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現擔任國內某貿易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在商界縱橫馳騁二十多年。經商之余潛心研究商業領域成功者的經歷,并結合自己的實踐和感悟,為無數讀者奉上了開啟美滿人生之門的金鑰匙。
及時章 謀錢策略:錢從智慧中來 1
抓住賺錢的機遇 2
金錢仿佛燦爛的陽光 6
錢,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9
風險,其實是財富的代名詞 13
透過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17
像富人一樣思考 20
以懷疑的眼光看待事情 24
要發財,從改變自己開始 26
有遠見才能決勝千里 29
與人為善,聲名永存 33
和氣才能生財 35
第二章 算錢策略:把錢的觀念記在心里 39
你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 40
真正的成功者,應該是征服自己的高手 44
用心理暗示牽著顧客的鼻子走 48
第三章 掙錢策略:擅長把機會變成財富 51
做生意不可感情用事 52
注重數字,習慣數字 57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60
競爭意味著適者生存 63
多思考,地找到奮斗的方向 66
盡力幫助別人 70
從小就注重財富觀念的教育 73
有錢一起賺 77
抓住細節就抓住了機遇 80
敢想才敢做 83
第四章 贏錢策略:讓別人從口袋里自愿掏錢 85
金錢不是高不可攀的圣物 86
用利益使對方為自己著想 88
賺錢的關鍵:女人和嘴巴 91
重視每一個人 96
重視契約,重視聲譽 100
生意就是生意 103
幽默具有無法替代的力量 106
以小利獲大利 108
只要值得,就要去冒險 110
第五章 變錢策略:不怕錢少,就怕辦法少 113
賺錢靠智能,不是靠學歷 114
書是一切智能的根源 117
學識淵博的雜學博士 121
藏在信息里的錢 124
不吃做種子的小麥 127
把握忍耐的尺度也是一門藝術 129
善用資源 132
第六章 管錢策略:看緊自己的錢袋 137
不要怕別人說你吝嗇 138
控制花錢的欲望 142
會賺錢也要會理財 144
第七章 用錢策略:該花的錢一定要花出去 147
摳錢一生窮 148
胡亂借錢給別人,等于是花錢買敵人 153
活用資金,以錢賺錢 156
借機遇賺錢,成就自己 160
第八章 談判策略:得理不饒人 163
做好準備,不要臨時抱佛腳 164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167
多備幾套談判方案 169
選擇合適的談判時機 171
做好記錄 175
第九章 誠信觀念:猶太商人立足的根本 177
一諾千金,信用至上 178
誠實是立足的根本 180
誠實,是世界的支柱 183
信用比金錢更重要 186
守信用,生意才能做長久 189
第十章 猶太人系統的致富秘訣 195
生存哲理 196
自強不息 199
確立目標 202
錢的觀念 204
愛惜錢財 207
兩大財源 209
不作存款 212
善用外語 215
巧于謀算 218
和氣生財 221
忍耐制勝 224
時間觀念 226
積極進取 229
自我挖潛 232
精于借勢 235
厚利適銷 237
以善為本 240
顯示部分信息
及時章 謀錢策略:錢從智慧中來
抓住賺錢的機遇
抓住好東西,無論它多么微不足道;伸手把它抓住,不要讓它溜掉。
