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美國大學脫穎而出?《留學美國之路 你的思維比分數重要》告訴你——步:治好擇校困難癥;第二步:成為全A學霸;第三步:扔掉思維定式
留學美國之路 你的思維比分數重要》——邁阿密大學教授,研究生部主任,美國富布賴特高級專家獎獲得者專門寫給中國留學生的留美建議。想在美國名校如魚得水,你以為只要托福、SAT分數和GPA夠高就行了嗎?在美國讀大學應該如何思考、如何學習才能脫穎而出一本書讓你讀懂美國高校教育,開啟你的美國大學精英之路
Thomas Misco 托馬斯?米斯科瑙斯家族基金學者,邁阿密大學社會研究教育學教授,研究生部主任,本科畢業于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后在艾奧瓦大學取得碩士及博士學位。米斯科教授的主要研究方向為跨文化語境中的爭議性問題討論及在屬于美國未合并領土的地區的公民教育,曾在中國、關島、日本、拉脫維亞、羅馬尼亞、塞班和韓國等地開展研究工作。曾獲獎項:邁阿密大學杰出學者獎,富布賴特高級專家獎,理查德?T. 德爾普杰出學者獎。已出版著作:《爭議性問題教學的跨文化個案研究》(2014年)。
前
及時章 美國高校排名
“排名”的問題
理論框架:你該如何擇校?
各種美國高校排名
我的美國高校本科教育水平排名(Top 99)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學術傳統
美國高校的發展歷程
學術自由與終身職位
中美高校的師資情況
美國高校的教師職位體系
學生與教授的溝通
時間與準時性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學術以外的美國高校文化傳統
啤酒與馬戲團
大學運動員
課外活動(各種協會和俱樂部)
兄弟會與姐妹會
炫富和地位
本章小結
第四章 中國留學生現在所面臨的挑戰
跨文化的相互理解
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知道”VS“理解”
心理健康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實用主義、自由與民主
實用主義
自由
民主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反思性思維與反思性探索
習慣與傳統
反思性思維的定義
反思性思維始于疑惑
阻礙反思的因素
思想開明,全力以赴與責任心
推理
本章小結
第七章 考核與成績
出色的學業成績
拿到一個“A”
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
本章小結
第八章 通過審議解決問題
集體反思性思維
審議的過程
磋商
所有備選中好的選擇
本章小結
第九章 應該探索與審議的問題
爭議性問題的重要性
爭議性問題舉例
探討爭議性話題的好處
批判性思維
事實、概念和泛論
思維陷阱
本章小結
第十章 美國高校中的倫理、道德以及社會正義
反思性道德
進行道德抉擇的意義
社會正義
關于正義的實例
美國憲法的重要性
本章小結
結語
Introduction
Chapter 1 Rankings of 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roblem with Ranking
Theoretical Framework: How to Decide Where to Go?
The Various Rankings of 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y Ranking of the Top 99 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an Undergraduate Degree
Summary of the Chapter
Chapter 2 Academic Traditions
The Evolution of 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ademic Freedom and Tenure
Faculty in China and the U.S.
Academic Ranks of Professors
Communicating with Professors
Time & Timeliness
Summary of the Chapter
Chapter 3 Non-Academic and Cultural Traditions
Beer & Circus
College Athletics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Clubs and Organizations
Fraternities and Sororities
Conspicuous Wealth and Class Status
Summary of the Chapter
Chapter 4 Recent Challenges Facing Chinese Students
Cross-Cultural Understanding
Thinking Differently
Knowing Versus Understanding
Mental Health
Summary of the Chapter
Chapter 5 Pragmatism, Liberty and Democracy
Pragmatism
Liberty
Democracy
Summary of the Chapter
Chapter 6 Reflective Thinking & Reflective Inquiry
Custom and Tradition
Reflective Thinking Defined
Reflective Thinking Begins with Doubt
Factors That Undermine Reflection
Open-mindedness, Wholeheartedness, and Responsibility
Inferences
Summary of the Chapter
Chapter 7 Assessment and Grades Academic Success
Earning an “A”
Bloom’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Summary of the Chapter
Chapter 8 Solving Problems Through Deliberation
Group Reflective Thinking
Process of Deliberation
Negotiation
Best of All Possible Solutions
Summary of the Chapter
Chapter 9 Expected Topics for Inquiry and Deliberation
The Importance of Controversial Issues
Examples of Controversial Issues
Benefits of Discussing Controversial Issues
Critical Thinking
Facts, Concepts, and Generalizations
Thinking Errors
Summary of the Chapter
Chapter 10 Ethics, Morality, and Social Justice at U.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Reflective Morality
Intention of Moral Decisions
Social Justice
Practice Examples of Justice
The Importance of the U.S. Constitution
Summary of the Chapter
Concluding Remarks
References
中國留學生需要注意的另外一點是“ 知道(knowing)” 與“ 理解(understanding)的不同,而大部分教授在對學生的課程表現進行評估的時候最看重的是學生能否將自己的理解表達、展現出來。“知道”意味著能夠回憶、羅列或者引用,比如,被要求記憶50 個州的首府或者非洲所有國家的名稱及位置的中學生,就得向老師證明他們“知道”這些知識。然而,只靠死記硬背顯然無法使他們理解這些首府和國家的重要性。關于“理解”,其實只要記住杜威的定義就好:“理解”意味著明白事物的意義(apprehension of meaning)或者接受某個觀點。而所謂“明白(apprehension)”,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物質上或精神上獲得對意義和重要性的肯定。那到底什么是“意義(meaning)”呢?杜威曾說,意義就是不同觀點之間的關系。因此,“理解”就是對這種關系的參悟。參悟觀點之間的聯系一般不能靠記憶,尤其是當同一種聯系可以有很多種闡釋方法的時候。所以,要證明某人“理解”某事或某觀點時,我們會請他/ 她對其加以說明、運用以及闡釋。
在留學網上看到了托馬斯教授的采訪,他說的內容我覺得都是一手信息,和國內中介接收到的不一樣。比如到美國上大學和在國內上高中是不一樣的,沒那么多死記硬背,但是更要懂得綜合各學科知識提出自己的觀點。生活上的各種困難其實都是看得見的,所以好克服,但是思維方式和文化差異上的區別卻都是看不見的大問題。孩子上個月剛申請了七所大學,估計下個月會開始收到回復。在等待過程中看看這樣的書非常合適。
朋友推薦,跳著看了幾個章節,還沒有看完,不過感覺挺好的。作者是從擇校、適應美國校園文化、了解美國教育培養目標和學習美式思維方式幾個方面專門給想去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提建議的,有的東西和我去年暑假去游學時的感受是一致的,有的則解釋了我當時的一些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