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分為三章。及時章是生態建筑概論,其中又分為9個小節,從理論的角度闡述生態建筑的產生、生態建筑的概念、特征,生態建筑的發展等內容。第二章是生態建筑技術,分為5個小節,從實踐的角度介紹相關的生態建筑技術。第三章是生態建筑設計實踐,通過國內外節能12個經典建筑設計案例,加強讀者對生態建筑理念和生態建筑技術的理解和認識。
本書可以作為普通高等院校建筑學、城市規劃和環境藝術等專業的教材或教學參考書,也可供相關專業的設計與技術人員作為入門教材學習。
及時章 生態建筑概論
及時節 建筑與地球生態環境
第二節 生態建筑學的產生
第三節 生態建筑的概念與特征
第四節 生態建筑、綠色建筑、可持續發展建筑的概念
第五節 生態建筑設計原則
第六節 生態建筑技術分層
第七節 傳統低技術生態建筑
第八節 生態建筑的國際發展進程
第九節 我國生態建筑進展
第二章 生態建筑節能技術
及時節 建筑選
第二節 建筑維護結構
第三節 采光技術
第四節 自然通風
第五節 可再生能源利用
第三章 生態建筑設計實踐
及時節 世博萬科館——廢舊材料的運用
第二節 首都機場T3航站樓
第三節 滬上·生態家
第四節 日月壇·微排大廈——全球較大的太陽能辦公大樓
第五節 世博零碳館
第六節 新疆"阿依旺"式農村節能住宅
第七節 昆明云電科技園
第八節 昆明世博生態城IN的家綠色創新新設計
第九節 公眾參與廢物利用——土船住宅
第十節 日本"零排放住宅"
第十一節 丹麥"綠色燈塔"
第十二節 清華大學環境能源樓——中意合作的生態示范性建筑
"生態"一詞.現在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狀態。系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環境下生存和發展的狀態,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其中"生物"包括人、動物、植物和微生物。把生態和建筑結合在一起自然就會有相應的兩種解釋:一是指"用生態的方法或理念來進行修建或營造活動":二是指"生態的建筑物"。
生態建筑學的理論出自于外國學者.關于其概念最初也是來自于外文。在翻譯的過程中國內學者由于其自身在學術上的理解和見識的不同。對生態建筑也就有了不同的解釋。所以我們可以從各種文獻上看到不下幾十種關于"生態建筑"的定義。現在比較公認的也是近期《現代漢語詞典》里收集的定義為:"根據當地自然生態環境,運用生態學、建筑學和其他科學技術建造的建筑:它與周圍環境成為有機的整體,實現自然、建筑與人的和諧統一。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二、生態建筑的特征單從生態建筑概念那兩句話、近百字的解釋中很難理解生態建筑的真正內涵。要更多地走進生態建筑。需要對生態建筑的特征有所了解。其特征可以概括為以下五點:
(1)生態建筑的"建筑"范疇。生態建筑活動所涉及的基本內容與常規建筑活動相同,但它相對于常規建筑而言。還要關注建筑活動對資源、環境、生態以及人類健康生存的影響。常規建筑活動的基本內容包括建筑選址規劃、場地設計、建筑布局以及外環境和景觀設計等基本內容。這些內容也是生態建筑活動涉及的基本內容.只不過在考慮這些內容時。是基于更高的認識水平、更廣的范圍和更適宜的技術手段。
……
很不錯~~
包裝差就那么比薄薄一層紙
也是給老師買的,性價比挺好的,老師表示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