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估值1000萬(創業者的5項修煉)》是一本創業者寫給創業者的書。本書的作者劉主編不是高校教授,也不是商業大咖,他是一個創業的親歷者,從0到估值1000萬元,他用了半年多的時間。這一路上,他踩過坑、走過彎路,也得到過貴人的幫助,也正因如此,他比別人更知道什么是創業者一定會遇到的困難,什么是很好需要了解的常識,以及什么是事半功倍的方法。在這本書里,他概括了創業者很好需要的5項修煉:從定位到產品,到商業模式,到路演,再到融資,也許這些認知和建議正是深陷創業迷茫中的你需要的指引。
為了更具借鑒意義,本書中的案例均來自作者本人和身邊的創業小伙伴,出于保護項目的原因,隱去了部分公司和當事人的名字,但請你相信,創業是這個時代的強音,故事也還在繼續,你、我、他的創業經歷和體悟,都在書寫我們自己和這個時代的歷史。
劉主編,現居北京,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碩士,清華大學―MIT靠前MBA。先后就職于深圳衛視、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等媒體。2013年~2015年,曾擔任某上市公司品-牌總監。2015年底,辭職創辦互聯網自由人教育品-牌"糖豆學院",截止到目前,已經累計培養學員2萬名,其中多名學員的書稿、劇本被磨鐵出版社、永正圖書、悅讀紀、愛奇藝網等機構選中。2016年8月,糖豆學院獲得清華同方和龍翌資本113萬種子輪融資,項目估值1000萬元。
PART 1 創業企業的定位
1.1 誰適合創業――用創業評估計分表做個測試
1.1.1 此創業非彼創業
1.1.2 創業者,你是否有這七大特質
1.1.3 一張表告訴你是否適合創業
創業評估計分表
創業者核心素質模型
個人案例―不是每個創業者都能抓一手好牌
敲黑板 劃重點
1.2 兼職創業可以嗎
1.2.1 哪些人會選擇兼職創業
1.2.2 兼職創業如何兼顧工作和創業
1.2.3 兼職創業何時可以轉為全職創業
1.2.4 關于兼職創業的五個問題
1.2.5 一張表告訴你是否適合兼職創業
兼職創業測評表
個人案例――糾結了一年,我才決定全職創業
敲黑板 劃重點
1.3 誰可以跟你一起創業
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創業團隊幫。
1.3.1 如何打造企業核心團隊
1.3.2 創業企業如何招人
極簡創業團隊構成圖
思維導圖:如何找跟你一起創業的人
個人案例――有團隊,才有后面犯錯和成長的機會
敲黑板 劃重點
1.4 創業有風險,開始需謹慎
1.4.1 你最多能賠多少錢
1.4.2 創業"浪費"了你多少時間
1.4.3 你的家庭支持你創業嗎
1.4.4 你的身體和精神可以透支多久
創業者風險承受能力測評表
個人案例――敢失敗才敢成功
敲黑板 劃重點
1.5 陷阱與經驗――沒想好的開始都不太可能成功
案例Ⅰ:大佬的創業試水
案例Ⅱ:一堆牛人的沙龍
案例Ⅲ:1.5億元的生意
案例Ⅳ:每個老板都有病
個人案例―為什么我的及時次創業會一敗涂地
敲黑板 劃重點
PART 2 如何設計產品
2.1 從發明家到產品經理
2.1.1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精益創業"的產品開發過程
2.1.2 產品開發的三個關鍵節點
產品開發流程圖
需求評估象限
產品需求簡易評估表
Facebook早期網站圖
產品原型檢查清單
產品驗證的不同形式
測試MVP的15種方法
個人案例―我花了40萬元和半年時間,做了一個失敗的驗證……
敲黑板 劃重點
2.2 產品就是"全過程"
2.2.1 產品創新的關鍵詞
2.2.2 爆品原則
爆品的"金三角法則"
