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免费精品视频,男人的天堂在线免费视频,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成人爽a毛片免费网站

在線客服
齊民要術之農具沿革研究圖書
人氣:62

齊民要術之農具沿革研究

序 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古代綜合性農學巨著,在中國傳統農學發展史上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在世界農業科技史上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齊民要術》共10卷,92篇,11萬多字。全書“起自耕農...
  • 所屬分類:圖書 >農業/林業>農業基礎科學  
  • 作者:[楊錫林],[葛汝鳳] 著
  • 產品參數:
  • 叢書名:--
  • 國際刊號:9787511629159
  • 出版社: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09
  • 印刷時間:2017-09-01
  • 版次:1
  • 開本:16開
  • 頁數:--
  • 紙張:膠版紙
  • 包裝:平裝-膠訂
  • 套裝:

內容簡介

《齊民要術》是我國六世紀時北魏農學家、壽光先賢賈思勰于北魏末年(約公元533—544年)所撰寫的一部農學巨著,它是我國現存早完整的古代農學名著,也是世界科學文化寶庫中的珍貴典籍。全書約11??2萬字,除“序”和卷首的“雜說”外,共分10卷92篇,書中內容十分豐富,“起自耕農,終于醯醢,資生之業,靡不畢書”,總結了中國當時北方農業生產技術的成就,介紹了農作物的選種、浸種、施肥、輪作、儲存等精耕細作的方法,傳授了一些谷物、果樹、蔬菜和林木栽培的經驗,記述了家禽、家畜、魚、蠶的飼養技術,從農副產品的加工釀造到畜禽疫病的防治均有詳細記述。

作者簡介

楊錫林,1962年9月出生,大學文化程度,壽光齊民要術研究會會員,現從事農業(農機)管理工作。先后在《山東農機》《山東農機化》《農業資源與區劃》《拖拉機、汽車駕駛員》《農業機械》《農村機械化》《中國農機化報》《中國農機使用與維修》《經濟日報》和《中國農機化信息網》等發表文章、論文,參編《縣長決策支持系統設計與應用》,其中在《中國農機使用與維修》雜志上發表的《壽光市農機維修現狀與發展探討》獲2011年度全國論文一等獎。 葛汝鳳,女,1962年8月出生,山東壽光人,壽光齊民要術研究會理事。1983年參加工作,曾供職于教育戰線、鄉鎮黨委、商業系統、壽光日報社,現專業從事史志的編纂工作。先后主編《壽光市黨支部書記風采錄》《奉獻在基層》《勇立潮頭鑄輝煌》《北洋頭黨史》《北洋頭村志》《地溝村志》《壽光市生態農業觀光園建設志》《中國農具》《海惠公司志》等多部書籍,參編了中國(壽光)國際蔬菜博覽會第四、第五、第六屆《會刊》。主編的《北洋頭村志》《地溝村志》先后榮獲“農圣文化獎出版獎”。

目錄

總述()

及時章耕翻工具()

一、耒()

二、耜()

三、耒耜()

四、鏟()

五、镢()

六、斧()

七、錛()

八、鍤()

九、锨()

十、鎬()

十一、鐵齒杷()

十二、犁()

十三、牲口套()

十四、鞭子()

十五、拖拉機()

第二章整地工具()

一、耰()

二、勞()

三、耙()

四、陸軸()

五、礪礋()

六、撻()

七、耖()

八、水田耙()

九、砘()

十、田蕩()

十一、平板()

十二、刮板()

十三、機引耙()

十四、合墑器()

十五、鎮壓器()

十六、打壟筑埂機()

十七、打漿平整機()

十八、扶壟機()

十九、滅茬機()

二十、挖坑機()

二十一、清淤機()

二十二、平地機()

第三章種植工具()

一、耬車()

二、竅瓠()

三、秧馬()

四、點播器()

五、條播器()

六、播種機械()

1條播機()

2穴播機()

3撒播機()

七、移栽機械()

八、育苗機械()

九、覆膜機械()

1鋪膜機()

2作畦鋪膜機()

3旋耕鋪膜機()

4播種鋪膜聯合作業機()

第四章中耕工具()

一、鏟()

二、鋤()

三、鋒、耩()

四、手拌斫()

五、水田除草器()

六、漏鋤()

七、耬鋤()

八、耘鋤()

九、中耕機()

第五章排灌工具()

一、戽斗()

二、桔槔()

三、轆轤()

四、翻車()

五、筒車()

六、立井水車()

七、解放式水車()

八、手壓井()

九、抽水機械()

1離心泵()

2混流泵()

3軸流泵()

4潛水電泵()

5長軸井泵()

6水輪泵()

十、節水灌溉設備()

1噴灌設備()

2滴灌設備()

3滲灌()

第六章施肥工具()

一、糞筐()

二、糞舀()

三、糞杈()

四、糞耬()

五、氨水、化肥耬()

六、施肥機械()

第七章植保工具()

一、蟲梳()

二、手動噴霧器()

1單管噴霧器()

