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主要研究國際商品交換的具體運作過程,是一門具有涉外活動特點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都很強的應用型學科。本書根據“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理念,突出教學項目化和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按照國際貿易的業務流程(業務聯系→交易磋商→簽訂合同→履行合同→業務善后)進行編排,構成了以工作項目為主線,以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教學內容,理論部分體現精練、務實的特色;實務操作部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體現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使學生初步掌握在我國對外貿易的方針政策指導下,進行國際貨物買賣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也體現了知識的新穎性,特別是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下,EDI手段的運用,以及信用證電子交單增補規則的相關內容,都在本書中得到的遵從和體現。 本書既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商務英語等專業的通用教材,也可作為外貿業務人員的培訓教材或參考資料。
“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主要研究國際商品交換的具體運作過程,是一門具有涉外活動特點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都很強的應用型學科。本書根據“工學結合”的高職教育理念,突出教學項目化和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按照國際貿易的業務流程(業務聯系→交易磋商→簽訂合同→履行合同→業務善后)進行編排,構成了以工作項目為主線,以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教學內容,理論部分體現精練、務實的特色;實務操作部分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體現實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使學生初步掌握在我國對外貿易的方針政策指導下,進行國際貨物買賣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也體現了知識的新穎性,特別是在電子商務的環境下,EDI手段的運用,以及信用證電子交單增補規則的相關內容,都在本書中得到的遵從和體現。本書既可作為高職高專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營銷、物流管理、工商管理、商務英語等專業的通用教材,也可作為外貿業務人員的培訓教材或參考資料。
項目一貿易準備1
任務一國際貿易政策與慣例1
一、 國際貿易2
二、 國際貿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3
三、 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5
四、 國際貿易慣例7
任務二國際貿易業務流程7
一、 交易前的準備工作8
二、 交易磋商10
三、 合同的簽訂與履行16
項目小結]17
習題]18
項目二商品標的條款20
任務一商品的名稱和品質20
一、 商品的名稱21
二、 商品的品質22
任務二商品的數量和包裝26
一、 商品的數量計量27
二、 商品的包裝31
項目小結]35
習題]36
項目三商品價格核算38
任務一貿易術語38
一、 貿易術語的含義與作用39
二、 關于國際貿易術語的主要國際貿易慣例39
三、 《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中術語的使用解釋41
任務二具體商品價格核算50
一、 商品價格概述51
二、 進出口商品價格核算54三、 主要貿易術語的價格換算55
四、 出口效益核算56
五、 傭金和折扣57
六、 合同中的價格條款59
項目小結]60
習題]60
項目四國際貨物運輸63
任務一國際貨物運輸方式63
一、 海洋運輸64
二、 鐵路運輸67
三、 航空運輸68
四、 公路、內河和郵包運輸69
五、 集裝箱運輸和國際多式聯運70
六、 選擇運輸方式應考慮的因素73
任務二裝運條款73
一、 裝運時間74
二、 裝運港和目的港75
三、 分批裝運和轉船76
四、 裝運通知77
五、 裝卸時間、裝卸率和滯期、速遣條款78
任務三運輸單據79
一、 提單80
二、 海運單87
三、 鐵路運單87
四、 航空運單88
五、 多式聯運單據88
六、 郵包收據88
項目小結]88
習題]89
