漕幫老大萬硯方1937年領八千子弟參加抗戰,流落臺灣,離奇遭殺后,他的重要幫眾在臺灣隱匿,張大春意外獲得竹林七閑留下的七部著作,透過這七部書,張大春能拼湊起清代民間傳說中的江湖會黨的內部爭斗史;但他也將因此卷入痛苦的歷史中……
地下社會與特務統治如何勾連成一體?藍衣社、武功秘笈與神秘失蹤的佛頭緣何聯系糾纏在一處?淞滬抗戰、桐油借款、黃金運臺究竟有何不為人知的隱情?
從1949年走到今天,五十年來,許多人隱匿在臺灣社會角落里,他們隨年歲即將被湮滅身份與傳奇,且看張大春將中國小說敘事技巧與稗官野史傳統巧妙結合,一步步揭開近百年來中華民族風雨史背后的秘辛,書寫出"江湖即現實"的新武俠高峰。一部小說竟比現實更接近真實!
中國時報開卷好書榜 | 聯合報讀書人新書金榜 |"中央日報"年度十大中文創作書獎
這是一個關于"逃跑"的現代武俠小說。現代人空有一身本事,就是為了逃離這個社會、逃離這個體制、逃離種種一切的媚俗。只有這樣,你才能生存,才能"像個人"。
——張大春
1.江湖外殼下的張大春版《大江大海,1949》,以江湖與廟堂的糾葛曲筆寫就"我們臺灣這些年"。
2.當代秀作家張大春小說書寫扛鼎之作。
3.中國地下社會拼圖,近代百年江湖變遷。隱沒于國共交鋒中的江湖版《潛伏》。
4.金庸之后偉大的武俠小說,創出武俠書寫新境界。
這是一個關于隱遁、逃亡、藏匿、流離的故事。
當代秀小說家張大春扛鼎之作
中國地下社會總史 世紀暗戰江湖變遷
金庸之后偉大的武俠小說
龍應臺《大江大海,一九四九》沒能寫、
廖信忠《我們臺灣這些年》寫不了的臺海往事
張大春 當代華語小說家,1957年生,山東人。好故事,會說書,擅書法,愛賦詩。臺灣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碩士,曾任教于輔仁大學、文化大學,現任NEWS98電臺主持人。作品無數,曾以"大頭春"的名字出版系列小說(《少年大頭春的生活周記》、《我妹妹》、《野孩子》),
掌中書——向我簡體字版的讀者朋友所寫的一篇交代
楔子
01 看不見的城市
02 竹林七閑
03 定案
04 送行之人
05 石中書
06 我是怎么知道的
07 老大哥的道具
08 潛龍勿用穴蛇飛
09 食亨一脈
10 殺出陣
11 天醫星來也
12 崩即崩耳
13 最是倉皇辭廟日
14 另一種生活
15 一闋艷詞
……
1《城邦暴力團》 及時部分
楔子(1)
楔子(2)
楔子(3)
楔子(4)
楔子(5)
楔子(6)
看不見的城市
竹林七閑(1)
竹林七閑(2)
竹林七閑(3)
竹林七閑(4)
竹林七閑(5)
竹林七閑(6)
竹林七閑(7)
竹林七閑(8)
竹林七閑(9)
竹林七閑(10)
竹林七閑(11)1《城邦暴力團》 及時部分 我正式當上老鼠是在大二上下學期之間的寒假,很覺得之前兩次假期所繳交的留宿錢簡直是虛擲浪費,且當時我并不知道那些僑生們不喜歡我闖入他們生活的真正原因是他們嫌我的腳丫子氣味不佳——關于這一點,其實毋須辯解,因為沒有人會覺得別人的腳丫子氣味如何如何之佳的。
地下社會、特務統治、藍衣社、武功秘笈、淞滬抗戰、桐油借款、黃金運臺……一部小說竟比現實更接近真實! ——《中華讀書報》 《城邦暴力團》武俠的外殼之下,是老中國的念想;而以它的現代品質而言,又是在向艾柯致敬,它就是中國的《玫瑰之名》。
精彩至極,讀過立即想讀第二遍的書。大春老師的舊學功底以及對歷史方面的鉤沉無處其右。
之前讀過幾本張大春的書,寫的很有趣,這本也好。
金庸和古龍之后的確無人能寫武俠小說了,直至張北海的《俠隱》,而大春的《城邦暴力團》更將近代的武俠小說推至高潮。別作他想了,喜歡金庸古龍的,就一定要捧大春的場。
張大春的這本書很好!!以前已經看了一遍,想在收藏一套。。
嘆為觀止,不僅僅是武俠小說。張大春知識真是豐富,三教九流,奇門遁甲,很久沒有看這么好看的小說了!
