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人的世界與哈呢人的農業知識》選取非西方文明的儒家文化,哈尼族、彝族、傣族等傳統文明和佛教等進行研究,探討其生物多樣性智慧,挖掘其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的知識。部分工作以文獻研究為主,如儒家生物多樣性智慧、主要宗教的病蟲觀念及其啟示;部分工作則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深入少數民族村寨,進行了大量的田野調查,如哈尼族、彝族和傣族等。希望可為人類利用生物多樣性控制病蟲害提供有益的借鑒。
及時章中國哈尼族簡況
及時節哈尼族族源、遷徙及分布
第二節哈尼族聚居地區的自然環境
第三節哈尼人的社會生活
第二章哈尼人的世界——多重的結構
及時節同源的世界
第二節神的世界
第三節鬼的世界
第四節人、神、鬼、野物——多重與互通
第三章哈尼人的世界——活著的自然
及時節有生有死的自然萬物
第二節生命與靈魂
第三節世俗與神圣
第四章哈尼人的世界——和諧的萬物
及時節有序的世界
第二節共存的世界
第三節和諧的世界
第五章哈尼人的村寨與哈尼人的生活
及時節寨神林·村寨·梯田
第二節血緣共同體·地域共同體·生活共同體
第三節哈尼人的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
第六章哈尼人的農業生產
及時節傳統的梯田稻作
第二節稻田養魚與稻田放鴨
第三節傳統的旱地農業生產
第四節傳統的動物生產
第七章難以抗拒的變革
及時節歷史上的文化交流和制度變革
第二節現代農業科技的引入及其與傳統的沖突
第三節20世紀50年代以來哈尼族社會的其他變化
第八章哈尼族傳統知識的價值
及時節現代科學的本質及其局限性
第二節哈尼族傳統知識的合理性
第三節處理好傳統知識與現代知識的關系
第四節不得不說的話:哈尼族地區的未來發展
后記
在這段古歌里,阿匹梅煙的表現得非常充分,所有的大神都得聽她的招呼。正是阿匹梅煙的平息了眾神之間的打斗。透過阿匹梅煙的話,我們看到了處理眾神之間關系的幾條基本原則。其一,共一個奶頭的兄弟姐妹不應該拼命,不應該打架。其二,她要天上的神回到天上,地下的神回到地下。神各自回到自己所在的地方,過自己的生活,管理好各自分內的事情。其三,她要求眾神"要在和和氣氣地在","要在平平安安地在"。也就是要求眾神相互合作,友好相待。由于哈尼人世界中的所有存在物都是同一個祖先的后代,因此這里處理眾神之間矛盾的原則,也是處理哈尼人世界各種矛盾的基本指導思想。在哈尼人的世界中,神和神之間要和諧,人和人之間要友好,人和鬼各得其所,人和野物共存共榮。
在《哈尼族古歌》中,恰乞形(即得摩詩匹)的后代遮姒和遮奴分別是野物和家養動物的祖先。家養的動物溫順,比較好管理;野生的動物就不同了,它們吵鬧得很,每天爭吵打架。總是爭吵打架可不好,"遮姒姑娘不喜歡"。怎么辦呢?遮姒的辦法是,"她又去到大水邊,生下普直和普伯,她叫后生的兄弟,把龍蛇領進大水,不得她的話嘛,龍蛇不能上地安家,——所以直到今日,龍蛇還是在水里,只是龍蛇哥弟倆,常常上地來玩耍"。在野物太鬧的情況下,遮姒生下普直、普伯,讓它們管理一部分的野物——龍和蛇。
普直、普伯兄弟只管理了一部分的野物,還有許多動物沒有得到良好的管理。隨著時間的推移,野生和家養的動物不斷繁衍,"德摩詩匹的子孫,像樹葉一樣密密麻麻,老林歇滿了,老箐歇滿了,凹塘擠滿了,平壩也待不下,一家人你爭我搶,親兄弟你咬我殺,吵鬧的聲氣像打雷,得摩的耳朵震聾了!"得摩詩匹顯然不希望這么吵鬧,不希望親兄弟你咬我殺。怎么辦呢?那就是要有來管理。得摩詩匹把遮姒、遮奴,還有普直、普伯兄弟叫來說:"我的子子孫孫,你們各有各的本事,但是本事再大,也招呼不過世間的萬物,我給你們找幾個幫手,幫你們管理一下。"得摩詩匹的訓話表明,哈尼相信,自然界的各種生物各有其所長,任何一個生物都不應也不能憑自己的長處謀求獨大的優勢。好的辦法是,通過的管理,把爭吵限制在一定的范圍之內。
當我們“城里人”自豪先進技術時候,就丟掉了天人合一的生態觀,失去了和諧的生態持久發展,看看這些農業生活,提高生活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