項目五國際貨物運輸保險92
任務一海運險承保的范圍92
一、 風險93
二、 損失與費用94
任務二我國海洋貨物運輸保險97
一、 中國海洋運輸貨物保險險別98
二、 合同中的海洋貨運保險條款103
任務三倫敦保險協會條款105
一、 ICC(A)險的承保范圍及除外責任105
二、 ICC(B)險的承保范圍及除外責任106
三、 ICC(C)條款的承保風險與除外責任107
任務四其他貨物運輸保險108
一、 陸上運輸貨物保險109
二、 航空運輸貨物保險109
三、 郵包運輸保險110
項目小結]112
習題]112
項目六國際貨款結算115
任務一結算工具115
一、 匯票116
二、 本票119
三、 支票120
任務二結算方式121
一、 匯付122
二、 托收123
三、 信用證127
四、 其他結算方式132
五、 各種結算方式的綜合使用137
六、 選擇國際結算方式應考慮的因素138
項目小結]139
習題]139
項目七商品檢驗142
一、 商品檢驗的意義143
二、 商品檢驗的內容143
三、 商品檢驗機構146
四、 商品檢驗的時間和地點151
五、 檢驗證書152
六、 合同中的檢驗條款154
項目小結]154
習題]154
項目八合同簽訂與履行157
任務一合同簽訂157
一、 合同成立的有效條件158
二、 書面合同的簽訂159
任務二出口合同的履行163
一、 催證、審證、改證163
二、 備貨165
三、 報驗166
四、 租船訂艙和裝船167
五、 制單結匯170
六、 出口收匯核銷173
七、 出口退稅173
任務三進口合同的履行174
一、 開立信用證174
二、 租船訂艙175
三、 投保175
四、 審單付匯175
五、 進口報關175
六、 報驗與檢驗176
七、 提取與撥交貨物176
八、 進口索賠176
項目小結]177
習題]178
項目九國際貿易爭端的處理180
任務一爭議與索賠181
一、 爭議的含義與原因181
二、 違約的法律責任及補救方法182
三、 爭議的解決方式183
四、 索賠的含義及種類184
五、 買賣合同中的索賠條款185
任務二不可抗力186
一、 不可抗力的含義及其條件187
二、 不可抗力事件的范圍187
三、 不可抗力事件的處理188
四、 不可抗力條款188
任務三仲裁190
一、 仲裁的含義與特點191
二、 仲裁協議192
三、 仲裁程序192
四、 仲裁條款194
項目小結]197
習題]197
附錄《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UCP600)201
參考文獻216
項目三商品價格核算[開篇案例]某出口公司,對加拿大魁北克某進口商出口500噸三路核桃仁,合同規定價格為每噸4800加元,CIF魁北克,裝運日期不得晚于10月31日,不得分批和轉運并規定貨物應于11月30日前到達目的地,否則買方有權拒收,支付方式為90天遠期信用證。加方于9月25日開來信用證。我方于10月5日裝船完畢,但船到加拿大東岸時已是11月25日,此時魁北克已開始結冰。承運人擔心船舶駛往魁北克后出不來,便根據“自由轉船條款”指示船長將貨物全部卸在哈利法克斯,然后從該港改裝火車運往魁北克。待這批核桃仁運到魁北克已是12月2日。于是進口商以貨物晚到為由拒絕提貨,提出降價20%以彌補其損失。幾經交涉,最終以我方降價15%結案,我公司共損失36萬加元。在國際貿易中,由于貿易環節多、風險大,需要辦理各種手續并支付相關費用,如果簽訂合同時缺乏對買賣雙方責權利的相應規定,一旦出現糾紛就難以剖分。因此,長期國際貿易實踐中形成了把和價格密切相關的一系列貿易條件與價格直接聯系在一起的若干種報價的模式,即國際貿易術語。任務一貿 易 術 語[2][知識目標] 了解與貿易術語相關的國際慣例。 理解貿易術語的作用。 掌握《2010通則》中的主要貿易術語的解釋。[能力目標]能合理選用貿易術語成交。[任務引入]根據加拿大國際貿易公司對10 000個女士皮包的詢購,為了簡化交易程序,明確買賣雙方的風險、責任及費用,廣州班卡奴貿易有限公司業務員陳靈需要與對方商談交貨條件。任務: 請為此筆交易選擇合適的貿易術語。[任務分析]貿易術語是國際貨物買賣合同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國際貿易商品價格構成中,除了要表明每一計量單位的價格,還要標明采用何種貿易術語成交,因為貿易術語是用來說明買賣雙方在貨物交接過程中有關責任、費用、風險的劃分問題,采用適當的貿易術語可以大大地簡化交易流程,提高經濟效益,順利履行合同,因此在交易磋商時,應該就成交的貿易術語達成一致意見,并在合同中具體訂立清楚。[知識支撐][2]一、 貿易術語的含義與作用1. 含義貿易術語(trade terms)也被稱為價格術語(price terms),是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產生的,用來表示成交價格的構成和交貨條件,確定買賣雙方風險、責任、費用劃分等問題的專門用語。貿易術語所表示的貿易條件,主要分兩個方面。其一,說明商品的價格構成,是否包括成本以外的主要從屬費用,即運費和保險,如FOB不包含運費、保費,運費和保費由買方承擔;相反,CIF的運費和保費都已經包含在貨價中,由賣方承擔。其二,確定交貨條件,即說明買賣雙方在交接貨物方面彼此所承擔的責任、費用和風險的劃分。2. 作用貿易術語在國際貿易中的作用,有下列幾個方面。