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作者黃宗源的個人作品集,主要是他的繪畫作品《犀牛的故事》,講犀牛一家的故事,充滿了童趣和對人文關懷,此外還選了他的兩部小說作品和兩篇論文。這些繪畫和文字,充分展示了一個天才少年的才氣和社會情懷。
書中還附錄了作者的父母劉劍梅老師和黃剛老師寫兒子成長的兩篇文章,用細節展示了一個自閉癥兒童如何成長為少年天才的心路歷程,分享了很多培養孩子的各種方式方法,值得很多家長借鑒和學習。
◎一個自閉癥兒童如何成長為一個少年天才
◎父母必須要學習的培養孩子的一些智慧
◎劉劍梅作序,閻連科,余華,遲子建,梁鴻推薦
黃宗源(Alan Z. Huang),1999年5月18日出生在美國馬里蘭州華盛頓郊區,金牛座,父母均為北大畢業后赴美留學然后定居和工作在美國的中國人。先后就讀于馬里蘭州Potomac地區的Wayside小學和Hoover中學,13歲時隨家人遷往香港,目前就讀于Hong Kong Academy (香港書堂)國際學校。黃宗源自小喜歡繪畫和讀書,在小學和中學期間均在繪畫、拼寫和讀書比賽中獲得學校和州里的獎項。
Alan從小就喜歡畫畫,但是從來沒有受過嚴格的美術科班訓練,只是自己隨意地畫,自由地畫。每個孩子都是一個藝術家,這話一點都沒錯,因為孩子眼中的世界充滿了童心,從純凈的心靈里折射出來的世界當然都是“杰作”。
這本書里收錄的畫作都是Alan十六七歲時的作品,基本上都是他利用課外時間畫的。畫畫對于他來說,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每天只要一完成學校的功課,他就會馬上讀自己喜歡的文史哲的書。如果還有時間,他就埋頭畫畫。別的孩子也許喜歡電子游戲,對于Alan來說,畫畫是他緊張的學習生活的“調劑品”,是他創造力的體現。
Alan的畫已經懂得如何表達他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了。雖然素描和透視法還有待提高,可是他在構圖、色彩和思想表現上已頗有自己的特點了。他的《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沖突》(Reason vs Emotion), 表現他自己常常在所愛的感性的創作世界和世俗社會要求的理性世界中糾結和徘徊。許多朋友看了這幅畫,都有深深的共鳴,因為每個人在面對紛爭的世界時,都有徘徊、猶豫和掙扎的瞬間。Alan雖然只是表現他自己的“內宇宙”,表現一個個體內心的彷徨和掙扎,但是他的畫傳遞出一種奇妙和莊嚴的宗教儀式感,卻與最普遍的人性困境相通。香港理工大學的文科研究生徐雨霽半夜看了Alan的這幅畫,居然睡不著,不僅寫了詩,還寫信告訴我:“劉老師,我看了Alan弟弟這張畫之后,真的非常感動。理性和感性的掙扎,一旦得到具體的呈現,我真的感受到一種釋然的快感。弟弟的這幅畫讓我想到了自己的生活,我的內心極度感性,但我知道,世俗生活的理性規范又不得不讓我去做一些必需的事情。Alan的畫中那兩只齒輪之眼,或許就是所謂的‘不在場’的監視——它看著我在感性和理性的斗爭之中體驗一種生活下沉的質感,我們都生活在一種前設而又已知的掙扎之中,但那一半感性的層面依舊給了我一種徹底的喜悅。齒輪是艱難的博弈,也是必然的循環。我真的太愛這幅畫了,它給了我現在去思考自己生活方式的一個出口。”
