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獨辟蹊徑,在介紹中國氣候特點及其成因的基礎上著重分析中國氣候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關聯(lián)性,講述中國氣候與中國古代二十四節(jié)氣、中國人民的衣食住行及中醫(yī)科學等方面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頗具趣味性。
林之光,1936年1月生,江蘇太倉市人。1959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氣象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曾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1991-1994任《中國氣象報》總編輯。氣象學專著有《地形降水氣候?qū)W》,《中國氣候》(合著)等3部,發(fā)表中英文論文70余篇,成果曾獲省部級科研二等獎。92萬字的《中國氣候》(合著)曾在上海、臺北(繁體字版)和美國(英文版)出版。1992年開始獲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
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榮譽理事?!稓庀笾R》雜志編委會顧問??破罩饔小董h(huán)球涼熱》,《氣象萬千》,《氣象與生活》,《中國氣候及其文化影響》等約20余部(含主編),科普文章數(shù)百篇。作品曾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級獎勵。1990和2007年兩次被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評為“中國有突出貢獻的科普作家”,1996年被國家科委,中國科協(xié)授予“全國先進科普工作者”稱號。
近十余年來,致力于氣象學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間的研究,已有初步成果問世。
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形成外因看,實質(zhì)是“寒暑文化”(代序)
及時章 氣壓與季風
一、中國冬夏季節(jié)氣壓場的分布和形勢
二、中國季風氣候及其成因
三、季風氣候?qū)χ袊闹饕绊?/p>
第二章 中國的氣溫
一、中國(最冷)1月平均氣溫分布
二、中國冬季是世界同緯度上最冷的國家
三、中國冬季中最冷的地方——“北極村”漠河
四、中國(最熱)7月平均氣溫分布
五、中國夏季氣溫較高的地方——新疆吐魯番盆地(火爐高溫)
六、中國夏季最悶熱的地方——長江中下游地區(qū)(蒸籠高溫)
七、“冬冷夏熱春秋急”——中國平均氣溫年較差分布
八、“早穿皮襖午穿紗”——中國平均氣溫日較差分布
第三章 中國的四季
一、四季如何劃分
二、四季哪天開始
三、中國四季短長
四、中國四季更替世界最鮮明
第四章 地形對中國氣溫的主要影響
一、“高處不勝寒”——海拔高度對氣溫的影響
二、四川盆地孤立無霜區(qū)——地形影響氣溫的世界奇跡
三、四川盆地“沒有海洋的海洋性氣候”——地形對氣溫年、日較差的影響
第五章 中國的降水
一、從“雅州天漏”說起——中國年平均雨量分布
二、中國年雨日、年雨時分布
三、中國的暴雨
四、中國的降雪和積雪
第六章 中國的雨季和旱季
一、華北春旱和江南春雨
二、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江淮梅雨
三、夏雨與伏旱
四、秋高氣爽與秋雨綿綿
五、中國冬季中最鮮明的晴雨對比區(qū)——川西、云南VS四川盆地、貴州
六、“風調(diào)”才能“雨順”
七、中國豐富多彩的雨旱季節(jié)類型
第七章 地形對中國降水的影響
一、沙漠地區(qū)有森林——海拔高度對降水的影響
二、森林緯度帶上的沙漠——坡向?qū)邓挠绊?/p>
三、金沙江河谷的“西南干旱中心”——多重山脈背風坡
減雨效應疊加造成的中國氣候奇跡
四、中國的局地性基隆冬雨區(qū)——地形坡向改變雨季
五、拉薩和四川盆地的典型夜雨——地形對降水日變化的影響
第八章 中國的風速、濕度和蒸發(fā)
一、中國平均風速和大風日數(shù)的分布
二、“山高風大”——海拔高度對風速的影響
三、山隘、海峽大風多——地形形狀對風速的影響
四、山谷風、坡風、冰川風和焚風——地形制造的
形形色色地方風
五、中國相對濕度和水汽壓的分布
六、中國的蒸發(fā)量和干燥度
第九章 中國的云量和日照
一、中國年平均云量分布
二、中國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和日照百分率分布
三、“蜀犬吠日”和“天無三日晴”考
四、昆明和貴陽——兩個有氣象意義的地名