安德烈 邁耶本來是一個生活艱辛的巴黎印刷推銷員的兒子,為了養家糊口,1914年他16歲時離開學校,成為巴黎證券交易所的一名送信員。這年夏天,邁耶撞上了他的及時次好運。他的姐夫受雇于巴黎的一家小銀行——鮑爾父子銀行。及時次世界大戰爆發后,他的姐夫應征入伍了,邁耶趁機申請并接替了姐夫的職位。這不僅使他從此闖入了銀行界,而且由于戰爭造成的金融人員大量流失,使他在16歲時就得以自由地學習這個行業中的知識。很快,鮑爾父子銀行有個精明的年輕人的消息就傳播開來了。
1925年,拉扎爾兄弟銀行的老板大衛 韋爾看上了安德烈 邁耶,他認為邁耶是個可造之才。這年,邁耶27歲。大衛 韋爾問他,是否愿意加入拉扎爾兄弟銀行。邁耶很感興趣,但他有一個問題:我多久才能成為合伙人?大衛 韋爾未明確回答,邁耶也就婉拒了他的邀請。
一年后,大衛 韋爾重提此事,并提出一個建議:邁耶可以有一年的試用期,如果他的表現出色,那么一年后邁耶就可以成為合伙人。反之,邁耶就得離開拉扎爾兄弟銀行。這次邁耶立即接受了。
1927年,邁耶如愿以償地成為拉扎爾兄弟銀行的合伙人。但是,邁耶并沒有滿足這個成就,他的追求是想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的銀行家:為公司出謀劃策,安排交易,籌措款項,同時為銀行尋找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邁耶認為這種意義上的銀行業務才是作為一個銀行家的主要活動。
1928年,邁耶的機遇來了——拉扎爾兄弟銀行在這年成為雪鐵龍汽車公司的主要股份持有者。當時,雪鐵龍公司首次向法國汽車工業引進了賒銷汽車的辦法,這種辦法是通過雪鐵龍公司的一家子公司——索瓦克賒銷汽車公司來實施的。
但是,雪鐵龍公司的老板只把“索瓦克”當做他的汽車促銷工具,而邁耶馬上想到了“索瓦克”的更多用途,比如賒銷家用器具,甚至房產,他建議由拉扎爾兄弟銀行聯合另外兩家銀行買下“索瓦克”,把它變成一個業務范圍寬廣的消費品賒銷公司。“索瓦克”的轉手,使雪鐵龍公司不必再為開辦這家公司提供資金,這對于資金來源相當吃緊的雪鐵龍公司來說,是備受歡迎之舉。
在而立之年,邁耶成功地策劃了他的及時筆大買賣。
邁耶四處活動,他眼界挺高,找到了兩家強有力的合伙者,一家是商業投資托拉斯,當時全美的消費品賒銷公司之一。另一家是摩根公司,世界上最負盛名的私人銀行。他們每家都答應購買1/3的股份。
合作伙伴找到了,接下來就是尋求使用“索瓦克”作為其銷售機構的商業客戶,他幾乎立刻就與著名的電器制造公司凱爾文 耐特簽訂了合同。“索瓦克”開始運轉,它給投資者帶來了持續不斷的滾滾利潤,即使在經濟大蕭條時期依然如此。時至今日,它仍財源不斷,實力強大。
通過“索瓦克”的成功,金融界都知道了邁耶是一個成熟的銀行家,他不僅能提出一個宏大的構想,而且還表現出了使這個構想得以實現的決心……
由此看來,“命運”與“機遇”的含義的確是大不相同的,“命運”講的是先天的決定與后天的選擇之間的關系,以及由于兩者的關系所造成的不同的人生狀態。“機遇”講的是選擇,是對自己人生道路的把握。運氣是偶然的,誰能抓住這撞上門來的“機遇”,就不是偶然的了。機遇只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那些有抱負的人、那些有超常耐力的人。因此,機遇又是自己爭來的,安德烈 邁耶的成功正說明了這一點。
根據自己所處的環境、自己所具備的條件和優勢,對自己人生的理智設計及運作,這就是“機遇”的內涵。你選擇得,把握得及時,設計和運作得當,你就會獲得成功;如果這種選擇、設計和把握恰好跟上了時代的潮流,跟上了市場的發展,那就是你的運氣來了。我們常說,“運氣來了,擋都擋不住”,說的大概就是這種情況。
伯納德 巴魯克是著名的美國猶太實業家、政治家和哲人,20多歲就已經成為知名的百萬富翁。同時,他在政壇上也呼風喚雨。1916年,他被美國總統威爾遜任命為國防委員會顧問和原材料、礦物和金屬管理委員會主席,時隔不久又被任命為軍火工業委員會主席。