2.2.3 產品全過程管理要求四個
產品策劃檢查評分表
用戶參與產品生產的方式
渠道成本核算表
產品傳播梯度
個人案例―我用套公式的方法做了一款"爆款產品"
敲黑板 劃重點
2.3 什么是產品的護城河
2.3.1 從技術經驗豐富到競爭壁壘
2.3.2 技術壁壘
2.3.3 方法論優勢
2.3.4 社群優勢
2.3.5 外部資源
產品護城河模式圖
個人案例―文化類產品,如何找到護城河
敲黑板 劃重點
2.4 你的產品是免費的嗎
2.4.1 為什么有免費的產品
產品免費模式
2.4.2 什么樣的產品可以免費
2.4.3 免費的產品也面臨競爭嗎
2.4.4 企業如何規劃"產品免費"的思路
免費產品推演圖
個人案例――為什么我敢把自己的產品降價為0元
敲黑板 劃重點
2.5 陷阱與經驗――沿著舊地圖,找不到新大陸
案例Ⅰ:艱難的電商轉型
案例Ⅱ:突然倒閉的游戲公司
案例Ⅲ:漫長的產品路
個人案例――我的創業是從學著做產品開始的
敲黑板 劃重點
PART 3 打磨商業模式
3.1 什么是商業模式
3.1.1 商業模式的兩個要素
3.1.2 商業模式的本質是賺錢
3.1.3 商業模式的意義是克服不確定性
3.1.4 商業模式的PDCA循環
商業模式的PDCA循環
個人案例――從賺點錢到找到新的商業模式
敲黑板 劃重點
3.2 找到商業模式的兩個途徑
3.2.1 從業務類型推導商業模式
Michael Rappa的電子商務模式分類
常見的12種生意類型
3.2.2 從結果倒推商業模式
3.2.3 解讀五種常見的商業模式
五種常見的商業模式類型
五種商業模式描述及舉例
對照業務方向,快速理解五種商業模式
個人案例――商業模式不只一種可能
敲黑板 劃重點
3.3 商業模式創新
創業公司的創新,包括商業模式的創新。
網絡直播的創新商業模式
3.3.1 商業模式創新來自對用戶的洞察
3.3.2 商業模式創新來自對產品的把握
3.3.3 商業模式創新要跟著市場脈搏走
3.3.4 跨界是商業模式創新的捷徑
3.3.5 眾籌是商業模式的新玩法
個人案例――把寫作課換一種玩法
敲黑板 劃重點
3.4 陷阱與經驗――沒想過商業模式的人不配談創業
案例Ⅰ:與20萬用戶告別
案例Ⅱ:大數據的生意
案例Ⅲ:拿到投資后快速死亡的公司
個人案例――沒有商業模式最多能虧多少錢
敲黑板 劃重點
PART 4 從商業計劃書、電梯演講到路演
4.1 用模塊法快速完成商業計劃書
商業計劃書不是創意寫作,可以用模板
4.1.1 商業計劃書是計劃嗎
4.1.2 為什么有時候幾頁PPT就可以打動投資人
4.1.3 用模塊法迅速完成商業計劃書
商業計劃書中的四個必選模塊
商業計劃書中的九個可選模塊
企業外部環境的PEST指標
商業計劃書的三個加分項
商業計劃書的構成
個人案例――我改了20版的商業計劃書
敲黑板 劃重點
4.2 你總會遇見幾次電梯演講
只有30秒!請刪掉項目介紹里的廢話。
4.2.1 電梯演講不一定在電梯里
4.2.2 電梯演講的三條鐵律
4.2.3 如何準備一個電梯演講
企業的核心三問
個人案例――葡萄牙老師教我的電梯演講法
敲黑板 劃重點
4.3 每一次路演,你都更接近成功
4.3.1 路演是演什么?演給誰看
4.3.2 如何準備路演
路演準備清單
4.3.3 路演中要注意的問題
個人案例――抓住路演的機會,我"偷了"很多人的智慧
敲黑板 劃重點
4.4 陷阱與經驗――只能說服自己的項目不是好項目
案例Ⅰ:害怕點子被別人偷去
案例Ⅱ:被口水淹死的項目
案例Ⅲ:餓肚子的創業
個人案例――想法、項目、創業者,三者會一起成長
敲黑板 劃重點
PART 5 投資和投資人
5.1 投資是創業項目的里程碑
5.1.1 創業融資就像爬樓梯
創業融資的不同階段
5.1.2 投資人給的是真金白銀
個人案例――不能等沒錢了再融資
敲黑板 劃重點
5.2 打動天使投資人的十個標簽
為什么投資人會"偏愛"某些項目?