2圓筒背負噴霧器()

3扁筒背負噴霧器()

4踏板噴霧器()

三、手動噴粉器()

四、電動植保機具()

五、輕型機動植保機具()

1背負式輕型機動噴霧機()

2擔架式輕型機動噴霧機()

六、大型機動植保機具()

1懸掛式、牽引式機具()

2自走式噴桿噴霧機()

七、農用噴藥飛機()

八、煙霧機()

九、殺蟲燈()

十、硫黃熏蒸器()

十一、臭氧解毒機()

十二、土壤消毒器具()

第八章收獲工具()

一、鐮()

二、铚()

三、連枷()

四、剪()

五、呱嗒子()

六、扇車()

七、杈()

八、筢()

九、甩耙()

十、扇子()

十一、垛鉤()

十二、掃帚(

在線預覽

及時章

耕翻工具耕翻工具,是耕翻土地所用的有關農具。在《齊民要術》中,有關耕翻工具的記述出現在序、卷一、卷二、卷三、卷四、卷五等章節中,涉及耒、耜、犁(長轅犁、蔚犁)、斧、镢、鏟、魯斫、錛、鍤、鐵齒杷、鍬、锨等數種工具。

究其耕翻工具的沿革,我們以《齊民要術》所涉及的這些工具為研究主題,經分析考證,以圖文并茂的形式整理出以下內容:我國耕翻工具的發展經歷了從耒耜時代到機械牽引耕作體系的發展過程。

原始農業時期,農業生產粗放,耕翻工具有耒、耜、鏟,制造工具的材料主要是石質、木質或動物骨骼。

夏、商、西周、春秋時期,隨著農耕方式的變革,耕翻工具不論是從用材上,還是從形制上,都在逐漸發展變化。夏代,原始農業時期的木石耕翻工具仍在廣泛使用;商代,耕翻工具稍有改進,但仍以木質、石質為主,有耒、耜、鏟、錛、斧、鍤、镢等;西周時期,隨著金屬農具的出現,耕翻工具有了明顯的改進,雖然耒、耜、鏟、镢等仍是當時的主要工具,但其中的木器農具開始采用青銅加工制造;春秋時期,冶鐵業的發展,使耕翻工具更有了質的飛躍,鐵制的镢、鍤以及耕犁開始應用。

戰國、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為北方旱地農具發生、發展、完善、定型期。戰國時期,冶鐵業的發展和冶鐵技術的進步,推動了大量鐵制農具用于生產,耕翻用的鐵制镢、錛、鍤、鍬、锨、魯斫以及畜力犁;秦、漢時期,和著冶鐵業的迅速發展的節拍,新型的耕翻農具得到不斷提高和完善,占據耕翻工具重要地位的直轅犁和犁壁在這一時期基本定型;魏、晉南北朝時期,耕翻工具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當時最主要的耕翻工具是犁,還有鐵镢、耙、鍤、耢,在北方旱地形成了以抗旱保墑為中心的“耕—耙—耢”整套耕作措施。

明、清時期,農業生產工具在這一時期沒有重大的發展。這期間在江南地區雖然出現過代耕架,但并沒有獲得推廣。

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時期,為南方水田精耕細作體系形成期,這一時期農業工具有重大的發展,旱地、水田農具均已配套齊全,已達到接近完善的地步。隋、唐、五代時期,農業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進步很快,耕翻用的鐵制犁、镢、鍤、鏟等工具得到廣泛應用,特別是唐代以后,北方大量的移民將先進的農業技術帶到南方,通過技術改進發明了用于水田作業的耕翻工具曲轅犁,并得到推廣應用;宋、遼、金、元時期,農具有了更大的發展,一是人力翻土工具踏犁得到推廣,二是唐明的曲轅犁得到進一步完善以及配套牛耕的牲口套(繩套和掛鉤)的應用,三是適合南方水田生產的農具應運而生,在南方水田精耕細作上形成了“耕—耙—耖”一套完整的措施。

民國時期,農業生產工具沒有出現質的飛越,但與明清相比,卻有了一定程度的改進,具體體現在外國農具的引進和我國農具的改良上,這一時期我國開始仿制或生產一些新式農具,并開始引進機械化農具進行農田作業。

新中國成立后,黨和重視糧食生產,先后提出了“以糧為綱”“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用機械裝備農業,是農、林、牧三結合大發展的決定條件”,我國農機裝備得到了大發展,手工或畜力農具逐漸被機械化農具取代,有的地方僅在耕翻溝頭、崖嶺能用到锨、镢、二齒子等人力操作的農具。從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的農機裝備水平實現了跨越式發展,耕翻工具從履帶式拖拉機牽引鏵犁到膠輪拖拉機牽引鏵犁,直至新式的旋耕機,其形制和性能都得到不斷改進。