很喜歡張大春的書,知識量很豐富,跟一般小說不一樣
只想看看張大春筆下的武俠世界是什么樣子的
張大春寫得自由自在,任性而為。雖然感覺有一些地方處理得不令人滿意,但卻充分展現了他的才華,他的博學,他的激情。閱讀城邦暴力團是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
沒啥說的了 喜歡大師的評書 愛屋及烏了 確實好看 有意思 打算收藏呢
精美的書,撫摸時有良好的觸感。閱讀時也有愉悅的快感。雖然作者用詞十分詭譎——生僻成語實在很多,故事還是很流暢地進行。很流暢,而且很通俗。
一直想買入手的書籍,當當書香節活動,世界讀書日,促銷力度很大,當然要多多入手,會繼續來的
從80年代開始看,現在已近很少看了。見到這么精彩的武俠小說,忍不住推薦給大家。在武俠熱已近消退的今天,能夠吸引這么多人,有其過人之處。不說了,還是你自己好好看看吧。
民國時期的政黨斗爭,江湖傳聞,武林秘史等等元素,拆開來我們每個都如數家珍。但是當他們揉合在一起,張大春先生讓我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江湖。
自己對這段歷史不是很了解,從小到大都沒有很系統的了解這段歷史,不了解臺灣1965的實際情況。這次讀了大春老師的書,真是覺得特別爽,心里想著如果是我該有多好,哈哈!一本好書!
書是挺厚的,趣味性不強,從此書后再不看任何推薦,再不信任何腰封之詞。
買這本書就是沖著“金庸之后最偉大的武俠小說”而來的,讀之前期望值非常高,但是開始讀以后,一是覺得沒有一下子想讀完的欲望,二是沒有武俠小說的感覺,三是文字不通俗,敘事結構有點散。總之,翻了幾次都沒有讀下去。實在不知道“金庸之后最偉大的武俠小說”這句評語是怎么得來的。
大春的書在大陸上的挺慢,這本武俠有很深的文化積淀
張大春的碼字能力已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每一本書的風格都不同,本書的寫法尤其奇特,我與他者的視角交織一線,虛擬與現實交織,歷史與現在交織在一起,構成這部奇特的書,實在大異其趣!
一夜讀完 沒能完全品出味道來 不過枝蔓、散亂應該都是有意為之,嘗試成功與否見仁見智,但張大春肯定不是玩不了現代小說結構才玩這個
張大春的文章天馬行空,在這部城邦暴力團中顯現無遺,一部小說,道盡了近代中國社會的一些不為人所知的畫面,很值得我們今日深入思考,同時亦莊亦諧的文風,更加增添了文章的可讀性,要之,張大俠憑借此書,不讓金庸也,唯一的遺憾就是,文章中刪節太多,有些可惜有些可惜,但是對于大陸讀者而言,還是值得推薦,好書一本
作者功底深厚,但也落下了上得去下不來的毛病。武俠小說最重要的故事性可讀性,張大春似乎完全不在乎,而是只沉迷于表現自己博聞強識的炫技快感中。本書適合考據狂閱讀,如果只是圖快餐小說閱讀快感的,就完全不必買了
很不錯的書。在書店先看到,對張大春不了解,沒買,再去書店時已經無貨。在當當買到后細細品讀,作者對歷史,對古代詩詞、文化、風土人情很細致的了解,在書中信手拈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作者的想象力,對武俠小說的成功至關重要。
張大春和駱以軍算我最喜歡的臺灣作家,這本城邦暴力團,書寫漕幫與黑道80年內的變遷,場面感和層次感厚重,可惜讀完有種未盡的感覺,希望2014年張先生的后傳里能補足那些空白,書真是本好書
從一開始就抓住讀者的注意力一直讀下去,懸念叢生,讓人對民國史、國民黨去臺的歷史以及國民黨統治臺灣初期的歷史有所了解,而且書中涉及醫學、八卦、建筑等百科知識,使人受益匪淺。強烈推薦!不足是結尾貌似有些倉促,有話沒說完的感覺。
看完此書,佩服大春的構思功力。厲害加牛X!那么多的所謂的知識,那么強的牽引力,硬是把你給“蒙”進他的故事里。小說小說嘛,看著看著還搞得有點相信他在借題發揮什么呢,因為里面確實有些是有真實記載的。無法評說,這本跳不出江湖的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