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輕人和日本年輕人是性格反差很大的兩個文化群體,本書圍繞愛情與婚姻、職業與夢想、情緒與自我展開講述,是作者近藤大介先生在日本成長、20世紀90年代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筆記和觀感,著重對比了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的差異,中國年輕人與日本年輕人的區別。分析了日本人沒有夢想、家庭教育失敗、工作方式僵化、虛榮和貪婪冒進的性格及這種性格在推動日本從蠻荒之地、歐洲的棄兒走向繁榮富強道路上的突出作用。在對比中日兩國年輕人的一些迥異的同時,點出了屬于兩國的優劣之勢,讓我們更加了解青春,也通過一個異國人的眼睛參透自己應如何度過青春。
日本的缺點幾乎和中國一樣多
中日所經歷的痛感一樣刻骨
中日所遭受的指責一樣丑陋
中日之間太多糾纏了太多年
中國年輕人,最缺少的是一面鏡子
一生命運坎坷,身體接近殘疾,幾次遭遇天災人禍,晚年常暈倒在北京地鐵上
如果孩子"和華"來到人世間,他/她今年應該20歲了吧
他工作在墓地旁邊,誓將全部歲月獻給年輕時未曾實現的夢想——關愛同樣是"我的孩子"的中國年輕人
求職面試,遭遇奇葩輩出,"各個都不是省油的燈"
深悟姻緣,屢被"劈腿",練就一眼識別"真假鴛鴦"
出版蒼井空,零距離裸拍AV女優,全日本藝人資料倒背如流
對比中國、日本工作圈子,告訴年輕人怎樣在"跳槽社會"盡力而為
真實記錄日本"",揭露中國、日本年青一代的痛與愛
采訪各國政要,詳解東亞國家首腦秘密關系:"比起我,奧巴馬總統對鄰國主席會不會更滿意?"安倍晉三首相經常被嫉妒之情折磨得睡不好覺
將經歷過的殘酷的戀愛游戲、樸實的奮斗閱歷、難堪的事業起落、波折的命運取舍一一敘述,告訴中國年輕人:面對面包、愛情、事業該怎么做!
近藤大介,日本學者,現為日本明治大學講師。日本《現代周刊》前副主編,中國《看天下》、《經濟觀察版》專欄作家,居京數年,出版作品《中國缺什么,日本缺什么》等。
及時章那些青春的疼痛與憂傷
那些出類拔萃之輩
如此"奇葩"服務讓小伙伴們驚呆了
"斯巴達"教育也沒能讓我茁壯成長
"欺辱"是青春前的必修課
東京大學的焦慮時光
第二章平凡的人生很可怕嗎?
"成為一個土豪"也算夢想?
當夢想及時次被宣布死刑
我是一個不快樂的高才生
四十二歲的我,開始瘋狂學琴
人生漫兮,不怕輸在起跑線
第三章怎樣生活,怎樣工作
老老實實地工作一定有出頭之日嗎?
"秀才型"比"天才型"更容易應聘成功
想去朝鮮的我,卻"潛伏"到中國
在日本,最成功的中國人是誰?
"上級喜愛"的未必是好員工,
但好員工一定深受"上級喜愛"
跳槽后,千萬不要當"告密者"
第四章憤怒的青春,最難將息
致青春,這匹脫韁的野馬
日本啊,你的名字叫"嫉妒"
失去了怒火,就失去了青春
一個哲學故事:如何體面地老去
第五章戀愛是青春前戲
我向"熱戀"潑冷水
加藤定理:這樣的男人受歡迎
及時次嘗的禁果又苦又澀
誰先動情,誰先輸
窮追不舍的愛情一定是悲劇
"失戀"要趁早
第六章婚姻少有走過的路
"有請一號男嘉賓"
宅男最愛"白癡美"
"心動"也未必真是你的菜
婚姻中搶手的男人都是戀愛中的失敗者嗎?
