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底,由全國農學院協同發展聯盟組織了全國近50所涉農大學的農學院形成了一個全國范圍內的以知貧、識貧、述貧、解貧為目標的學生社會實踐力量。自2016年起,每年暑期,組織在校大學生組成小分隊在指導教師帶領下到全國的貧困縣對中國的農業、農村、農民即“三農”進行實地調研,近距離地認識、了解貧困,積極開展支農幫學等社會實踐活動,助力國家脫貧攻堅戰略。本書基于2016年參與實踐行動的農科學子對中國貧困農村的認知,得以理性地講述中國農村的貧困情況,旨在幫助社會公眾和廣大致力于“三農”服務的學子們對中國農村的貧困有真正的認知。只有認識并懂得了什么是貧困,才能把學到的知識有理有序地運用到扶貧工作中,真正實現精準扶貧。
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走進鄉土鄉村 助力精準扶貧系列叢書之
阡陌眾行 ——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紀實錄》
2017年的夏天起,借著為《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走進鄉土鄉村 助力精準扶貧系列叢書》當責任編輯的便利條件,讓我這個局外人得以通過由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姜沛云擔任編委會主任、全國農學院協同發展聯盟組編的《不忘初心 砥礪前行 走進鄉土鄉村 助力精準扶貧系列叢書》對這批人的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
2015年10月,由中國農業大學農學院發起,倡導成立了“全國農學院協同發展聯盟”。聯盟的首項任務便是團結凝聚全國農學院形成一個聚焦全國貧困縣脫貧摘帽、助力扶貧攻堅為主要目標的師生聯合體,匯聚了一支心中有陽光、腳下有力量的龐大隊伍。2016年,聯盟啟動實施了“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以“走進鄉土鄉村,助力精準扶貧”為主題,通過幫學支教、支農增收,精準幫扶、持續幫扶等,切實解決農村地區貧困問題,并將在“十三五”期間連續五年持續實施該行動計劃。這體現了全國農科高校師生勇于擔當、甘于奉獻、教育濟民、支農報國的拳拳赤子之心,更吹響了全國農科學子積極投身和助力國家脫貧攻堅戰略部署的沖鋒號角。聯盟院校以開放共享之心,凝聚校際協同合作之力,心系家國天下、憂患貧苦蒼生,勇挑助力黨和國家脫貧攻堅、精準扶貧戰略的重任。聯合行動以實踐育人之基,拓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之第二課堂,搭建走進鄉土鄉村、心系鄉音鄉愁、情牽鄉親鄉民的長期可持續的社會實踐平臺。農科學子以支農報國之情,行勤學力行、知行合一之事,在深入農村、服務人民的過程中磨礪意志、增長才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扶貧攻堅,教育為先。由此,在黨和國家的戰略部署下,如何消除貧困,如何改善民生,如何扎根農村、情系鄉土鄉親,如何點聚成線、實現精準扶貧,高等院校責無旁貸,農業院校一馬當先,農科學子更是使命在肩。
正如叢書編委會主任姜沛民書記在序言中所期望的,能夠凝聚更多農林高校和其他高等院校,協同發力、持續發力、精準發力,緊密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聚焦精準扶貧主題,為國家脫貧攻堅工程獻才智、做實事、創實效。我也更加祝愿和期待此系列叢書能夠觸動和激勵更多青年人,積極投身于解決國家“三農”問題這一生動而偉大的實踐中,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材!”