1946年,巴魯克的政績又躍上一個新臺階,他有幸成為美國駐聯合國原子能委員會的代表。這一年,他提出了建立一個控制原子能的使用和檢查所有原子能設施的國際的著名計劃——“巴魯克計劃”。
和大多數猶太商人一樣,巴魯克在創業伊始也歷盡千辛萬苦。正是因為他擁有一雙善于發現事物之間聯系的眼睛,在常人看來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巴魯克卻能發現它們之間存在的聯系,并從這種聯系中找到屬于自己的生意機會。
1899年,即巴魯克28歲那年的7月3日晚上,巴魯克在家里忽然聽到廣播里傳來消息說,美國海軍在圣地亞哥將西班牙艦隊消滅,這意味著持續很久的美西戰爭即將告一段落。
7月3日,這天正好是星期日,第二天即7月4日,也就是星期一,一般來說,證券交易所在星期一不營業,但私人的交易所則依舊工作。巴魯克馬上意識到,如果他能在黎明前趕到私人交易所買進股票,那么就能大賺一筆。
在19世紀末,適合跑長途的交通工具只有火車,但火車晚上不運行。在這種讓人干著急的情況下,巴魯克在火車站個人承包了一列專車,火速趕到私人交易所,做了幾筆讓人羨慕的股票生意。
不敢冒險的人就沒有福氣接受命運恩賜的財富。猶太人是天生的冒險家,他們在危險中自由地暢行,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冒險意味著猶太人在任何時候都喜歡主動出擊,不讓自己陷入被動的局面。他們在商場中投機屢屢成功,這要歸功于他們對機遇的大膽把握。
猶太智慧
商業領域從來不是平靜的港灣,那些不敢冒險、不善于冒險的人,即使命運給了他們成為富翁的機會,他們也不敢接受,這也是他們缺乏商業素質的表現。
金錢仿佛燦爛的陽光
金錢是的陽光,它照到哪里,哪里就發光。
人們都在問,猶太人的生命力為什么會如此頑強,歷經劫難而不滅亡?有人認為,答案或許就是一個字:錢。
猶太人認為,錢不過是交易時的一種符號和媒介,我們看見、觸摸到的只是錢的暫存形式,并不是錢本身,錢的最純粹形式是信用,它在銀行存取、轉賬的過程中存在,但誰也沒見過信用長得什么模樣。況且,錢并不就等于財富,黃金也好,鉆石也好,都只是代表財富的原始形式而已。
在很多人眼中,紙幣才能算是真正的錢。事實上,紙幣只是一種信用符號,對紙幣的認可,其實是對某個發行紙幣的國家信用的肯定。例如你買美元,事實上是買對美國發行美元能力的肯定;而你拿美元去消費或交易,人家會收美元,也代表人家相信你手上拿的美元紙鈔,可以得到美國政府的肯定和保障,可以換取等值的物品或其他貨幣,而不只是一張紙。
這樣的觀念或許令人大感意外,其實,這種意外只能證明:那些感到意外的人,尚未達到猶太人看待錢的那種超然的境界。
在著名的猶太銀行家中,倫敦的哈姆勒、紐約的貝爾蒙特、柏林的布萊希羅德都信奉了基督教;北美獲利的出版商——紐豪斯報館的所有人塞繆爾 紐豪斯,只聘用非猶太人的編輯或發行人員;甚至那些已經在全美知名大學中獲得學術地位的猶太人學者,也有許多人已不再把自己視為猶太人了。
然而,世人仍把他們都視為猶太人,而且根本不理他們的宗教信仰是否發生過變化。相反,或許從這種為爭取成功,而不惜犧牲其他價值的行為上,人們找到了界定猶太人的標準。
這意味著,在生物學基因不足以界定猶太人的民族身份,甚至是宗教信仰也不足以界定猶太人的文化身份,而必須從他如何追求成功,如何對待金錢的態度上去認定。
自從猶太人大規模流亡以來,盡管從數量上說,猶太人普遍與一般民眾一樣,較多地從事農工畜牧的生產活動,但作為寄居城市的獨特生存群體,猶太民族始終保持著商人民族的身份。
當然,這是有著特定歷史背景的。在相似的社會條件下,如亡國或受迫害等,生存下來的民族,決不僅僅是猶太民族一個,但唯有這個民族走上了專業商人民族的道路,而且還極其順利,盡管屢遭驅逐甚至殺戮,被一再剝奪得兩手空空,但只要有機會,猶太人就可以透過商業活動,或任何和錢打交道的活動迅速崛起,在繁榮當地經濟的同時,自己也富裕起來。
