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工藝是我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玉器、絲綢、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為世界手工藝制品中的翹楚,在制作技藝和工藝美學諸多方面獲得過極高的成就。但是,在長時期的重道不重器的儒文化氛圍中,器物的制作一直被視為不登大雅之堂的雕蟲小技,在歷代的官方典籍的正史中,對于匠人們的成就與貢獻的記載極為難得一見,有也只是寥寥數語,或者干脆只字不提。
從藝術史的角度來看,泥塑和陶是人類最早的造型方式之一,而泥塑的發生應更早于陶。泥塑與陶所用的材料和成型方法基本相同,最主要的區別是,前者自然陰干,后者需入窯焙燒陶化。儒家的生死觀念是"視死如生",所以在埋葬死者時,往往也要準備一些生活的用具。帝王和富貴之家當然可以埋入大量死者生前使用過或喜愛的物品實物,而平民百姓家就只能用泥做些模型充數了,所以出土的泥塑和陶制品中多有房屋、廚具、獸圈及伎樂人物等造型,這些被稱為冥器。
潘嘉來,浙江杭州市人。主要學術活動,2000年七月出席第六屆全國攝影理論研討會,作題為《攝影的文化闡釋》的主題發言并榮獲[論文獎]。2002年十月,出席由中國美術學院、浙江大學和中國現象學專業委員會共同主辦的《現象學與藝術》國際研討會,提交了題為《從現象學
一、中國傳統泥塑縱模談
遠古的回音
寺廟中的彩塑造像
二、泥塑的主要流派和特色
造化眼前妙 須臾出手中——無錫泥塑及其技藝特色
"大阿福"和它的傳說
"手捏戲文"的產生與工藝
寫實傳神 趣美結韻——天津"泥人張"及其技藝特色
"泥人張"創始人張明山及傳人
精巧雅致 夸飾得體
——嵊州泥塑及其藝術特色
風格迥異 繁花紛呈
——各地泥塑巡禮
淮陽泥泥狗
北京風俗泥玩具
蘇州泥塑
其他地方泥塑介紹
三、泥塑的成型和上色
四、扎根于民間的藝術奇葩
黃土地的生命情結——代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