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套圖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庫的配套成果,囊括了近20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傳承人、技藝本身及其承傳的社會文化環境等多方面進行了資料的整理、收集和分析,對我國當下民間美術和民間技藝的現狀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深入的總結。這一冊是關于老北京風俗泥塑的介紹,展現了老北京風情,也介紹了泥塑技藝的魅力。
本套圖書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庫的配套成果,囊括了近20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傳承人、技藝本身及其承傳的社會文化環境等多方面進行了資料的整理、收集和分析,對我國當下民間美術和民間技藝的現狀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深入的總結。
劉德欣 男 1999年畢業于東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油畫系
1999年至2004年在北京軍醫學院教育技術中心擔任動畫設計師和藝術選修課教師
2004年至今工作于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傳媒系
動畫專業教師,擔任《動畫基礎》《運動規律》《無紙動畫創作》《畢業設計》等課程教學,指導學生動畫作品多次獲獎
2007年到東方動畫公司企業實踐六個月
2013年到鐵皮青蛙動畫公司實踐一年
參與完成和正在進行多項校級院級課題,參與完成一項省部級課題,“三百項目”參與“非遺多媒體教學資源庫”素材采集整理和動畫作品制作的工作
教學工作同時不間斷繪畫創作。
及時章 傳統脈絡
泥塑的起源與發展歷史
老北京泥塑
吳德寅——老北京風俗泥塑傳承人
第二章 工藝特色
工藝特色概述
老北京風俗泥塑工藝流程
第三章 訪談實錄
對年節習俗的關注
北京行當的追憶與再現
吳德寅——熱愛生活的泥塑藝術家
第四章 作品欣賞
老北京的交通出行
老北京娛樂篇
老北京商市篇
老北京飲食篇
老北京風情篇
第五章 社會影響
老北京民俗文化的組成
老北京風俗泥塑與民俗文化
冬至老北京人應時的吃食是餛飩,就是說冬至零時晝夜在一年中的極短極長開始交替轉換,晝開始變長夜開始變短,冬至這天開始陽氣上升,文人墨客們將此時取之為“混沌”之時,以此諧音的“餛飩”就成了應時的吃食。老話兒有“吃了冬至飯,白晝長一線”。老北京民諺“吃了冬至飯,巧女多做一條線”。冬至過后白晝開始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