我所享受的"中國式管理"
娶一個"逢兇化吉"的妻
第七章你們的青春,我們都曾走過
前輩們正如"壞掉的奔馳車"
全世界的"富二代"都差不多
青春再也不能"野蠻生長"了
他們一生下來,就異常老成
你們的青春,我們都曾走過
第八章別把"健康"輕易豁出去
距離"死神"只有一堵墻
有時虛無,有時存在
活著,已值得慶祝
精英男A君與鄉村女B君
在北京生活的時候,我認識了兩位正相反的中國朋友。一位是畢業于北京大學的"精英男"A君,一位是在浙江省的某鄉鎮學校里僅僅讀完了六年小學的"鄉村女"B君。兩人同是1984年生人,但是在我看來,B君要比A君幸福千百倍。
B君是浙江溫州人,小學畢業之后,她像很多同齡人一樣進入了中學繼續讀書。但是在14歲那年,她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退學,去北京做生意。如今她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在三里屯的亞秀服裝市場里有她經營的珍珠項鏈店;多年來一直在三里屯附近的一家夜校學習英語,口語表達地道流暢;和一位同樣經商的男士組成了家庭,然后住進了三里屯附近的高級公寓,并于去年產下一子。換句話說,B君收獲了事業與家庭的"雙豐收"。
與B君相比,畢業于北京大學的A君似乎就沒有那么幸福美滿了。目前,A君就職于一家日資企業,月薪人民幣6000元左右。但是,在事業上,他無法做到出人頭地;性格方面,他又十分陰郁孤僻,所以在我的印象中他連朋友都沒有幾個,更不用說女朋友了;而且自大學畢業之后,他已經換了三份工作,可是直到現在他都不知道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工作。
在當今這個世界上,既存在"擁有羨煞旁人的學歷卻在現實生活中非常不幸"的人,又存在"沒有學歷卻十分幸福"的人。而對于A君和B君之間的差距,我覺得可以從是否積極向前地面對人生和是否自立這兩方面來尋找原因。
在前進的路上,B君無時無刻不在積極地考慮未來的事情——明天我要做這件事,下個月的營業額要提升到那個高度,明年要把公司發展壯大到那個程度……而A君的大腦里滿是對過去的不滿——我畢業于中國的較高學府北京大學,可我為什么得不到大家的肯定呢?
在是否自立這個方面,B君從來不依靠其他人的力量,而是靠自己的判斷過自己的生活。反觀A君,在公司里,他經常把工作推給其他人,很少負責任地完成某件事,在家里,他對母親百般依賴。總而言之,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不自立的人。
其實,所謂的"教育"就是一個不斷地磨練自己、最終實現個人自立的過程。有的人剛剛小學畢業就已經非常自立了,而有的人可能從大學畢業之后都無法自立。一個人只有步入了"自立"的階段,他所接受的教育才算完成。也就是說,一個人自立與否與他的學歷沒有一絲一毫的關系。
就拿中國的繁體字"習"來說吧(作為一個日本人,在中國人面前談論漢字,我頗有魯班門前弄大斧之感,萬望諸位海涵),這個字形象地描繪了小鳥揮動翅膀練習飛翔的樣子。當小鳥成功地飛上了藍天,在這一刻,它的振翅練習才算告一段落。同樣的道理,一個人無論就讀于哪所著名的大學里、師從于哪位名師,都只不過是"振翅練習"的過程而已。所以,如果有哪位年輕人還在為自己沒有大學學歷,或者不是名校出身而煩惱的話,那么我告訴你:"明天將會發生大地震,中國大陸會沉入海底。"你一定會覺得這是無稽之談,其實你的煩惱也是如此。
曾幾何時,日本也是一個"學歷至上"的國度,但是現在的日本已經變了模樣。我所任職的出版社每年都要面試一萬多名求職者,我多次擔任面試官,所以對于面試的過程、提問的內容以及求職者的簡歷都非常熟悉。從大約十年前開始,求職者的簡歷上就再也沒有出現過"學歷"一欄了。不僅如此,向求職者提問說"你畢業于哪所學校"也成了禁忌。因此,身為面試官的我根本不知道那些經過了四輪考試和面試并最終被錄用的求職者究竟畢業于日本783所大學中的哪一所,甚至他們是畢業于日本的大學、美國的大學還是中國的大學,我都不得而知。對于這種"英雄不問出處"的做法,很多人認為體現了"不以大學出身對求職者差別對待"的原則。其實,更為深層的原因是,大學出身與工作能力的高低幾乎沒有任何關系。
我本人畢業于日本的東京大學——一所在日本的地位和名氣等同于中國的清華、北大的學府。每年,我的大學同班同學都會組織同學會。在參加了25次同學會之后我發現,雖然我們畢業于日本的較高學府,但是在過去的25年時間里,我們都過著極為平凡的生活——班上一共有50多名同學,其中只有一個人成為公司的社長。說是社長,其實不過是繼承了父親經營的小工廠罷了。進入政府機構或大企業工作的人數量較多,但沒有一個人當上了"高官",最多管理5到10名下屬而已。有幾個人當上了律師或法官,但都過著普通人的生活。只有一位成了"金牌大狀",但是在好幾年前因積勞成疾,郁郁而終。所以說,即便是從日本較高學府東京大學畢業的學生,也并不一定都會成為達官顯貴。順便提一句,日本的公司的總經理大多畢業于日本大學這所入學幾乎不費吹灰之力的學校。
