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奴》是著名作家蘇童對中國傳統神話"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進行的再創作。
在古老的中國傳說中,孟姜女是一位對愛情忠貞不渝、徒步千里為丈夫送寒衣的奇女子。當時,皇帝為了阻止外敵入侵,抓走了所有青壯年去修建長城。孟姜女想到北方冬天寒冷,便立志要為丈夫送去冬衣御寒。在得知丈夫已經埋骨于長城之下而自己未能見上一面時,她放聲大哭,以至于天地變色、長城為之而崩塌。
在《碧奴》中,蘇童帶我們回到了遙遠的古代,以其豐富的想象力為我們重現了一幕幕令人目眩神迷而又精心動魄的精彩場景——為了生存而練就九種哭法、送寒衣前為自己舉行葬禮、裝女巫嚇走頑童、被當作刺客示眾街頭、眾青蛙共赴長城……小說《碧奴》中,主人公碧奴的堅韌與忠貞擊退了世俗的陰謀、人性的丑惡,這個在權勢壓迫下的底層女子以自己的癡情、善良在滄桑亂世中創造了一個神話般的傳奇。
碧奴》的故事是一個巨大的隱喻,"長城"是隱喻,"哭泣"也是隱喻,在隱喻中講述苦難和悲傷的故事。
小說中,眼淚之河正如人心之向背,以一種哀而不怨的方式盡情傾訴并無堅不摧。而碧奴,一個卑微的生命喚醒了千千萬萬同樣卑微的生命,組成空前悲壯的青蛙之河,掀開了宏圖霸業下的累累白骨,在神話似的經歷中,隱藏著無數個卑微生命真實強烈的愿望——幸福的家庭、安寧的日子,舍此并無他圖。
蘇童
1963年生,中國當代文學先鋒代表作家之一。1980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83年開始發表小說,出版了中短篇小說集《妻妾成群》《傷心的舞蹈》《婦女樂園》《紅粉》等,長篇小說《米》《我的帝王生涯》《武則天》《城北地帶》等。小說《米》《紅粉》先后被搬上銀幕,《妻妾成群》被張藝謀改編成《大紅燈籠高高掛》后,獲得了威尼斯電影節大獎。2006年《碧奴》出版后,版權輸出24個國家和地區,迄今已出版21個語種版本。
北 山
人們已經不記得信桃君隱居北山時的模樣了,他的草廬早就被火焚毀,留下幾根發黑的木樁,堆在一片荒蕪的菜地里。起初有人偷偷地跑到北山上去,向那幾根木樁跪拜,后來時間一長,那幾根結實的木樁也被人拖下山去,不知是當柴火劈了,還是壘了誰家的房子。信桃君的墳塋雖然是個空墳,四季里倒是風姿綽約,冬天的時候坑里結一層亮晶晶的薄冰,登高一看,像一面碩大的白銀鏡子扔在坡上,映照出云和鳥的影子。春暖花開的時候,那坑里也開花,一大片粉色的辣蓼和白色的野百合花隨風搖擺,有蝴蝶飛來飛去的。夏秋之際山上的雨水多了,墳就躲起來了,雨水順著山勢涌進信桃君的空墳,懷著莫名的熱情,把一個墳塋喬裝改扮成一個池塘,經常有離群的鵝在這個水塘里孤獨地游弋,向信桃君的幽魂傾訴鵝的心事,而遠近的牧羊人到北山上放羊,會把羊群趕到塘邊飲水,他們自己無論多么口渴,也不敢喝那塘里的水。在北山一帶,什么泉水能喝,什么野果能吃,是柴村的女巫說了算。人們所有的知識都來自于柴村的女巫,她們說那水塘里的水喝不得,誰也不敢喝,誰敢喝淚泉之水呢?柴村的女巫曾經帶著牛頭碗和龜甲上山,研究過那水半苦半甜的滋味,她們認定那是一潭淚泉,泛甜的是表面的雨水,而池塘底部貯藏著好多年前三百個哭靈人的眼淚。
北山下的人們至今仍然不敢哭泣。
哭靈人的后裔如今散居在桃村、柴村、磨盤莊一帶,即使是孩子也知道自己獨特的血緣。幸存的老人都已白發蒼蒼,他們懷著教誨后代的心情,手指北山,用整個余生回憶好多年前的一場劫難。孩子,別人的祖先都安頓在地下,我們祖先的魂靈還在北山上游蕩,那些白蝴蝶為什么在山頂飛來飛去?那些金龜蟲為什么在山路上來來往往?都是祖先的冤魂,他們還在北山上找自己的墳地呢!孩子,別人的祖先不是餓死就是病死,不是老死就是戰死,我們的祖先死得冤。猜,孩子你猜,他們為什么而死?你永遠猜不到的,他們為自己的眼睛而死,他們死于自己的眼淚!
