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奇所的《文化發展哲學引論》以“文化如何發展和為何發展的主體論求證”為研究對象,力圖從馬克思哲學視界出發,對文化發展進行主體存在論的哲學探究。這個探究首先界定馬克思哲學的“文化” “文化發展”“主體”概念,在此基礎上深入考察客體自然與文化發展和主體的生產實踐、交往活動、解釋行為與文化發展的復雜關系,而對這四對關系的探討是以主體(性)的生成、文化結構的優化、文化模式的改良為邏輯節點來展開。本書后探討了文化發展的根本動力、發展標準和主體目的。
操奇,男,湖北蘄春人,博士,廣東醫學院社會科學部副教授。研究興趣為文化發展哲學、比較馬克思主義、生命辯證法、文化批判。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詩作《美容院筆記》發表于《詩刊》(1999年第11期),并入選《湖北新詩精選》(建國60年)。
引論 文化發展的哲學研究
及時節 文化如何發展和為何發展
一 文化如何發展和為何發展的主體論求證
二 本研究的價值
三 文化發展的哲學研究方法
四 本研究的內在絡柯
第二節 研究綜述
一 國內研究現狀分析
二 國外研究現狀分析
三 國內外研究現狀綜述
第三節 創新點及不足之處
及時章 重要概念理解:馬克思哲學視界
及時節 馬克思哲學的文化概念
一 哲學視角下不同范式中的不同文化概念
二 界定馬克思哲學文化概念的方法論
三 馬克思哲學視界中的文化概念
第二節 發展與文化發展
一 發展概念
二 馬克思哲學的文化發展概念
第三節 主體:文化發展的擔當者
一 主體概念
二 主體標準
三 主體類型
四 文化發展主體類型與文化發展模式
第二章 生產實踐與文化發展
及時節 自然生態與文化發展
一 自然環境與文化發展
二 自然生態與生態文化
三 天人辯證法:人本生態型文化模式
第二節 生產實踐與文化發展
一 生產實踐:文化發展的物質前提
二 物質生產促進文化主體的生成和發展,最終生產了文化世界
三 生產實踐與文化結構
第三節 生產方式.文化模式
一 生產方式與文訛模式
二 人本生態型后工業文化模式
第三章 交往活動與文化發展
及時節 存在與交
一 交往概念
二 交往方式與主體類型
三 主體性 交往理性 交往力
第二節 交往活動:文化發展的主要路徑
一 交往主體與文化類型
二 交往活動與文化發展
三 交往矛盾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契機
第三節 交往方式。文化模式
一 交往方式與文化模式
二 自由民主全球互惠交往文化模式
第四章 解釋行為與文化發展
及時節 獨立人格(主體)是文化發展的保障
一 人格概念理解
二 人格類型
三 文化與人格
第二節 先驗批判:文化發展的靈魂
一 何謂先驗批判
二 批判理性與自否主體
三 先驗批判與文化發展
第三節 人格主體 批判理性 文化模式
一 解釋活動與文化模式
二 自否性獨立人格主體文化模式
第五章 主體的歷史生成:文化發展的動力和目的
及時節 主體矛盾與文化發展
一 人是一種集團矛盾結構
二 主體矛盾與主體生成
三 主體生成與文化發展動力
第二節 主體歷史生成與文化歷史形態
一 文化歷史形態的劃分標準與多樣劃分
二 馬克思哲學視界中的文化歷史形態理論
第三節 人類解放與文化發展目的
一 個人發展與文化發展目的
二 自由個性與文化發展的目的
結束語
主要參考文獻
后記
又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