Alan的另一幅畫《逆著時間的意志,通向天堂》(Reaching Paradise Against the Will of Time) 表現他理想中的天堂是一個允許他自由創作的地方,在那里,他不用被老師改造,被父母改造,被社會改造,而是可以像天使一樣,拍打著雙翼,自由地飛翔,自由地寫作和畫畫。當然通往天堂的階梯,是由書鋪墊的——也就是說,他理想中的天堂是要通過勤奮讀書才能達到的。書的路徑下面,堆滿了標志著時間的鐘,一是說明他要抓緊時間,二是他苦于沒有時間,不能全心全意地讀他喜歡的書籍。他現在要準備很多考試,這些都不是他真正喜愛的,他真正喜愛的是讀世界人文經典,他最愛讀的書是卡夫卡、加繆、陀思妥耶夫斯基和尼采等世界大師的書,所以他總是感慨他沒有足夠的時間。如何逆著時間前行,是他現在思索的問題。他畫的那些扁平的鐘,受了達利(Salvador Dali)的影響。可以說,Alan對空間的把握很自由,有超現實主義的夢境感,但是又極其真實地再現了他現在的內心想法。
一個小男孩眼里的人性惡》(Little Boy’s perceptions of Human Evils)在構圖和隱喻筆法上與畢加索的《格爾尼卡》(Guernica)有相似之處。Alan小時候讀過一套講述人類歷史暴君的故事書系,叫《邪惡歷史》(Wicked History)。他跟我說,人類有“幽暗意識”和“黑暗的心”,所以面對歷史的時候,我們也一定要面對人性的幽暗意識,才懂得從歷史中學到教訓。在我看來,Alan有人類視野,對人性的復雜性很早就有思考。畫中所有邪惡的人都是盲目的,都被自己貪婪的欲望所支配,所以整幅畫寓意很深刻,是人類的“變形記”。那個被紅布蒙住眼睛的形象,讓人不由得聯想起崔健八十年代在唱《一塊紅布》時的情景。當然,Alan一點都不知道這段故事,也不知崔健是誰,這只是一個巧合而已。
失敗》是Alan受到挫折后的心境的呈現。一個男孩的墜落和失控的姿勢,周圍似乎響起來一陣心碎的如同玻璃破碎的聲音——依舊是內心瞬間的定格,動作和聲音依稀可見。Alan所有的構圖都是他的原創,但是因為他非常熟悉西方藝術史和一些名家的畫作,他也會從藝術史中去尋找他的靈感。比如他曾經告訴我,他受到Salvador Dali, Freda Kahlo, Francis Bacon等西方畫家的影響。Alan其他的畫基本上取自于他讀完一些世界名著后的思考,比如《大法官》出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大法官與耶穌的對話,這也是世俗理性和上帝神性之間的著名對話;比如《西西弗斯的困境》出自加繆的《西西弗斯的神話》,表現人生的荒謬感,旁邊那只鳥象征著自由,與被無意義的周而復始的勞作所束縛的西西弗斯,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可以說,Alan的繪畫習作有深刻的內涵,這些都得益于他平時大量的對中西人文書籍的閱讀。
一位美國加州的畫家老師看了Alan的畫,寫信評價道:“可造之才!沒學過繪畫技巧,所以不受拘束,放得開。難得的是他的概念構圖,有思想,有創意。學生補繪畫技巧容易,補思想與其他部分難。藝術家靠綜合素質,決定創意的是思想,不是繪畫的技巧。”還有一位紐約的畫家朋友說:“劉老師,您公子的畫作非常精彩!藝術性和思想性并重,表達能力與作品深度兼備。應該鼓勵他繼續創作。”中國當代作家蘇童也評價道:“真的可以考慮讓他以后在繪畫上發展,現在已經天才畢現了,我也很興奮。”
我知道Alan將來在繪畫的道路上還需要好好努力,他在技巧上還需要多多提高,但是他較大的長處是有創意,有屬于他自己的思想,懂得展現出豐富和復雜的“心像”和心理場,以及他對世界的主觀投射。一個真正的藝術家,需要綜合的素質,包括思想、文化情感的積累與沉淀。我相信,熱愛讀書和繪畫的他,將來一定會邁向他心目中那個擁有大自由和大自在的創作天堂。
書真的不錯,價格也不貴,性價比高!
博大精深,品質不錯,值得收藏。
幫別人買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