(1) 有利于買賣雙方洽商交易和訂立合同每種貿易術語都有其特定的含義。因此,買賣雙方只要商定按何種貿易術語成交,即可明確彼此在交接貨物方面所應承擔的責任、費用和風險。這就簡化了交易手續,縮短了洽商交易的時間,從而有利于買賣雙方迅速達成交易和訂立合同。(2) 有利于買賣雙方核算價格和成本貿易術語可以表示商品的價格構成因素,買賣雙方確定成交價格時要考慮采用的術語中包含哪些從屬費用,如運費、保險費、裝卸費、關稅、增值稅等,從而便于雙方比價并核算價格和成本。(3) 有利于買賣雙方解決履約當中的爭議買賣雙方商訂合同時,如某些合同條款規定不夠明確,致使履約過程中產生爭議不能依據合同的規定解決,在此情況下,可以援引有關貿易術語的一般解釋來處理。因為,貿易術語的一般解釋已成為國際慣例,它是大家所遵循的一種類似行為規范的準則。二、 關于國際貿易術語的主要國際貿易慣例國際貿易慣例是在長期的國際貿易實踐中逐步發展和形成的、具有普遍意義的一些習慣做法和解釋,經過有關國際組織的編纂與解釋成為規則、條文,并為較多的國家或貿易團體所熟悉、承認和采用。到目前為止,有關貿易術語的國際慣例主要有三種。1. 《1932年華沙—牛津規則》《1932年華沙—牛津規則》(WarsawOxford Rules 1932)是國際法協會專門為解釋CIF合同而制定的。19世紀中葉,CIF貿易術語開始在國際貿易中得到廣泛采用,然而對使用這一術語時買賣雙方各自承擔的具體義務并沒有統一的規定和解釋。對此,國際法協會于1928年在波蘭首都華沙開會,制定了關于CIF合同的統一規則,稱之為《1928年華沙規則》,共包括22條。其后,將此規則修訂為21條,并更名為《1932年華沙—牛津規則》,沿用至今。這一規則對于CIF的性質,買賣雙方所承擔的風險、責任和費用的劃分以及所有權轉移的方式等問題都作了比較詳細的解釋。2. 《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美國對外貿易定義》是由美國幾個商業團體制定的。它最早于1919年在紐約制定,原稱為《美國出口報價及其縮寫條例》,后來于1941年在美國第27屆全國對外貿易會議上對該條例作了修訂,命名為《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Revised American Foreign Trade Definitions 1941)。《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中所解釋的貿易術語共有六種,分別為:(1) Ex(Point of Origin,產地交貨)。(2) FOB(Free on Board,在運輸工具上交貨)。(3) FAS(Free Alongside,在運輸工具旁邊交貨)。 (4) C&F(Cost and Freight,成本加運費)。(5) CIF(Cost,Insurance and Freight,成本加保險費、運費)。(6) Ex Dock(Named Port of Importation,目的港碼頭交貨)。《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主要在北美國家采用。由于它對貿易術語的解釋與《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有明顯的差異,所以,在同北美國家進行交易時應加以注意。3. 《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COTERMS 2010)《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Internation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INCOTERMS)是國際商會為統一各種貿易術語的不同解釋于1936年制定的。隨后,為適應國際貿易實踐發展的需要,國際商會先后于1953年、1967年、1976年、1980年、1990年、1999年和2010年進行過多次修訂和補充。近期的貿易術語解釋通則簡稱為《2010通則》,2010年9月27日公布,于2011年1月1日開始全球實施。《2010通則》較《2000通則》更地標明了各方承擔貨物運輸風險和費用的責任條款,令船舶管理公司更易理解。《2010通則》和《2000通則》的主要區別如下:(1) 貿易術語的數量由原來的13種變為11種。DAT和DAP(指定目的地交貨和指定地點交貨),取代了DAF、DES、DEQ和DDU。所謂DAT和DAP等術語,是“實質性交貨”術語,在將貨物運至目的地的過程中涉及的所有費用和風險由賣方承擔。此術語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因此也適用于各種DAF、DES、DEQ以及DDU以前被使用過的情形。(2) 貿易術語的分類。《2000通則》中的13種術語按術語縮寫首字母分成四組,即E組、F組、C組以及D組。這種分類反映了賣方對于買方的責任程度。然而,《2010通則》將這11種術語分成了截然不同的兩類。及時類包括那些適用于任何運輸方式,包括多式運輸的七種術語,即EXW、FCA、CPT、CIP、DAT、DAP和DDP術語。第二類只適用于海運或內河運輸的4種術語,即FAS、FOB、CFR、CIF。(3) 使用范圍擴大至國內貿易合同。貿易術語在傳統上被運用于貨物跨越國界的國際銷售合同。