毛巾專用,用后消毒,對久治不愈,慢性頑固性乳房炎病牛及時淘汰。 ② 肢蹄保健:保持牛蹄清潔,經常清除趾(指)間污物,堅持定期浴蹄, 用 4% 硫酸銅液噴灑牛蹄。堅持修蹄,每年對全群牛的肢蹄普查 1 次,對蹄變形 牛于春、秋季節全群修整,對蹄病患牛及時治療,促進痊愈。修蹄應正確操作進 行,嚴格執行修蹄技術操作規程。

(三)奶牛產后常發病的預防1. 生產癱瘓 一般發生于產后 3d 以內,主要是由于奶牛在產前飼料單一配合比例不當, 飼料缺乏鈣磷,過度擠奶,陽光照射不足等引起。預防產后癱瘓病發生,必須在 產乳期過程中注意日糧的配合,并滿足奶牛對鈣磷的需要,不論是在產乳期或是 干乳期飼料中都必須按比例加入骨粉。一般骨粉的喂量按 1kg 飼料加 2~2.5kg, 尤其在產前半個月更要加大對骨粉的喂量,要注意適時干奶,一般產前 50~60d 必須停奶,對于體弱、發育差的牛更應提前停奶。在農村不少農戶為了增加收 入不適時停奶,擠奶一直到臨產,使奶牛的體質很弱,往往造成產后癱瘓病的 發生。 對慢性胃腸病要及時治療,以利于對鈣磷的吸收,同時在懷孕期要給予充足 的日光照射和適當運動,以利于預防產后癱瘓的發生。2. 牛酮血病 一般產后 1~2 周發病,患牛多見于經產而營養良好的高產奶牛。發病原因 主要是農戶過多飼喂含蛋白質、脂肪豐富的飼料,而糖類飼料、含維生素的飼 料長期不足,從而引起機體代謝功能障礙,使大量酮體在體內蓄積發病;還有 高產奶牛平時缺乏運動,又大量泌乳,而消耗大量乳糖,產后極易突發酮血病; 前胃弛緩,消化機能紊亂也能促使酮血病的發生。做好酮血病的預防必須把飼料 配好,不能片面追求高奶量而過多飼喂含蛋白質、脂肪高的飼料,一般奶牛體重 在 600kg 喂豆餅每天應不超過 2.7kg ;對高產奶牛產后日糧中應多喂青綠飼料、 產糖飼料、多汁飼料以預防酮血病的發生;要及時治療前胃病。同時每次喂料 可混合 50~60g 小蘇打,也可加在飲水中,可以降低酸度,有利預防醋酮血病的 發生。

3. 代謝疾病監控 健康檢查(四查):查精神,查食欲,查糞便,查產奶量。血液學及生化學檢查:定期對干奶牛,高產牛進行 2~4 次血樣抽樣(30~50 頭)檢查,檢查項 目主要包括血細胞數,細胞壓積(PCV),血紅蛋白,血糖,血尿氮素,血磷, 血鈣,血鈉,血鉀,總蛋白,白蛋白,堿貯(CO2 結合力),血酮體,谷草轉氨 酶,血游離脂肪酸等。 定期監測酮體:產前 1 周,測尿酮體 1 次,隔 2~3 日測尿 pH ;產后 1d, 測尿 pH,尿或乳酮體含量,隔 2~3 日測 1 次。4. 乳房炎 產后造成乳房炎的原因主要是在分娩過程中對乳房保護不好,如擠壓創傷,地面不衛生。污物沾滿乳房又沒有及時清洗消毒而引起乳房感染,還有產后飼喂 精料,多汁飼料過多,大量泌乳,乳房水腫加重,加上乳頭消毒不嚴,也很容易 引起乳房炎的發生。 防止乳房炎一定要在牛分娩過程中把乳房護理好,分娩地面要清掃干凈,并 進行消毒,防止擠壓、創傷乳房,產后幾天不要喂過多的精料和多汁飼料,否則 加重乳房的水腫。一般產后第 1 天精料不超過 2.5kg,以后每天增加 0.5kg,到 7d 日喂量達 6~6.5kg 逐步達到泌乳期水平,產后 1~3d 內不要把奶一次擠凈, 每次擠奶都應用 55~60℃的溫水洗凈乳房,擠后用毛巾擦干,并對每個乳頭進行 藥浴,乳頭上用凡士林軟膏封閉,預防乳房炎的發生。直到產后 30~35d,凡監 測尿 pH 呈酸性,酮體呈陽性反應者應及時處理。 加強臨產牛的監護:對高產,年老,體弱及食欲不振牛,經臨床檢查未發現 異常者,產前 1 周可用糖鈣療法預防,其方法是:用 10% 葡萄糖酸鈣,25% 葡 萄糖注射液各 500mL,隔日或每日靜脈注射 1 次直到分娩。 注意奶牛高產時的護理:高產牛在泌乳高峰時,日糧中可添加碳酸氫鈉 1.5%(按總干物質計),與精料混合直接飼喂,其作用是調節瘤胃內環境,使瘤 胃 pH 增高,增進食欲、促進消化,預防或減少瘤胃酸中毒的發生。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