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走進鄉土鄉村,助力精準扶貧》系列叢書是對“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的紀實,也是走進鄉土農村、揭開貧地面紗、講述扶貧故事、指導高校特別是農科院校師生助貧實踐工作的參考用書。也可供有意了解并參與精準扶貧的研究者和熱心讀者參閱,更歡迎一切熱心公益、關愛青年成長、關心“三農”問題的讀者賜閱。
無論是我國扶貧理論研究者,還是普通的扶貧工作線的踐行者,只要內心充滿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思想,渴望拓寬視野,更近地觸摸中國的現實,那么就需要勇敢地拿起本書。因為是這里,作者為廣大讀者提供的是一個又一個真實生動的調查記錄,凝聚的是參與者一點一滴發自內心的感悟。無論是學術意義還是社會意義,并非本評論的本意。只希望讀者從這本書里,能夠發現扶貧工作,特別是精準扶貧的重要性,才是該書的價值所在。
從這個意義上講,這部由全國農學院協同發展聯盟組編、曲瑛德主編,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阡陌眾行 ——全國農科學子聯合實踐行動紀實錄》將作為《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走進鄉土鄉村,助力精準扶貧》系列叢書的代表,體現了全國農科學子中國的21個省(自治區)、115個貧困縣、207個貧困村“走進鄉土鄉村、行于阡陌之間、感知鄉音鄉愁、助力鄉親鄉民”播下的一顆顆希望的種子。該叢書也許會成為影響中國服務三農實踐發展的重要著作之一。
華北大地 / 001
被稱為中國“開眼看世界及時人”的魏源,
硬是用鏗鏘的文字拽醒了東方“睡獅”,
一個甲子彈指一揮間。
聚焦三農精準扶貧 /003
走入鄉土鄉村助力精準扶貧 /012
初心不改行進在那片沃土上 /016
大山深處的思憶 /023
讓青春在奮斗中砥礪前行 /034
我們一直在路上 /042
路在前方路在腳下 /049
七月之上 /058
三憶社會實踐 /065
汲湖以北彩陽之新 /074
百態 民生 /081
東北大地 /089
“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
起我微塵助力扶貧 /091
尋蟲查農“綠色”扶貧 /100
把論文寫在吉林大地上 /109
為了你們我們愿意 /117
華東大地 / 125
2016年,一場大雨轟然間籠罩全國,
農科學子與貧困村民由此結緣,
打響一場搶救性助農的反沖鋒。
走進鄉土鄉村助力精準扶貧 /127
FAFU新農人的周寧扶貧助農之路 /136
記憶留夏 /145
等待中的故事 /154
科技服務為三農社會實踐獻真情 /159
回望這一片可愛的熱土 /167
我和大山深處的一個約定 /176
歲月如歌淺唱不同的夢 /184
扶貧攻堅天不負山水無情人有情 /193
華中大地 /203
深入鄉野,本身即是挑戰。
在這堂主題為認知與助力的社會大課堂上,
解決問題的過程總令我們歡呼。
那段靜默時光 /205
心存善念力行善事 /214
新縣生命底色留刻你 /221
多管齊下助力精準扶貧 /229
因為有愛一路相隨 /237
西北大地 / 245
天山青松根連根,
各族人民心連心,
小康從來都是56個民族的2020愿景,
精準扶貧亦是一條眾志成城的必經之路,
一如朝圣,
途中各族人民上演著一部部文化大戲、情感大戲。
熱火青春筑夢基層 /247
憶往昔崢嶸歲月 /255
憶社會實踐一次心靈的洗禮 /263
怒放的生命在荒漠上傲然屹立 /271
民族情鄉土情且行且珍惜 /280
乾落村的扶貧關鍵詞 /289
直面新形勢肩扛新責任踐行大作為 /296
西南大地 /305
川、渝、貴、藏、云,
黨領導下的革命事業發祥的地方。
歷史里,
她們歷經苦難,
民族獲得輝煌。
大山腳下的守望 /307
不畏風雨且歌且行 /311
下鄉扶貧之旅青年實踐之途 /319
以青春之名助力精準扶貧/328
南華故事 /336
華南大地 / 341
實踐不是一場自上而下轟轟烈烈的輸血運動,
逃不過一日三餐,家長里短。
而對當下社會的思考和認知,
正是在這一段段呢喃中變得厚重。
鐵肩擔重任赤心系民生 /343
青春映鄉土聚智富農家 /352
青春之我如雁隨行 /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