猶太人就像沙漠中一顆曬干的種子,只要一場小雨,馬上就會萌芽而茁壯成長起來。甚至可以打比方說,如果一個地方的商業就像一顆曬干的種子,只要猶太人的春雨一到,馬上就會繁茂起來。中世紀歐洲各國就是借猶太人的力量來發展商業,尤其是法國,竟在200年中六次招徠猶太人又六次驅逐猶太人,猶太人簡直成了他們發展本國商業招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提款機。
從這個層面來看,我們可以發現猶太人能夠生存下來的關鍵:只要有錢流通的地方,就自然地需要猶太人,大家少不了他們,因為大家都需要他們的財富。
猶太智慧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金錢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對于生存來說,它是必不可少的;對于精神的追求,可以憑借它成就大事,是人們成功的標志。
錢,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金錢平等,因此,人格平等;懷有賺大錢的欲望是好的。金錢對于任何人來說,都是平等的,它沒有高低貴賤的差別。
有一位演講者在一個公開的場合演講。為了證明人在任何時候都要看得起自己,他拿起了50美元紙幣,高舉過頭頂。
“看,這是50美元,全新的50美元。有誰想要?”他高聲問道。結果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
然后,他把這張紙幣在手里揉了揉,紙幣變得皺巴巴的了,然后又問觀眾:“現在還有人想要這50美元嗎?”
所有的人又舉起了手。
他把這張紙幣放在地上,用腳狠狠地踩了幾下,紙鈔已經變得又臟又爛了。他又拿起這張紙幣問:“現在還有人想要嗎?”
結果還是所有的人都舉起了手。
于是他說:“朋友們,錢在任何時候都是錢,它不會因為你揉了它,你把它踩爛,它的價值就會有任何的變化,它依然可以在商店里消費,它永遠都是有價值的。”
為什么那張紙幣在演講者的手里揉皺了,被踩臟弄破了,還是有人想要它呢?因為,紙幣就是鈔票,紙幣是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的,它不會因為受到了什么待遇就有所差別,它還有和以前一樣的價值,和其他等值的紙幣的價值是一樣的,只要它們的價值一樣,紙幣都是平等的。
猶太人不怕生意難做,即使對于最小的生意他們也不會放棄的,因此,在他們的經商歷史中,他們喜歡把“金錢不問出處”這句話掛在嘴上。
錢是貨幣,是一個人擁有的財富多少的標志,它本身不存在貴賤問題。猶太人的賺錢觀念和我們的傳統觀念不一樣,他們絲毫不認為拉三輪車、扛麻袋就低賤,而當老板、做經理就高貴,他們認為錢在誰的口袋都一樣是錢。
由于對錢保持著一種平常的心態,甚至把它看得如同一塊石頭、一張紙,猶太人才不會把錢視若鬼神,不把它分為干凈或骯臟,因此,他們獲取它、失去它的時候,也不會痛不欲生。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平常心,使得猶太人在驚濤駭浪的商海中馳騁自如,臨亂不慌。
賺錢有術的猶太人數不勝數,以放債發財的亞倫,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位移居英國的猶太人從打工開始,就用積蓄的一點小錢做些小生意。
由于生意的擴大,他需要資金周轉,不得不向錢莊或銀行借錢。他在借錢的過程中發覺,向別人借錢的代價確實太高,這種代價往往與商業經營獲得的利潤相差無幾。他想,自己辛辛苦苦賺錢付給銀行,而且
顯示部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