五、拉薩“日光城”
第十章 中國的霧、雷、雹、霜、凇和沙塵暴
一、中國的霧
二、中國的雷暴
三、中國的冰雹
四、中國的霜日、初終霜凍期和無霜期
五、中國的沙塵暴
六、中國的雨凇和霧凇
第十一章 中國氣候區(qū)劃
一、中國氣象局的中國氣候區(qū)劃
二、國家氣象局主持完成的中國農(nóng)業(yè)氣候區(qū)劃
三、中國南北方自然分界線問題
第十二章 寒寒熱熱度春秋
——中國氣候影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
第十三章 中國氣候?qū)ξ覈?、食、住、行、民間體育競
等文化的影響
——中國氣候影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二
一、鮮明多樣的氣候,豐富特殊的衣飾(衣飾文化
二、“南稻北麥”、“南甜北咸”、川湘愛辣(飲食文化
三、南床北炕、南敞北閉、“春捂”和“陰暑”(居住文化
四、“南船北馬”、古驛道、風雨橋(交通文化
五、“南龍舟、北賽馬”,“水嬉與冰嬉”,“南拳與北腿”
(民間體育競技文化
第十四章 中國氣候與二十四節(jié)氣文化
——中國氣候影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三
一、漢語“氣候”源自二十四節(jié)氣
二、二十四節(jié)氣在中國古代的重要性超過“四大發(fā)明”
三、節(jié)氣名稱和排序不符氣候?qū)嶋H,是存在的主要問題
四、二十四節(jié)氣正以“中國歲時節(jié)令文化”形式繼續(xù)發(fā)展
第十五章 中國氣候與中國園林文化
——中國氣候影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四
一、北方園林與南方園林——地理氣候?qū)@林的影響
二、“我欲四時攜酒去,莫讓一日不花開”——鮮明四季變化
對中國園林的影響
三、揚州“四季假山”——中國用假山反映鮮明四季變化
的園林
四、光、影、聲、香——天氣風雨本身亦美景
五、中國園林正在走向世界
第十六章 中國氣候與中國古詩詞文化
——中國氣候影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五
一、春:“二月春風似剪刀”與“春風不度玉門關”
二、夏:“萬國如在烘爐中”與“如坐深甑遭炊蒸”
三、秋:“萬里悲秋常作客”與“霜葉紅于二月花”
四、冬:“寒者愿為蛾,燒死被華膏”與“自恨不如雞有毛”
第十七章 中國氣候與中醫(yī)、中醫(yī)養(yǎng)生文化
——中國氣候影響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六
一、中醫(yī)與陰陽五行學說
二、天人相應因時治病
三、“順四時而適寒暑”——中醫(yī)養(yǎng)生總原則
四、古人養(yǎng)生講 求順,“春捂秋凍”無此說
五、為什么中醫(yī)只能誕生在中國
六、中醫(yī)也需要發(fā)展
后記
1995年11月,我作為科學顧問隨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到號稱“北極村”的黑龍江漠河拍攝氣象專集。馮村長家就是比較高級的典型口袋式民居,幾乎全木結(jié)構(因此又稱木格楞房),號稱百年不壞。居家主要用堂屋中兩側(cè)的火灶取暖,火灶的灶膛與堂屋兩側(cè)的火墻及兩側(cè)臥室中的火炕相連。平時做飯、燒水、熬豬食,同時也就是在燒火墻和燒炕取暖?;饓涂坏蓝际怯么u砌成的空心體。為減少門窗的熱量損失,門窗都做成雙層的(外窗上還要蒙上透明塑料膜保暖)。雙層門窗間相隔約1米之多,所以兩層窗戶間的窗臺上放了多盆絹花。進門后要先關外門,再開內(nèi)門。一旦讓冷空氣直入,室內(nèi)立刻會生起半屋子云霧來。房子的外墻用橫排粗方木,外糊泥土,隔熱性能良好。屋頂則主要靠約40公分厚(壓實后)的木屑保暖。
……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這個商品不錯~
很不錯的書,值得一看!
這本書還不錯,值得一讀,推薦購買
這個商品不錯~
交流很愉快,發(fā)貨很快。呵呵,我也不含糊,付款也快,希望喜歡!
其他老師推薦的書,閱讀中
非常滿意,很喜歡
中國最好最大最全的中文圖書網(wǎng)站,一流的品質(zhì),一流的服務,一流的物流配送。
不錯~
挺好
書很好
好評
更加易懂,更加接近生活
整體感覺不錯,內(nèi)容也行,紙質(zhì)還可以
深入淺出,結(jié)合了生活實際。適合學生和大學學生看
不錯的書,是我們應該了解的。買書就要買大師寫的。
很有意思的書,看待氣候問題的角度很有趣。值得一看。發(fā)貨速度很快
目前看了最后的部分,作者的文筆很好;之前看過一本《歲時》,印象最深的是冬春季節(jié),而這本書印象最深的是夏季,各種詩文信手拈來,文雅中夏日酷暑也恬淡了些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