傳說中的一個餐廳服務員
在日本東京有一家名為GLOBALDINING的著名餐飲公司。該公司擁有餐飲店56間,提供日餐、法式大餐等各式餐食,員工總數多達891人。經過多年的發展,GLOBALDINING公司已經成為了日本東京地區具代表性的餐飲連鎖集團,并在東京證券交易所成功上市。2003年,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還曾滿懷炫耀之情,專程陪同訪日的美國總統布什光臨GLOBALDINING。
在一次對GLOBALDINING公司進行的采訪中,我問:"貴公司以什么樣的標準錄用員工?"該公司社長回答:"我們會盡可能地錄用沒有什么學歷的年輕人。"理由是"根據我們的經驗,高中畢業生比大學畢業生更加適合服務業,將來的發展前景也將是一片大好"。事實上,這家公司的確采用了成果主義的方針,旗下各門店的店長以及晉升董事會的董事全都是以高中畢業生身份進入公司的員工,所以該公司社長解釋:"我們并不是對大學畢業生心存成見,目前的狀況只是一個偶然。公司董事會的所有成員,包括我在內,沒有一個人擁有大學文憑,這樣的上市公司真是太少見了。"
1991年,GLOBALDINING公司在東京澀谷代官山開設了一間能容納100人的美國加州風格的高級餐廳TABLEAUX。在那之后的二十多年里,這間餐廳一直是東京都內各國大使館的官員們在交際應酬時經常光顧之地。于是,人們就給TABLEAUX取了一個別名——"夜の大使館"。
在這間餐廳里,有一位"傳說中的服務員"J君。之所有這樣的名號,是因為他能記住所有來店里用過餐的顧客都點過什么。比如,某位顧客上次光臨時,點了什么前菜,選擇了哪種湯,喜歡什么類型的紅酒,正餐是肉類還是魚類,肉要烤到幾分熟,甜點吃了什么,餐后喝的是拉特咖啡還是意大利濃縮咖啡等等。
有一次,我在時隔半年之后,再次來到了TABLEAUX。令我感到萬分驚訝的是,J君竟然真的記得半年前我點過的所有東西。"上次您點的前菜是油炸小蝦,今天我們同樣為您準備了美味的油炸小蝦。另外,從這個月起,我們在前菜中新增加了牡蠣,味道也非常不錯,向您推薦一下……"面對著僅有一面之緣的我,J君如此說道。
"啊,對啊。上一次我的確點了……"
說實話,要不是有J君的提醒,我真忘了半年前在這家店里點過什么東西。甚至剛開始,我還錯誤地認為"難道J君是一個對我有愛慕之情的同性戀者?"但是,當我看到他對店內所有的顧客都是如此時,心中的誤解才得以消除,同時,對他的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所以,雖然這家店距離我家很遠,但是從那之后,我還是成為了這里的常客。
記得有24小時,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來到了TABLEAUX,正巧坐在我旁邊的座位上。通過他們的言談舉止,我推測這次是兩個人的及時次約會,而且男孩子好像非常喜歡女孩子,所以他才會帶女孩子來這么高級的餐廳。
當兩個人吃完了正餐,開始吃甜點冰激凌的時候,男孩子十分緊張地問女孩子說:"如果方便的話,能不能告訴我你的手機號碼?"對于這個突如其來的問題,女孩子表現出了一絲猶豫。正在這時,J君快步走到兩人身旁,默默地遞給女孩子一張便簽紙和一支筆。就這樣,女孩子的臉上浮現出燦爛的笑容,欣然寫下了自己的電話號碼。
后來,當我把這件事告訴GLOBALDINING公司的社長時,他說:"J君好像沒有高中學歷,他只是一個初中畢業生。但是他的記憶力出類拔萃,觀察力也非常敏銳,而且能夠在一瞬間洞察對方的心理。他的這些能力都是我們在大學里學不到的。"
由于在北京分公司的任期已滿,2012年我回到了日本東京。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去了一家位于銀座的高級法式餐廳。在那里,我意外的遇到了已經升任店長的J君。屈指算來,我和他已經有十年沒見了。雖然店鋪的裝潢和菜單都有了很大的變化,但是他依然清楚地記得我喜歡哪種紅酒。在聊天的過程中,這位在事業上已經取得巨大成功的J君告訴我說,現在他所管理的這家店十分重視對員工的教育,不惜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向員工灌輸專業的服務理念和準則。
由此可見,教育并不會在我們離開學校后就立即結束。
無論是青少年還是中年老年人,都要讀讀這本書,富有哲理。
此書從作者在中日生活的所見所聞出發,具體清晰說明中日不同年代人在不同時代背景中給人展現出的不同風貌
言優美,引人入勝
還沒有看,應該還不錯。
文筆流暢,振奮人心
非常棒,超級棒!