然而,世界上一些地區的大型貿易集團,像東盟和歐洲單一市場的存在,使得原本實際存在的邊界通關手續變得不再那么有意義。因此,《2010通則》的編撰委員會認識到這些術語對國內和國際銷售合同都是適用的。(4) 電子通信方式被《2010通則》賦予等同的功效。通則的早期版本已經對需要的單據做出了規定,這些單據可被電子數據交換信息替代。不過現在《2010通則》賦予電子通信方式等同的功效,只要各方當事人達成一致或者在使用地是慣例。三、 《2010年國際貿易術語解釋通則》中術語的使用解釋[4](一) FOB 1. 定義FOB(free on board... named port of shipment)[裝運港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是指賣方在合同中規定的裝運港和規定的期限內將貨物裝上買方指定的船只并及時通知買方,即完了交貨義務,買方承擔裝出后的一切風險和相關費用。2. 雙方責任和義務(1) 賣方義務① 在合同規定的時間或期限內,在裝運港,按照習慣方式將貨物交到買方指派的船上,并及時通知買方。② 自負風險和費用,取得出口許可證或其他官方批準證件。在需要辦理海關手續時,辦理貨物出口所需的一切海關手續。③ 負擔貨物在裝運港到裝上船為止的一切費用和風險。④ 提供有關貨運單據、商業發票或相等的電子信息。(2) 買方義務① 自負風險和費用取得進口許可證或其他官方批準的證件。在需要辦理海關手續時,辦理貨物進口以及經由他國過境的一切海關手續,并支付有關費用及過境費。② 負責租船或訂艙,支付運費,并給予賣方關于船名、裝船地點和要求交貨時間的充分的通知。③ 負擔貨物在裝運港裝上船后的一切費用和風險。④ 接受賣方提供的有關單據,受領貨物,并按合同規定支付貨款。3. 注意問題(1) 風險劃分問題采用FOB成交風險劃分的界限在船上,賣方承擔貨物裝上船前的風險,包括在裝船時貨物跌落碼頭或海中所造成的損失,均由賣方承擔;貨物裝上船之后,包括在啟航前和在運輸過程中所發生的損壞或滅失,則由買方承擔。(2) 船貨銜接問題使用FOB術語時,賣方在裝運港將貨物裝上船時完成交貨,而載貨船舶由買方負責租船訂艙,所以買賣雙方必須注意船貨銜接問題。為了避免發生買方船到而賣方未備妥貨物或賣方備妥貨物而不見買方載貨船舶的情況,買賣雙方必須相互給予充分的通知。如賣方及時將備貨進度告知買方,以便買方適時租船訂艙。買方租船訂艙后也應及時將船名、航次、預計到達裝運港的時間通知賣方,以便賣方做好交貨準備。(3) 裝船費用負擔問題在按FOB條件成交時,賣方要負責支付貨物裝上船之前的一切費用。但各國對于“裝船”的概念沒有統一的解釋,有關裝船的各項費用由誰負擔,各國的慣例或習慣做法也不一致。如果采用班輪運輸,船方管裝管卸,裝卸費計入班輪運費之中,自然由負責租船的買方承擔;而采用租船運輸,船方一般不負擔裝卸費用。這就必須明確裝船的各項費用應由誰負擔。為了說明裝船費用的負擔問題,雙方往往在FOB術語后加列附加條件,這就形成了FOB的變形。主要包括以下幾種。① FOB班輪條件(FOB liner terms)。是指裝船費用按照班輪的做法處理,即由船方或買方承擔。所以,采用這一變形,賣方不負擔裝船的有關費用。② FOB吊鉤下交貨(FOB under tackle)。是指賣方負擔費用將貨物交到買方指定船只的吊鉤所及之處,而吊裝入艙以及其他各項費用,概由買方負擔。③ FOB理艙費在內(FOB stowed)。是指賣方負責將貨物裝入船艙并承擔包括理艙費在內的裝船費用。理艙費是指貨物入艙后進行安置和整理的費用。④ FOB平艙費在內(FOB trimmed)。是指賣方負責將貨物裝入船艙并承擔包括平艙費在內的裝船費用。平艙費是指對裝入船艙的散裝貨物進行平整所需的費用。在許多標準合同中,為表明由賣方承擔包括理艙費和平艙費在內的各項裝船費用,常采用FOBST(FOB stowed and trimmed)方式。FOB的上述變形,只是為了表明裝船費用由誰負擔而產生的,并不改變FOB的交貨地點以及風險劃分的界限。(4) 不同慣例對FOB的不同解釋《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對FOB的解釋分為六種,其中只有指定裝運港船上交貨(FOB vessel,named port of shipment)與《2010通則》對FOB術語的解釋相近。所以,《1941年美國對外貿易定義修訂本》對FOB的解釋與運用,同國際上的一般解釋與運用有明顯的差異。案例啟迪某公司向美國進口瓷制品5000件,外商報價為每件10美元,FOB vessel New York,我方如期將金額50 000美元的不可撤銷即期信用證開抵賣方,但美國要求將信用證金額增加到50 800美元,否則,有關的出口關稅及簽證費用將由我方另行電匯。問: 美國的要求是否合理? 為什么?(二) CFR1. 定義Cost and freight(...named port of destination)[成本加運費(……指定目的港)]是指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裝運港將貨物交至運往指定目的港的船上,負擔貨物裝上船為止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并負責租船訂艙,支付至目的港的正常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