5.2.1 四個字了解風險投資
5.2.2 如果你有這十個標簽,你更容易獲得投資
個人案例――拿不到投資的原因很多,拿到投資可能只要一個原因就夠了
敲黑板 劃重點
5.3 從項目估值到簽署投資協議
腳踏實地做項目,不能靠拍腦袋簽協議。
5.3.1 項目估值到底有幾種方法
創業公司常用的估值方法
5.3.2 為什么股份越來越少,價值卻越來越高
多輪投資中的股份稀釋示意圖
5.3.3 估值是"訂婚",離"結婚"還有這么幾步
個人案例――及時次簽投資協議
敲黑板 劃重點
5.4 陷阱與經驗――投資是一把雙刃劍
案例Ⅰ:丟失控股權的創業項目
案例Ⅱ:沒有技術優勢的項目
案例Ⅲ:撤資風波
個人案例――錢是解壓的還是加壓的
敲黑板 劃重點
PART 6 創業問答
6.1 無團隊,不創業
6.1.1 從朋友到創業伙伴
6.1.2 親兄弟也要明算賬
6.1.3 團隊不好帶怎么辦
6.2 不懂營銷,很難創業
6.2.1 對內也要營
6.2.2 從自我營銷到企業傳播
6.2.3 你不能不懂新媒體營
6.3 創業是一條布滿陷阱的路
6.3.1 有機會大但風險小的創業嗎
6.3.2 拿錢有風險,融資需謹慎
6.3.3 對賭,你賭得起嗎
6.4 創業是對創業者的好磨練
6.4.1 創業失敗有多可怕
6.4.2 創業者的自我修煉
6.4.3 創業是項目的提升,也是創業者的自我提升
后記
1.1 誰適合創業――用刨業評估計分表做個測試
創業就是做生意,但又不僅僅是做生意。
1.1.1 此創業非彼創業
創業字面上的意思是開創事業,所以任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工作都可以叫做創業。比如開辦工廠生產產品,開辦服務型商鋪服務顧客,開設網上商店從事批發零售業務等。大部分創業項目需要從頭開始、另起爐灶,但有些不需要,比如帶領企業內部的小部門披荊斬棘,開拓一個新的領域,也是創業,叫做"企業內部創業"。
但這些創業跟我們經常提到的"創業企業"不同。在這一輪創業大潮中,創業企業特指那些在技術、產品、商業模式、運營方法上有創新模式的企業。他們以更的方法替代原有競爭者,實現產品迭代升級,為用戶提供更便捷、更具性價比的產品和服務,并以此獲得用戶、投資和市場份額。這是我們這個時代創業企業的基本特征。
從這個意義上來看,街邊新開的小吃店算創業,但還算不上創業企業;企業內部創業算創業,但也算不上創業企業。所謂創業企業,有鮮明的創新性、有革新的顛覆性,而且因為跟資本市場緊密結合,很多創業企業也都有風險投資屬性。比如我們常說的BAT三巨頭(百度、和騰訊),都是因為有了創新的產品和平臺,顛覆了人們過去的使用習慣和消費習慣才受到用戶的歡迎。他們的出現,替代了市場上原有的生產者和服務者,也重塑了市場格局。而且他們都借助了資本的力量,大量的投入促成他們的迭代升級,迅速從一個新興事物變成市場霸主和"領頭羊",甚至成為行業獨角獸。
1.1.2 創業者,你是否有這七大特質
了解了創業企業的概念,也就比較容易衡量自己是否適合投入到創業中來。不是有錢、有閑、有沖勁就可以創業,更應該對市場的痛點、競爭的格局、行業的潛力、自己的優勢有一個綜合評估。那么具體來說,什么樣的人適合創業呢?或者說,滿足哪些特質更容易成為成功的創業者呢?
1.有創新的技術和方法
很多創業企業之所以能在市場上站住腳,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先的技術和方法。比如谷歌開發出好用的搜索引擎,帶給用戶更多方便,得到用戶的認可;蘋果制造出好用的蘋果手機,滿足了用戶對通信工具的需求,引發人們的追捧。大疆無人機掌握了無人機生產技術,提供高性價比的產品。這些優勢幫助他們成為行業先企業。
創新的技術和方法會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會成為未來競爭的技術壁壘。這也就是為什么在這一輪創業大潮中,科技企業比較容易成為創業明星的原因。在某一領域的技術突破會幫助企業脫穎而出,贏得用戶,也贏得投資人的青睞。 2.有創新模式帶來的先發優勢
顛覆性的改變不一定由技術進步推動。有時候,模式的創新也會帶來某種優勢。比如團購網站的鼻祖Groupon,開始就是聯合消費者向經銷商壓價的模式。這種模式并沒有太多的技術含量,但是相較于傳統的買賣雙方的交易模式,團購改變了供求雙方力量的對比,逼迫商家給消費者以實惠。所以這種創新商業模式很快風靡世界。
模式的創新并不像技術的創新一樣堅固。模式創新很容易被模仿,甚至被超越。ICQ是早期的即時通信軟件,但騰訊的OICQ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很快顛覆了原有模式;豌豆莢是早期的安卓應用商店,但360手機助手、騰訊應用寶很快追趕上來,占據了更大的市場份額。所以創新模式只有先發優勢而沒有優勢地位優勢,構建的競爭壁壘比較低。創新者要利用好時間空檔,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P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