很好很好很好
挺好看的!
可能是日本人寫的中國文字比較簡單易懂的關系,讀起來很方便。
這本書很值得年輕人看,特別是20多歲的對于人生而迷茫的人
內容挺好,就是書本身有問題,側棱上有個劃道蹭不下去了,
還是不錯的,語言簡練。通俗易懂。有一些很好的見解。但很多篇章都感覺很空白,不覺得有趣
太過分了,網上支付完了,短信通知我沒貨。退款說是5個工作日。。。都過了10多天了,也沒收到退款。給客服至少打了3次電話。客服說話更來氣:問我查沒查銀行,脾氣臭不說。你們退款還得我去問銀行?!你們覺得合適嗎?本來就是你們做的欠妥到成別人的不是了。。。對你們太失望了。。
寫給我們青年的,不錯趕腳棒棒的!能幫助我們認清面包愛情事業~~
青春如同叢林里的沼澤,跨越過了可以看見森林
這本書真的很值得一讀,很不錯,大家可以去看看
收到了、挺好的、只是有一本書沒有塑料膜包裝的、不過不影響閱讀
說這本書是日本版的誰的青春不迷茫實在是不恰當,從作者近藤大介的思想和人生經歷上看就知道這本書的內在更為深刻,可以從中了解一些過去看不到的事,如果你只讀愛看的書,那么你了解的還是你已經知道的事。
是一本很適合年輕人看的書,特別是感到迷茫沒有方向的人。
原來是日本版的誰的青春不迷茫呀,好吧,最近比較宣日本。打算送給朋友,希望她喜歡咯
是通過電子書了解這本書的,只是試讀了一點,還沒有正式的看。看來前面一點就覺得很吸引所以決定買下仔細讀讀。希望讀后能有一絲通透吧
物流快 當當給出的優惠好狠 包裝不錯 書還沒有開始看 應該不會讓我失望
剛拆封,內容還沒看,不過感覺書的邊緣可能之前有被水弄濕過,有些地方有些不平整。不過價錢實在
通過本書,大概了解到日本的一些國情,中國青年與日本青年的相同與不同,看到了中國的希望,也希望不要步日本后塵
內容和一般此類型的書架構差不多,但是從外國人的視角多少還是有些不一樣的收獲
和劉同的比還是有點差距了,同哥的文字真的好好的,嗯這本也挺好
這本書看了一半的,感覺很不錯,很適合年輕人看,希望看完后能有所啟迪!就不是不明白為什么書的一角整本都是褶皺的
比較適合年輕人讀的一本書 內容深刻但是不沉重 對我很有啟發 ( ????? ) 看了作者簡介覺得這樣的書的確是很有故事的人才可以寫的出呀
8月份買的,最近才拿出來看,自己與本書的緣分居然是9.9元換購的時候買的,估計當時買的時候是因為書名的吸引吧。現在看完這本書,很想分享一下本書的心得。很喜歡作者的寫作風格,對中國的分析很透徹,不看作者,真的會以為是一個中國作者寫的。看此書,就像是和一個長輩在聊天,長輩語重心長的告訴你他的故事,他沒有告訴你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只是通過他的經歷告訴你,讓你自己去判斷。不管你現在的年齡多大,如果你現在處于迷茫時期,那么拿起這本書吧,這本書在某種意義上確實能夠幫你得到自己內心的一份平靜。
青春是什么,青春就是讓你無比痛苦又一直懷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