好多年前的一場葬禮出現在無數孩子的夜夢中。老人的回憶冗長而哀傷,就像一匹粗壯的黑帛被耐心地鋪展開來,一寸一寸地鋪開,孩子們在最傷心處剪斷它,于是無數噩夢的花朵得以盡情綻放。老人說信桃君的葬禮驚動了國王,國王派來了數以千計的捕吏和郡兵,他們守在半山腰,監視著從山上下來的吊唁者,有的人從半山腰順利地通過,有的卻被攔住了,被攔住的那些人,他們的面頰和眼睛受到了苛刻的檢查,結果三百個淚痕未干的村民被扣留在半山腰上。捕吏按照村民的性別讓他們站成兩個巨大的人圈,男的站在上坡,女的都趕到下坡的小圈里。中間的一條山道,供忙碌的郡兵們通行。開始沒人知道是眼淚惹的禍,被扣留在半山腰的多為成年人,對這次突如其來的羈押有點迷茫,但是那么多人坡上坡下地站著,人圈里還有一些德高望重的人,他們便打消了各自的疑慮。誰不知道官府下鄉查案的招數呢?偷雞賊查他手上的雞屎味,盜牛賊聞他身上的牛糞味,殺人犯查他身上的血跡,通奸的男女剝個精光,查看他們的羞處。他們不知道自己的眼睛和面頰會留下什么罪狀,所以起初他們并不那么恐慌。有的夫婦隔著山路在商量家事,有的人惦記家里豬的食糧,催促自己的孩子快去河邊割豬草;有人故意攤開他的手給捕吏看,暗示他的手是干凈的,沒有做過什么偷雞摸狗的勾當。有一個婦人干脆在下面的人圈里,為自己的性生活做出了種種激烈的聲明,她的聲明引來了其他婦女的冷嘲熱諷,可捕吏們嘴角上露出會意的微笑,目光卻冷峻地瞪著她們的臉。后來一聲令下,不準下面的婦人吵吵嚷嚷,也不準上面的男人交頭接耳了。在令人窒息的安靜中他們迎來了一卷從未見過的繩索,那繩子卷疊起來,像一只磨盤,但比磨盤還要大,幾個郡兵喊著號子把它推上了山。磨盤般滾動的繩卷滾到村民們腳下,他們終于知道郡兵們在忙什么了。有人發覺形勢不對,企圖從人圈里鉆出去,已經來不及了,捕吏們的槍纓對準了所有違抗命令的哭靈人,他們給一些身強體壯的年輕人戴上了木枷,大多數人都被那條嘆為觀止的長繩串了起來,捕吏把一只只人手編在繩結里,繞一下,抻一下,再繞一下,編得很快也很順利,一會兒工夫哭靈者們便像一片片桑葉一樣,整齊地排列在繩子兩側了。一個捕吏拉住繩頭,毫不費力地把那些人拉下山,一直拉到囚車旁邊。老人們說可憐的哭靈者看見囚車才幡然醒悟:是信桃君的葬禮,是眼淚給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于是好多人在驚恐中看著四處奔逃的路人的臉,大叫道,他也是去哭靈的,她也是去哭靈的,為什么不抓他們?還有好幾百人呢,大家都哭了!