一、耒

為單人操作的原始農業工具,是用一種較為老成堅韌的樹枝制作的形如木杈的翻土農具,其通高為6尺6寸,合今14米左右。其形制如圖1-1所示。

圖1-1古代木耒

二、耜

古時也稱為“臿”,一種由單人操作曲柄起土的翻土工具,原始翻土農具“耒耜”的下端,形狀像今的鐵鍬和鏵,最早是木制的,后發展成石質、骨質或銅質,其形制為扁狀尖頭,后部有銎,用以裝在厚實的長條木板上。耜之通高為5寸,合今16厘米,其刃口的寬度為8寸,合今26厘米。各種材質的耜頭如圖1-2、圖1-3、圖1-4、圖1-5所示。

圖1-2木耜頭

圖1-3骨耜頭

圖1-4青銅雙齒耜頭

圖1-5青銅耜頭

三、耒耜

是犁的前身,為一種手推足蹴直插間歇式的翻土工具。耒為上部,耜為下部,把耒和耜兩種農具連在一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頭,用以松土。由單人或雙人操作,雙人操作時,由一人扶耒,一人在對面拉繩,它的使用一直延續到鐵農具使用的初期。其結構如圖1-6所示。

圖1-6耒耜安裝圖

四、鏟

由單人操作的一種鏟土工具,可以看作锨的前身。最早為石制或骨制,商代出現了青銅鏟,到春秋時又有了鐵鏟。各種材質的鏟如圖1-7、圖1-8所示。

圖1-7古青銅鏟圖

圖1-8古鐵鏟

五、镢

古時也稱“钁”“魯斫”,現還叫“镢頭”,一種由單人操作刨土、開荒、碎土的多用工具。有單斜面和雙斜面刃,頂端有長方銎,銎中安方木,方木上裝柄,柄與外體成直角,其頭刃部寬大者用于翻土和除草,狹長者用于開荒或翻耕凍土。最早見于商代銅镢,春秋戰國時鐵制镢使用較多,現使用的多為鋼鐵制品。各種形制的镢頭如圖1-9、圖1-10、圖1-11所示。

圖1-9古代青銅镢

圖1-10古代鐵镢

圖1-11現代鐵镢

六、斧

又稱“斧頭”,一種多用工具,在農業上常用于砍伐作物、樹木等。古有石制、青銅制、鐵制之分,其石斧體較厚重,一般呈梯形或近似長方形,兩面刃,磨制而成,多斜刃或斜弧刃,亦有正弧刃或平刃的,商代以后的青銅、鐵制斧不但形制有所變化,用途也擴展到兵器、木制品加工等;現代斧頭多為鋼鐵制成,以用于砍伐木材為多。各種形制的斧頭如圖1-12、圖1-13、圖1-14、圖1-15所示。

圖1-12古石斧頭

圖1-13古青銅斧頭

圖1-14古鐵斧頭

圖1-15現代鐵斧

七、錛

由單人操作開墾土地的農具,也用于砍伐樹木,現主要用于木工作業。最初是石制的,為長方形、單面刃,商代青銅錛是平土的主要工具,春秋后又有了鐵制錛。各種形制的镢頭如圖1-16、圖1-17、圖1-18所示。

圖1-16古石錛

圖1-17古銅錛

圖1-18現代鐵錛

八、鍤

一種由單人操作用于起土、穿土、培土的多用工具。它由耜演變而來,多為凹字形,最早出現的是商代的青銅鍤,到春秋時期的鐵鍤有了平刃、弧刃、尖刃等多種形制。鍤延用的時間很長,新中國成立前后出現的三齒、四齒鍤,均為熟鐵鍛造,其頭長30~35厘米,其柄長約1米,通常用于翻掘阻力大的黑粘、茅草等土地。各種形制的鍤如圖1-19、圖1-20、圖1-21所示。

圖1-19古青銅鍤

圖1-20古鐵鍤

圖1-21現代四齒鍤

九、锨

單人操作用于翻土、平地、裝卸等作業的多用工具,它由鏟演變而來,由金屬頭和木質柄構成。锨頭有圓口和方口之分,圓口的通常又稱其為“鍬”,锨按其形制又分為板锨、褲锨、壓锨和鍘锨。各種形制的锨、鍬如圖1-22所示。

圖1-22鐵锨、鐵鍬

十、鎬

俗稱“十字鎬”,也叫“洋鎬”,一種由單人操作的刨土工具,由鎬頭和木柄兩部分構成,鎬頭長35~40厘米,一頭尖,一頭扁,鎬柄長約1米,通常用于刨翻較堅硬的土地。其形制如圖1-23所示。

圖1-23十字鎬

十一、鐵齒杷

別名“帶齒镢”,其齒銳而微鉤,似杷非杷,劚土如搭,又名“鐵搭”,為一種由單人操作的刨地工具,齒數為二至六個,以二齒、四齒居多。在牛耕出現之前,曾廣泛用于南方水田翻土,用其翻土效果比犁耕的還深,且能隨手將土塊敲碎。各種形制的鐵齒杷如圖1-24、圖1-25所示。

圖1-24二齒杷

圖1-25四齒杷

網友評論(不代表本站觀點)

免責聲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