國王不允許為信桃君哭靈,那是一條未頒布的法令,達官貴人自然知道,關注時局的引車賣漿之徒也知道,可是北山下的人們一點都不知道,他們一年四季只是談耕論桑,別的什么都不知道。青云郡與北方的都城遠隔重山,鴻雁難以傳信。人們事后才聽說,信桃君是被國王放逐到北山的,他的后背上刺了國王的賜死金印,國王讓他死于大寒,可信桃君拖延了自己的死期,直到清明那天才把白絹掛到了草廬的房梁上。北山下的人們思想簡單而又偏執,他們只知道信桃君是國王的親叔叔,出于對高貴血統天然的敬意,他們對那隱居者也充滿了景仰之情,至于王公貴族之間仇恨的暗流,無論多么洶涌,他們也是聽不見的。
……
碧奴》的故事是一個巨大的隱喻,"長城"是隱喻,"哭泣"也是隱喻,在隱喻中講述苦難和悲傷的故事。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孟姜女,我對孟姜女的認識其實也是對一個性別的認識,對一顆純樸的心的認識,對一種久違的情感的認識;我對孟姜女命運的認識其實是對苦難和生存的認識。孟姜女的故事是傳奇,但也許那不是一個底層女子的傳奇,是屬于一個階級的傳奇。
——蘇童
碧奴》把大歷史和小歷史寫得非常好。蘇童把宏大的歷史的敘述,變成各種小人物的綜合。他把人在大的歷史里面、在特殊時代里的傳奇故事改變了,改變的方向,出現了一種孤零零的個人的歷史。
——張頤武
這本書給人很棒的閱讀體驗,展現了神話故事的美妙、跳躍、曲折、生動。這本書有豐富的想象力,時而強烈,時而寬容,時而殘酷,時而柔情。一個古老的童話故事,以及一個成熟的復述人。
——《紐約觀察家》
閱讀復述的神話,是一場特殊的旅行。蘇童的文字,讓我們領略了中國語言的視覺藝術,以及斑斕的畫面場景。蘇童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就讓人驚訝于那場視覺盛宴,而這部神話作品的畫面也一直在腦海中回蕩。
——《泰晤士報》
被大家大便大便大便大便變得好的
活動期間買的,雜志之家最大的特色就是一做活動就“缺貨”!
哈哈哈哈還行
對于歷史神話的重構和解讀 很好的故事
幫別人買的,他們很滿意。
包裝完好,質量極佳
收到,感覺不錯
還沒看呢,應該還行。
值得一買的教材,有點讀功能,能讓小朋友聽到比較純正的發音。教材內容也很很可愛,符合小朋友的接受能力
讀書是一種樂趣,讀好的書更是一種享受,當當的圖書品種不僅很全,而且還很正宗,尤其是性價比很高,比實體店便宜好多,實體店沒有的,當當上幾乎都能找到。當當的物流也非常的給力,物流師傅也很辛苦,而且做事很負責任,會一直支持當當。
蘇童的書先收藏下
搞活動入手的,沒來得及看,先屯著。
包裝完好,物流很快!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收藏收藏收藏收藏
該書裝幀精美,包裝不錯,情節曲折。值得一讀。
一統快遞 公司簡直是飯桶
喜歡蘇童必讀
很好~~~~~~~~~~
還可以,一天看完了
想看這本書很久了,這么快就到2333333
喜歡看這類歷史小說,所以買了這本書,準備看看。
還沒看 以前看的電子書 現在蘇童的小說都齊了
裝幀很漂亮。隨便翻了翻,古代的故事,用比較現代的筆風來寫,很容易看懂,只是少了一分古韻
好的好的,大家的神話作品,底蘊在哪里!努力收集中,值得推薦的一套叢書!
蘇童的歷史小說,語言精辟,蘇童式語言風格,更有其作品中一貫地對女性的生命力的體現
蘇童的書每一本都不會讓人失望 字里行間就是一個生動的世界
一直都非常喜歡蘇童的書,準備把以前的都收集一下。